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米累克人 编辑
西非喀麦隆民族之一。约200万人(1980),主要分布在西方省的班布图州、梅努阿州、恩德州、米菲州、上恩康姆州,以及滨海省的蒙戈州和恩康姆州,约有90个独立的小酋长国。
中文名:巴米累克人
外文名:Bamileke
人口数量:200万人
主要分布:西方省的班布图州、梅努阿州
语种:巴米累克语
(Bamileke)
属尼格罗人种班图类型。使用巴米累克语,属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贝努埃-刚果语族。信仰天主教。有关研究者认为,巴米累克人发源于现蒂卡尔人居住的上姆班河地区。按父系继承,实行一夫多妻制(见一夫多妻制家庭),在众多儿子中只有一人为合法继承人。居民按年龄、性别、职业分属不同社团,如长老会、行伍会、妇女会等。男子年龄等级始于9~10岁,并不举行任何秘密入社仪式。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年龄等级制度日趋解体。土地属酋长所有,酋长将属地分配给居民,居民可以将所得土地传给子孙,但无权转让。死者若无继承人,土地仍须归还酋长。现在允许同一集团居民之间买卖土地,但绝不许出售给外人,以免损害酋长的特权。巴米累克人多定居务农,主要种植玉米、芋头、花生及香蕉、油棕等。男子会打造锄、斧,妇女善制陶、编篮。手工艺人擅长在凳、椅、柱、门框和面具上雕刻人像和动物像,用象牙雕刻喇叭、手镯等物品,并有许多人经营运输业、工业或出国经商,成为喀麦隆新兴的民族资本家。
喀麦隆巴米累克地区的西非居民。约有90个民族,操尼日-刚果语系贝努埃-刚果语支语言,20世纪末人口约212万。按父系血统传代、继位和继承遗产。婚姻为一夫多妻制,行重聘礼。为定居农民,主要农作物有玉蜀黍、芋头、花生。男人建造房屋、整平土地、参加各种手工业,妇女耕作。家畜极少。祭祖是主要信仰形式。医生既施魔法又用药物。有些巴米累克人特别是北部的人们已信伊斯兰教,其馀的已经改信基督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