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编辑

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中国航天第一个研制基地,是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57年11月16日,原名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1964年11月~1982年4月,为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1982年4月~1988年7月,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1988年7月~1993年6月,为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1989年2月,航空航天部批复一院,同意一院的第二名称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1993年6月~1999年7月,为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1999年7月,改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研究院现有22个本级部门,13个院属法人单位,2个院属非法人实体机构,4个院级全资公司,5个院级控股公司(含2个上市公司),其中包括13个中央在编事业单位,3个预算内企业单位。占地面积12028亩,科研生产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按照“1+3+1+X”布局,包括一个核心区(南苑),三个产品基地,一个综合基地(河北固安),若干个军民融合、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园区。现有从业人员3.3万人,其中两院院士7人,博士1200余人,硕士超过6000人。资产总额1037.95亿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外文名: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成立时间:1957年11月16日

机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南街1号

主管部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火箭院

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2个

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

专职院士数: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王国辉、院长:沈波

工商信息知识产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000MA02QUB290

组织机构代码:

MA02QUB29

注册号:

100000108000042

经营状态:

开业

公司类型:

国有经营单位(非法人)

成立日期:

1991年04月01日

法定代表人:

李洪

营业期限:

1991年04月01日 至 无固定期限

注册资本:

40,000万(元)

审核/年检日期:

2015年05月05日

登记机关: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企业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南大红门路1号经营范围:危险货物运输(1类2项1类3项3类)(有效期至2015年06月19日);长征运载火箭系列产品、计算机设备、自动控制设备、卫星接收设备、特种车辆及其上述产品的零部件、石油化工、纺织、包装、能、烟草加工机械、制药机械、食品加工机械产品、体育器械产品、电子通讯产品、仪器仪表、模具、新材料的设计、制造、开发、出口、销售、出口本院开发的产品(以上产品国家有专营规定的除外);进口本院及直属企业科研和生产所需的技术、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的进口业务(国家规定一类商品除外);开展与上述业务有关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承揽软科学项目和软件的研究、开发;承接系统工程、可靠性设计的评估与论证;承办本院对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及“三来一补”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合作伙伴报错查看更多

历史沿革

编辑

1956年10月,中国成立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政委谷景生,下设十个研究室。

1059

1957年11月16日~1964年11月,成立国防部五院一分院。

1957年11月16日,国务院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五院院长兼一分院院长;谷景生为国防部五院副政治委员兼一分院政治委员。

1964年11月~1982年4月,为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2年4月,中央决定国家机关实行体制改革,七机部改为航天工业部,研究院随即改称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2年4月~1988年7月,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8年7月,航天工业部与航空工业部合并,成立航空航天工业部,研究院随即改称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9年2月,航空航天部批复一院,同意一院的第二名称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1988年7月~1993年6月,为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93年6月,航空航天工业部撤销,成立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院随即改称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3年6月~1999年7月,为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9年7月,根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分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后改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究院随即改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9年7月,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2023年11月13日上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湖南分院在金霞经开区揭牌成立。

2024年3月,火箭院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研建的激波管动态压力基准装置和(13.8033~273.16)K温度副基准装置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启用。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科研条件

编辑

人员编制

截至2018年初,研究院有从业人员约3.3万人,博士超过1200人,硕士超过6000人,院士7位,国家级专家20余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3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人,全国技术能手41人。

两院院士

类别

姓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余梦伦、曾广商、李仲平、龙乐豪、朱广生、祝学军、栾恩杰、陈福田、戚发轫、陈德仁、童铠、张贵田、孙敬良、王永志、丁衡高、陆元九、钱学森、刘连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竹生、刘宝镛、姜杰、包为民、邢球痕、朱森元、梁思礼、谢光选、屠守锷、孙家栋、黄纬禄、庄逢甘、任新民、梁守槃、姜杰、范瑞祥

资料来源:

技能大师工作室

名称

立项时间

名称

立项时间

高凤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1年

韩利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2年

崔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4年

刘琦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5年

张芸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2年

---

---

资料来源:

部门设置

根据2021年4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研究院下属13个中央在编事业单位,3个预算内企业单位,9个非法人实体机构,4个全资公司,5个控股公司(含2个上市融资平台),16个本部部门和1个特设机构。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B遥4运载火箭实验队四中队 。

下属研究院所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研究所

北京发射技术研究所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

资料来源: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科研成就

编辑

科研成果

火箭型谱

根据2021年4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成功研制了10余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形成了长征火箭系列型谱,能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或航天器。

火箭型谱

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

长征二号E(长二捆)

长征三号

长征二号丙

长征二号F

长征三号甲

长征三号乙

长征三号丙

长征五号

长征七号

长征十一号

长征二号F

长征七号甲

长征九号

捷龙一号

火箭型谱火箭型谱

资料来源:

