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屯河农场 编辑
头屯河农场隶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位于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头屯河农场成立于1951年10月,是由王震将军亲手组建的新疆最早的机械化国有农场之一。东邻乌鲁木齐国际陆路港,西以头屯河为界,与昌吉市隔河相望,毗邻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南与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钢城片区接壤,北连乌鲁木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综合保税区。下辖5个社区、3个连队,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距市区20km,经过50余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农林牧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的现代化城郊国有农场。农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雄踞乌鲁木齐西进通道,是乌鲁木齐“向西开放的窗口”。是十二师自然环境优美、发展最具潜力的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郊秀美团场。
中文名:头屯河农场
行政区划代码:650106503000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
地理位置:乌鲁木齐西郊
面积:43 km²
电话区号:0991
邮政编码:830022
人口数量:11451 人
著名景点:头屯河谷森林公园
车牌代码:新A
创建于:1951年
1951年10月,新疆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新疆军区农业训练班共同组织64人(女4人),成立新疆军区八一机械化农场,由王震将军亲自组建。
1955 年 10 月,划归新疆八一农学院管辖,更名为头屯河实习农场;
1952 年底,更名为新疆军区头屯河机械化实验农场;
1964年1月,划归乌鲁木齐西郊农场管理处,称头屯河农场。
1951年至1998年,头屯河农场七次易名,八次改变隶属关系,1982年隶属乌鲁木齐市农垦局,新疆兵团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双重领导。
2000年11月经中央编办批准乌鲁木齐市农垦局复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农场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
2012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农场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
头屯河农场区域图
农场总人口11451人,增长0.14%,其中:男性5833人,女性5618人;少数民族4624人,占总人口的40.3%;人口出生率2.95‰,死亡率3.41‰,自然增长率4.54%,年末从业人数6444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652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65 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727人。
农场职工人数1281人,其中:一产职工671人;二产职工0人;三产职工610人。离退休人员1351人。职工年均收入61994元,连队常住居民人均16425元。
2016年末,农场总人口23924人,较上年增长5.6%;户籍人口8679人,常住人口17382人,流动人口6542人,有汉、回、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族等17个民族。其中:汉族6占总人口的59.62%;回族占总人口的30.37%;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6.89%;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1.06%;其他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06%。
2019年11月末总人口2.63万人,增长6%。有汉、回、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族等17个民族。
全场有各类核算单位43个,其中,连队3个:一连,二连,三连 、农牧单位6个、工交建商企业10个、行政事业单位14个(含头屯河农场学校、头屯河农场医院)、社区5个:同和幸福城一社区,同和幸福城二社区,大门院社区,绿洲街南社区,绿洲街北社区。
头屯河农场
头屯河农场鸟瞰图
标志
头屯河农场紧紧围绕“首善之师、融合之城、宜居之区、产业高地”目标,以保持辖区大局稳定为前提,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加快“1+4+N”的现代经济体系为目标,围绕“345”重点产业布局,以城区为核心,以屯坪路、坪一路、东坪大道为轴,突出发展商贸物流板块,文化旅游休闲板块,商业服务板块,金属制品及机械加工制造板块,着力打造“一核三轴四板块”产业布局,同时探索发展职业教育板块、康养医疗板块 。
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团场”、“国家优质绿色鲜食果品标准化建设示范基地”及“乌鲁木齐优质绿色鲜果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2021年1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8月25日,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
上一篇 三坪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