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俾格米人 编辑
俾格米人泛指男性平均身高不足5英尺(约1.52米)的民族,这一名称源于古希腊人对于非洲中部矮人的称法。非洲中部的尼格利罗人是最著名的,俾格米名称多半指他们。 他们发育较常人快,一般在8至9岁时生理机能就已经发育成熟,开始组建家庭并生儿育女。 亚洲的尼格利陀人肤色和身材和俾格米人相似,平均身高1.53米,属于类俾格米人,通常并不被称为俾格米人。他们的结婚年龄通常为13至18岁,与一般的部落群体无异。
非洲俾格米人是非洲中部热带森林地区的民族,被称为非洲的“袖珍民族”,成年人平均身高1.30米至1.40米。他们崇尚森林,男子狩猎,女子采集,没有私有观念,财产归集体所有,血统按父系计算,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如今,中部非洲各国政府已相继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改变生活方式,走出森林,参加现代社会生活。但是,绝大多数俾格米人仍然依恋祖先的生活方式,喜欢继续过封闭的原始生活。 俾格米人在世界上濒临灭绝,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吃了俾格米人的性器官能增强体质和力量。
中文名:俾格米人
外文名:Pygmies
人种类型: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特征:身材矮小,头大腿短,皮肤暗黑,鼻宽唇薄等
释义:泛指男性平均身高不足5英尺的民族
名称来源:古希腊人对于非洲中部矮人的称法
俾格米人
人类学家研究证实,俾格米人是史前桑加文化的继承人,是居住在非洲中部最原始的民族。俾格米人体力过人,自食其力,称森林为“万能的父母”,自己则是“森林的儿子”。
俾格米人母子
俾格米人是中非地区最早的居民,是史前桑加文明的继承人。今在刚果(金)、刚果(布)、中非共和国、布隆迪、卢旺达、乌干达等国的密林中都有分布
俾格米人
他们身材矮小,头大腿短,鼻子扁平,肤色比其他黑人略浅,呈浅棕色,头发也没有别的黑人那么卷曲,因此深受歧视。直到今天,当刚果人嘲笑一个人笨的时候,仍称他为“曼布提”(斯瓦西里语,俾格米人的意思)。
因此,俾格米人受到其他黑人部族的歧视。
俾格米人
非洲俾格米人又称尼格利罗人,亚洲俾格米人又称尼格利陀人,两词皆出自西班牙文,意为小黑人。尚未发现两者之间有遗传上的联系。
非洲
俾格米人
历史上,他们曾是非洲中部地区的主要居民,在班图人大迁徙时一部分被同化,其余则被排挤到热带森林深处。殖民者入侵后,又遭到残酷屠杀,人口锐减。尼格利罗人男子狩猎,女子采集。用猎获物与邻族换取必需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没有私有观念,财产归集体所有。年岁最大和最聪明的人被公认为族长。血统按父系计算。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能歌善舞,歌舞均有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乐器种类较多。中部非洲各国政府已相继采取措施,帮助尼格利罗人改变生活方式,走出森林,参加现代社会生活。
尼格利罗人分为若干地区群体,主要有:
班布蒂人,下分埃费和阿卡等支系,居住在扎伊尔东北部伊图里河一带;
俾格米人
巴宾加人,居住在加蓬和刚果境内。
另外,在加蓬境内还有3个小的尼格利罗人群,名为克维人、邦加人和科亚人。
亚洲
俾格米人
尼格利陀人过去曾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群岛和南亚次大陆。后受其他民族(棕种人、达罗毗荼人、马来人、雅利安人)的排挤,现仅存留于马来半岛泰、马边境的密林深处,菲律宾的吕宋、内格罗斯、巴拉望和棉兰老岛的偏僻山区,以及印度的安达曼群岛等地。包括塞芒人、阿埃塔人和安达曼人等支系。 无统一语言,各支系有自己的语言或借用邻族语言,并受邻族文化影响。少数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多数保持万物有灵和巫术信仰,有巫师。多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社会无阶级,也无首领。多以狩猎采集为生,由40~60人组成群体,在一定的地域内活动。住所系用竹竿或树枝搭成的简陋窝棚,上面盖以树叶或兽皮。