发射记录

2024年5月9日9时4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A/B)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任务卫星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智慧天网一号01星成功发射 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智慧天网一号01星成功发射

运载火箭发射记录一览表

发射日期

运载火箭

发射卫星

发射基地

发射次数

结果

2023年12月26日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

第五十七颗、五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

西昌

第504次

成功

2021年9月9日

长征三号乙遥八十六火箭

中星9B广播电视直播卫星

西昌

成功

2020年7月23日

长征五号

“天问一号”探测器

海南

第219次

成功

2020年7月9日

长征三号乙

亚太6D卫星

西昌

第218次

成功

2020年6月23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

西昌

第217次

成功

2020年6月11日

长征二号丙

海洋一号D

太原

第216次

成功

2020年5月30日

长征十一号遥八

两颗新技术试验卫星

西昌

第215次

成功

2020年5月5日

长征五号B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

文昌

第214次

成功

2020年3月24日

长征二号丙

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

西昌

第213次

成功

2020年3月9日

长征三号乙

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

西昌

第212次

成功

2020年1月7日

长征三号已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

西昌

第211次

成功

2019年12月27日

长征五号遥三

实践二十号卫星

文昌

第210次

成功

2019年12月16日

长征三号甲

北斗三号第12组MEO卫星

西昌

第209次

成功

2019年11月23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第11组MEO卫星

西昌

第208次

成功

2019年11月5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IGSO-3卫星

西昌

第207次

成功

2019年10月17日

长征三号甲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

西昌

第206次

成功

2019年9月23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

西昌

第205次

成功

2019年9月19日

长征十一号遥七

珠海一号

酒泉

第204次

成功

2019年7月26日

长征二号丙

遥感三十号卫星

西昌

第203次

成功

2019年6月25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IGSO-2卫星

西昌

第202次

成功

2019年6月5日

长征十一号

捕风一号A/B卫星等

黄海海域

第201次

成功

2019年5月18日

长征三号丙

北斗导航卫星

西昌

第200次

成功

2019年4月20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IGSO卫星

西昌

第199次

成功

2019年3月31日

长征三号乙

天链二号01星

西昌

第198次

成功

2019年3月10日

长征三号乙

中星6C通信卫星

西昌

第197次

成功

2019年1月21日

长征十一号

“吉林一号”光谱卫星

酒泉

第196次

成功

2019年1月11日

长征三号乙

中星2D通信卫星

西昌

第195次

成功

2018年12月25日

长征三号丙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

西昌

第194次

成功

2018年12月22日

长征十一号

虹云工程试验星

酒泉

第193次

成功

2018年12月8日

长征三号乙

嫦娥四号探测器

西昌

第192次

成功

2018年11月19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18、19星

西昌

第191次

成功

2018年11月1日

长征三号乙火箭

北斗三号第17星

西昌

第190次

成功

2018年10月29日

长征二号丙

中法海洋卫星

酒泉

第189次

成功

2018年10月15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15、16星

西昌

第188次

成功

2018年10月9日

长征二号丙

遥感三十二号01组

酒泉

第187次

成功

2018年9月19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13、14星

西昌

第186次

成功

2018年9月7日

长征二号丙

海洋一号C卫星

太原

第185次

成功

2018年8月25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11、12星

西昌

第184次

成功

2018年7月29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09、10星

西昌

第183次

成功

2018年7月10日

长征三号甲

北斗二号IGSO-7星

西昌

第182次

成功

2018年7月9日

长征二号丙

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科学实验卫星PakTES-1A

酒泉

第181次

成功

2018年6月27日

长征二号丙

新技术试验双星

西昌

第180次

成功

2018年6月5日

长征三号甲

风云二号卫星

西昌

第179次

成功

2018年5月4日

长征三号乙

亚太6C星

西昌

第178次

成功

2018年4月26日

长征十一号

珠海一号5星

酒泉

第177次

成功

2018年3月30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07、08星

西昌

第176次

成功

2018年2月12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05、06星

西昌

第175次

成功

2018年1月25日

长征二号丙

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

西昌

第174次

成功

2018年1月19日

长征十一号

吉林一号等六星

酒泉

第173次

成功

2018年1月12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03、04星

西昌

第172次

成功

2017年12月26日

长征二号丙

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

西昌

第171次

成功

2017年12月11日

长征三号乙

阿尔及利亚通信卫星

西昌

第170次

成功

2017年11月25日

长征二号丙

遥感三十号02组卫星

西昌

第169次

成功

2017年11月5日

长征三号乙

北斗三号01、02星

西昌

第168次

成功

2017年9月29日

长征二号丙

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

西昌

第167次

成功

2017年7月2日

长征五号

实践十八号卫星

文昌

第166次

失利

2017年6月19日

长征三号乙

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

西昌

第165次

2017年4月20日

长征七号

天舟一号

文昌

第164次

成功

2017年4月12日

长征三号乙

高通量卫星

西昌

第163次

成功

2017年1月5日

长征三号乙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

西昌

第162次

成功

2016年12月11日

长征三号乙

风云四号

西昌

第161次

成功

2016年11月22日

长征三号丙

天链一号04星

西昌

第160次

成功

发射日期

运载火箭

结果

发射日期

运载火箭

结果

2016年11月10日

长征十一号

成功

2016年11月3日

长征五号

成功

2016年10月17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

---

---

2016年9月15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2007年4月14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6年8月6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7年4月11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6年6月25日

