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函数 编辑
成本函数(cost function)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与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成本理论主要分析成本函数。成本函数和成本方程不同,成本函数说的是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成本方程说的是成本等于投入要素价格的总和,如果投入的是劳动L和资本K,其价格为PL和PK,则成本方程是C=L·PL+K·PK,成本方程是一个恒等式,而成本函数则是一个变量为产量的函数式。在统计学中,成本函数(cost function)通常被称为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
简介
用表格表示长短期成本函数的基本情况:
- | 长期成本函数 | 短期成本函数 |
模型 | MINC=(W1X1+W2X2) s.t.f(X1,X2)=y | MINC=(W1X1+W2X2) s.t.f(X1,X2)=yX2=X2 |
外生变量 | W1,W2,Y | W1,W2,Y,X |
内生变量 | X1*,X2*,c* | X1*,c* |
条件要素需求函数 | X1=X1(W1,W2,Y) X2=X2(W1,W2,Y) | X1=X1(W1,W2,Y,X) X2=X2(W1,W2,Y,X) |
成本函数 | C(W1,W2,Y) | C(W1,W2,Y,X) |
成本函数
性质
从模型的描述和比较W1,W2,很容易得到一些关于长期成本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的关系。
性质1:给定要素价格,对任意的产量y,和任意的固定要素量X2,一定有C(W1,W2,Y)≤C(W1,W2,Y,X)。
证明:因为短期成本函数模型相对与长期成本函数的模型,所有条件都一样,只是增加了一条约束条件。所以短期成本函数模型中的可行域小于长期成本函数模型的可行域,从而前者的最小目标函数值不可能比后者的最小目标函数值值更小。而模型最小目标函数值正是成本函数值。
说明:这条性质说明,长期成本曲线在任意一条短期成本曲线的下方。
成本函数
证明:事实上,取*x2=x2=x2(w1,w2,y),则从预算约束的成立,可以推知,一定有x(w1,w2,y,x)=x(w1,w2,y),从而:C(w1,w2,y)=w1x1(w1,w2,y)+w2x2*=wx1(w,w,y,x*)+w2x2*=C(w1,w2,y,x*)。
说明:这条性质说的是,长期成本上的任意一点,都有一条短期成本线可以达到它。
性质3:给定要素价格W1,W2,对任意的产量y,由性质2知道存在某个固定要素量X2,使得C(w1,w2,y)=C(w1,w2,y,x)。那么对于任意的y′≠y,一定有1:C(w1,w2,y′)
证明:因为在y′下,要素x1=x1(w1,w2y′),x2=x2(w1,w2,y′)是最优选择,所以对任意能生产出y′的其他要素组合x1′,x2′,一定有:w1x1(w1,w2,y′)+w2x2(w1,w2,y′)
成本函数
性质1,2描述的一般性曲线关系,就叫做“包络”关系。说白了,就是包络线在下面,包住了所有曲线,并且包络线的每一点,要能被曲线族中的某一条曲线取到。上述是成本曲线的关系,平均成本曲线就是在所有等式、不等式两边同除以y,所有性质还是成立的。于是,长期平均成本一样是短期平均成本的包络线。
成本函数
长期总成本曲线的陡峭程度完全取决于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此曲线表现出这样几项特点:其一,成本和产量有直接关系,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曲线有正科率,它表明产量增加,总成本就会增加,说明资源是有限的。其二,LRTC曲线先以一逐渐递减的比率,然后再以一个逐渐递增的比率上升,从上可以看出X产量的增量是相对的,而C成本的增量先是递减,然后是递增,即X1X2=X2X3时,但C1C2>C2C3,相反,当X4X5=X5X6jf,C4C5>C5C6。
从短期来看,企业耗费的成本有一总值是固定的,如厂房设备折旧费等,有一部分则是变化的,如原材料、人工费等。所以,产品的短期总成本总是等于固定总成本与总变动成本之和,短期总成本曲线就是短期总成本函数的图象表示。
成本函数
约束函数:
要素价格:
则要素边际产量:
最低成本的要素投入组合的必要条件:
由此得到要素最佳投入比例:
分别将(3)、(4)代人生产函数(1)得:
将(5)代人约束函数(2)得:
就是(6)
(6)就是得到的成本函数。该成本函数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是常数,不具有典型形态。
1、总产量曲线和总成本曲线:
随着变动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总产量先递增地增加,然后递减地增加。与此对应,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先递减地增加,然后递增地增加。
2、边际产量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
成本函数
随着劳动投人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先提高,后下降。与此对应,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先下降,后提高。使边际产量最大的变动要素投入量,对应于边际成本最低的产量。
3、平均产量曲线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平均产量先提高,后下降。与此对应,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变动成本先下降,后上升。使平均产量最大的变动要素投入量,对应于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的产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