19世纪以来,部分人转向定居,从事刀耕火种农业,种植旱稻、玉米等;部分人从事捕鱼。开始与邻族发生以物易物的交换关系。
俾格米人
自然衣料
自然衣料
母乳化妆
俾格米人
树叶茅屋
俾格米人简陋茅屋
各家茅屋面积五六平方米,屋中间的石头上生者着一堆火,上方架着一个泥罐子,树干横在地上当凳子,墙上挂着弓箭、兽皮、象牙、羚羊角,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家什。平日一家睡在用兽皮和杂草铺就的地上。尽管生活简陋,俾格米人却自得其乐,他们远离城市的嘈杂和战火的纷扰,在密林里建立了自己的“桃花源”。
善于围猎
俾格米人
喜食白蚁
俾格米人喜欢盐,爱吃白蚁。白蚁出洞,预示大雨降临。每当天气闷热,下雨之前,俾格米人就去找出洞的白蚁,一边捉一边吃,津津有味。喀麦隆俾格米部落的一位长老介绍说:“吃白蚁对身体有好处。平时不下雨,我们就用烟把白蚁熏出洞。”
传宗接代
俾格米人
俾格米人一般在8至9岁时生理机能就已经发育成熟,开始过性生活,并生儿育女。他们实行一夫一妻制,十几或几十个家庭结成一个或大或小的部落, 劳动果实由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领统一进行平均分配,过着氏族社会式的生活。
爱护森林
俾格米人把森林视为“万能的父母”。他们不允许砍伐生长着的树木。枯干的树枝能用来取暖或做饭。曾经有一支西方探险队到达俾格米人居住区,因为随意砍下树枝而被愤怒的俾格米人赶出了居住区。
生存现状
俾格米人
俾格米人濒临绝种的危险。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吃了俾格米人的性器官能增强体质和力量。歪理邪说驱使他们犯下罪恶的勾当。
喀麦隆最大的俾格米部族是巴卡部落,不足4万人,其次是巴科拉部落和梅德藏部落,分别约有3700人和近1000人。喀麦隆政府正采取措施,保护濒临灭绝的俾格米人。
人种保护
俾格米人穿上了衣服
但是,绝大多数俾格米人仍然依恋祖先的生活方式,喜欢继续过封闭的原始生活。
濒临文化灭绝
俾格米人
研究显示,作为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狩猎采集族群,俾格米人在维持人类文化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族群多活动于偏远森林地区,流动性强,人口普查数据缺乏并且信息来源不明确,因而无法做到精确确定该群体的数量和实际地理分布范围。但可以肯定的是,自西向东从刚果盆地到维多利亚湖,该族群在中非九个国家的热带雨林中均有分布,人口却只占该地区总人口极小的一部分。
俾格米人
“小既是美。”英国经济学家E. F. Schumacher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提到,尽管他指的是从生态学角度而言的适当技术而非人。但是相同的理论也可能适用于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一群人。
俾格米人矮小身材经历数次自然选择
在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的一项新研究里,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报告了其对169个特瓦族人DNA的分析结果,这些特瓦族人来自非洲中东部。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与矮小身材密切相关的遗传变异,并发现这似乎经历了有力的自然选择。
但当该研究小组将特瓦族基因与74个来自非洲中西部的巴卡人的基因对比之后,结果发现这两种俾格米人拥有非常不同的遗传概貌,尽管他们同样矮小。研究人员推断,俾格米人的矮小身材或许在非洲经历了数次单独进化,而非有一个单一起源,之后才分散在这片大陆上。
而且,自然选择的强烈信号表明,身材矮小可能确实是一种热带雨林生活驱动的特殊进化适应。对于为何矮小身材会更有优势的主要假设范围广泛,例如,矮小能解决食物缺乏问题、更好地抵御热带高温,以及更早终止生长也意味着他们能更快开始繁衍,或者是这些因素的结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