长征七号

成功

2007年2月3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6年6月12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2006年12月8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6年3月30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06年10月29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16年2月1日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

成功

2006年9月13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6年1月16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6年9月9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5年12月29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5年10月12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2015年12月1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5年8月2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5年11月21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5年4月12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15年11月4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4年11月18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5年10月17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4年10月19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5年9月3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4年8月28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5年9月25日

长征十一号

成功

2004年7月25日

长征二号丙/SM

成功

2015年9月12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4年4月18日

长征二号丙/CTS

成功

2015年7月25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3年12月30日

长征二号丙/SM

成功

2015年3月30日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

成功

2003年11月15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4年12月31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03年10月15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2014年11月15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3年5月25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4年10月27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2年12月30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2014年10月24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2002年3月25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2014年9月28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1年1月10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2014年3月31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0年12月21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3年12月21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0年10月31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3年12月2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0年6月25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3年10月29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0年1月26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3年7月15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99年11月20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2013年6月11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1999年6月12日

长征二号丙/FP

成功

2013年5月2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8年12月19日

长征二号丙/FP

成功

2012年11月27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8年8月20日

长征二号丙/FP

成功

2012年11月19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98年7月18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12年10月25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98年5月3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12年10月14日

长征二号丙SMA

成功

1998年5月2日

长征二号丙/FP

成功

2012年9月19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8年3月26日

长征二号丙/FP

成功

2012年7月25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97年12月8日

长征二号丙/FP

成功

2012年6月16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1997年10月17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12年5月26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7年9月1日

长征二号丙/FP

成功

2012年4月3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7年8月2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12年3月31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7年6月10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2年2月25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97年5月12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2年1月13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96年8月18日

长征三号

失败

2011年12月2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6年7月3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1年12月2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96年2月15日

长征三号乙

失败

2011年11月30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95年12月28日

长征二号E(长二捆)

成功

2011年11月1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1995年11月28日

长征二号E(长二捆)

成功

2011年10月7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5年1月26日

长征二号E(长二捆)

失败

2011年9月29日

长征二号FT1

成功

1994年11月30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1年9月19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4年8月28日

长征二号E(长二捆)

成功

2011年8月18日

长征二号丙

失败

1994年7月21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1年8月12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4年2月8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1年7月29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93年10月8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1年7月27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92年12月21日

长征二号E(长二捆)

失败

2011年7月11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92年10月6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1年7月6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92年8月14日

长征二号E(长二捆)

成功

2011年6月21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1年12月28日

长征三号

失败

2011年4月10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90年10月5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0年12月18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90年7月16日

长征二号E(长二捆)

成功

2010年11月25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90年4月7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0年11月1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90年2月4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0年10月1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88年12月22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0年9月5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88年8月5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0年8月1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88年3月7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0年6月2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87年9月9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0年1月17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87年8月5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9年11月12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86年10月6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9年8月31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86年2月1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09年4月22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85年10月21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9年4月15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84年9月12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8年12月23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84年4月8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08年10月3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84年1月29日

长征三号

失败

2008年9月25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1983年8月19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8年9月6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82年9月9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8年6月9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78年1月26日

长征二号

成功

2008年4月25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76年12月7日

长征二号

成功

2007年10月24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75年11月26日

长征二号

成功

2007年6月3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74年11月5日

长征二号

失败

2007年6月1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71年3月3日

长征一号

成功

2007年5月14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70年4月24日

长征一号

成功

资料来源: 备注:数据截至2020年7月23日,具体火箭发射记录详见:

科研项目

根据2021年4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2016年获得的主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如下表所示:

类别

名称

所属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低温液体填充盲支管的不稳定过程研究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多支路油气悬架刚度阻尼耦合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

载荷相位对热-机疲劳非线性耦合损伤影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含周期性单元的隐身材料结构布拉格衍射控制及宽带隐身机理与应用研究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基于天地观测场景相似变换的空间目标光谱特性预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火工品强冲击环境下航天设备的动态损伤机理和失效准则研究

战术武器事业部

高超声速广义雷诺比拟关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放电烧蚀及电离特性研究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超高温陶瓷纤维增强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相的理论预测与实验验证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造缺陷形成机制及模拟复现

