-
马拉维人 编辑
马拉维人(Malavi),非洲东南部马拉维湖附近的民族,截至2001年马拉维人共约936万人,分布在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和坦桑尼亚等地。语言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多持万物有灵信仰,少数信天主教或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农业。
本名:马拉维人
别名:尼格罗人种
所处时代:当代
民族族群:非洲南部民族
出生地:马拉维
人种分支
马拉维人(Malawians)是非洲东南部民族,属尼格罗人种班图类型。其支系有:尼扬贾人、切瓦人、通布卡人、尼亚萨人、恩森加人、昆达人、津巴人、塞纳人等。以尼扬贾人为核心正在聚合之中。
分布区域
大部分居住在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还有部分分布在南非。
经济状况
马拉维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们主要从事热带锄耕农业,渔业和畜牧业也占一定地位。部分人在种植场及近邻各国工矿企业做工。当地人每天的收入约合10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年3375元)。
文卫条件
马拉维人
2005年小学入学率为95%,小学升学率仅4.5%。成人识字率为64.1%,男女文盲率分别为28%和58%。
语言文字
使用英语和奇契瓦语, 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贝努埃-刚果语支。有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
宗教信仰
多保持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部分人信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婚姻制度
婚姻行一夫多妻制,各妻室独居,允许姐妹共夫和兄弟共妻。按母系溯源续谱、居住和继承财产。
服饰装束
一般马拉维男子的头发不容许超过颈背,也不许穿上窄下宽的喇叭裤。女士则不可穿暴露的衣物。在宴会等正式场合应备有黑色或白色的西服。
忌讳已婚女人穿长裤,所有女性穿的裙子不得超过膝盖,违者要追究法律责任;外国女性违反则可能被驱逐出境。
简易茅屋
马拉维人的绿色黄金-烟草交易
村落聚居
每个村落有自己的祈祷树,在树下供奉祭品。死者埋葬在小树林或灌木丛中。马拉维人能歌善舞,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锣鼓乐队。
马拉维人每天大多食用玉米糊(马拉维当地奇契瓦语称Nsima);生活条件好的人,用玉米面加上牛奶烙成大饼,同时用西红柿、牛肉煮成红汤一道吃。
喜食白蚁
马拉维人
当地人吃白蚁的方法花样百出:有直接把生白蚁放在嘴里嘎巴嘎巴嚼的,还有用油爆了吃的,这些大约可以算是零食;有些则将白蚁晒干,用盐炒了当“咸菜”;或者把白蚁干和玉米面掺在一起,或蒸或煮,再浇上特制的卤汁,这大约要算正餐了。
在首都利隆圭,许多风味餐馆都提供白蚁大餐,用精美的餐具将一道道以白蚁为主料的美食奉在嘉宾桌前。他们甚至将白蚁大餐放到旅游网站上隆重介绍,希望这种上了大席的白蚁佳肴能得到外国游客的垂青 。
捕食田鼠
在马拉维,田鼠成了当地人眼中的“美味”,很多人将腌制或者风干的熟田鼠穿成串沿街叫卖,而且销路还十分不错。
吃鼠肉可以解决当地两大问题:一是消灭老鼠,减少了老鼠对谷物的损害;二是可以降低当地食品物价。当地政府已经决定将鼠肉商品化,建立一个老鼠农场,从而把鼠肉卖给高档酒店、街边货摊和小餐馆等。
礼貌友善
马拉维人
19世纪,英国人大卫·利文斯顿率领不列颠探险团队走进马拉维,并第一次发现马拉维湖。在马拉维人眼中,利文斯顿虽是外来殖民者,却也是不畏艰险、意志坚强的英雄,是把毕生献给非洲的医疗工作者。
在马拉维的大城市布兰太尔,原住民设立了大卫·利文斯顿纪念日,利文斯敦尼亚这个地名也沿用至今。
交往禁忌
同马拉维人交往时,要注意礼节,诚恳相待,马拉维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在谈话时,不可有意无意地使用有损他们民族感情的话语、暗示或比喻等,否则会引起不快。
另外,在与马拉维人交往时,不可轻易询问对方年龄,打听对方财产情况等。马拉维忌讳谈论总统健康和计划生育等问题。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