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瑞祥 编辑
范瑞祥,1965年6月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市,祖籍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席总师,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范瑞祥于1981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1985年本科毕业后被免试推荐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10月—2004年6月任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和某新型洲际导弹副总设计师;2004年6月—2009年5月任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和某新型洲际导弹总设计师;2008年担任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2011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航天运载技术专业组组长;201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范瑞祥主要从事运载火箭总体设计技术研究工作。
中文名:范瑞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甘肃省武威市
出生日期:1965年6月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5年6月,范瑞祥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市。
1981年,从武威一中毕业,考入北京航空学院。
1985年,本科毕业后被免试推荐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
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事航天科研工作。
1993年—2001年,担任长征二号F结构系统主任设计师。
1999年—2001年,担任某新型导弹结构系统主任设计师。
2001年10月—2004年6月,任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和某新型洲际导弹副总设计师。
2004年6月—2009年5月,任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和某新型洲际导弹总设计师。
2008年,担任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2011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航天运载技术专业组组长。
201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6年6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名单。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范瑞祥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范瑞祥
科研奖励
截至2018年10月,多年来,范瑞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排名第十七)、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发明专利
截至2018年10月,范瑞祥申请并获授权国防发明专利18项。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10月,范瑞祥在中国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其中10篇为第一作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科技委年会上发表论文5篇;参与编写著作2部。
人才培养
寄语学生
2022年1月范瑞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发言
培养成果
截至2018年10月,范瑞祥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2名、型号副总设计师19名、主任设计师29名。
讲学讲座
时间 | 讲座名称 | 地点 |
---|---|---|
2016年11月22日 | 长征火箭的发展和未来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2018年6月7日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22年7月 | 中国运载火箭发展历程 | 线上+线下(北京)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2014年 |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
2017年5月 | 全国创新争先奖 |
2017年10月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2020年9月 | 中国航天基金会奖钱学森杰出贡献奖 |
2021年11月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6年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 |
- | 《航空知识》编委 |
- | 《问天少年》编委 |
- | 中央军委科技委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 |
家庭背景
范瑞祥幼年丧父,由在兰州工作的哥哥供其上学。上学期间,他与母亲、腿有残疾的弟弟一起生活。2020年3月,其年近百岁的母亲病故。
婚姻家庭
范瑞祥的妻子叫陈予极,二人也为同事关系。
范瑞祥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领域的优秀科学家,他矢志不渝,始终在航天科技领域刻苦攻关,勇攀高峰,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把满腔热血献给了自己挚爱的航天事业。(榆次融媒体中心评)
爱人范瑞祥是一个十分勤奋、十分认真的人,他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认认真真。(范瑞祥的妻子陈予极评)
范瑞祥和他的团队为中国当代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蒋一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