资料来源:

科研专利

截至2015年12月,研究院累计申请专利7406件。其中,国防专利3443件,普通发明专利2128件,实用新型专利1752件,外观设计专利77件,国际专利6件。火箭院累计授权专利3232件。其中,国防专利1502件,普通发明专利368件,实用新型专利1291件,外观设计专利44件,国际专利27件。

学术期刊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是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前国家科委批准出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技术性刊物,1972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期刊曾用名《国外导弹技术》、《国外导弹与航天运载器》,设有专家论坛、导弹与航天运载器系统、推进技术、制导导航与控制、弹头技术、强度与环境工程、材料与工艺、遥测技术、地面设备、试验与测试、计算机应用、军转 民、系统工程管理、系统有效性与安全性、热点漫谈、高科技窗口、简讯、广告等栏目。

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航天文摘、中国国防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精品期刊资料库来源期刊。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双效期刊,进入国家重点期刊方阵。在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优秀成果评选中,被评为二等奖。

人才培养

编辑

学科建设

根据2021年4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从198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单位之一,形成了具有 航天特色的教学体系,以及学科专业、管理体制配套齐全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 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工程力学、制冷及低温工程

教学成果

根据2021年4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自招生以来,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500余名,产生院士2人,取得各种专家称号的有100余人,担任型号主任设计师或厂所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200余人。

合作交流

编辑

国内合作

院地合作

生活区生活区

2011年11月12日,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与研究院下属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签署航天新材料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

2012年10月10日,研究院下属的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泰安市东平县政府、瑞星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5年9月15日,研究院所属的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与“凌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凌源凌河整车生产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协议》。

2016年1月13日,研究院与江苏省沛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煤气化、特种车辆、特种装备、技术转化、人才交流方面开展合作。8月25日,研究院与泰安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9月10日,北京航天万源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省永平县人民政府,就永平县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签订了《永平县光伏扶贫项目投资开发协议书》。

东高地生活区东高地生活区

钱学森青少年科学院钱学森青少年科学院

桃源公园桃源公园

文化广场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钱学森雕像文化广场钱学森雕像

东高地文体活动中心东高地文体活动中心

高校合作

根据2021年4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主要合作高校如下表所示:

大连海事大学

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南大学

天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

---

资料来源:

海外合作

共建机构

截至2021年4月,研究院组建了4个海外研发机构。

名称

外方

中方

时间

中英航天机电系统技术联合实验室

英国思克莱德大学

火箭院研发中心

2012年8月

人工辅助心脏海外研发机构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2013年9月

瑞士西北应用科技与艺术大学

中英先进结构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

2016年3月

埃克塞特大学

中英先进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2016年3月

资料来源:

商业航天

截至2021年4月,研究院的火箭为14个国家发射过卫星。此外还在1996年为国际卫星组织发射国际卫星708号;2014年为“哥本哈根次轨道”组织搭载微型试验飞行器PS86X1。

时间

火箭类型

卫星或实验装置

2016年1月16日

长征三号乙

白俄罗斯通信卫星一号

2015年11月21日

长征三号乙遥38

“老挝一号”卫星

2015年10月17日

长征三号乙

“亚太九号”通信卫星

2014年10月24日

长征三号丙遥12

卢森堡小卫星

2013年12月21日

长征三号乙

玻利维亚通信卫星

2012年3月31日

长征三号乙

法国“亚太七号”卫星

2011年12月20日

长征三号乙

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R

2011年10月7日

长征三号乙

法国W3C通信卫星

2011年8月12日

长征三号乙

“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

2009年8月31日

长征三号乙

印度尼西亚“帕拉帕-D”通信卫星

2008年10月30日

长征三号乙

“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

2008年6月9日

长征三号乙

“中星9号”通信卫星

2007年7月15日

长征三号乙

法国“中星六B”通信卫星

2007年5月14日

长征三号乙

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

2005年4月12日

长征三号乙

“亚太六号”卫星

1999年6月12日

长征二号丙改进型

铱星双星

1998年12月19日

长征二号丙改进型

铱星双星

1998年8月20日

长征二号丙改进型

铱星双星

1998年7月18日

长三乙

欧洲制造的卫星

1998年5月30日

长三乙

中卫一号通信卫星

1998年5月2日

长征二号丙改进型

铱星

1998年3月26日

长征二号丙改进型

铱星

1997年12月8日

长征二号丙改进型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发射两颗铱星

1997年10月17日

长三乙

“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

1997年8月20日

长三乙

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

1996年8月18日

长征三号

中星七号通信卫星(失利)

1996年7月3日

长征三号

香港亚太通信卫星公司的“亚太IA通信卫星”

1996年2月15日

长征三号

国际卫星组织“国际708卫星”失利

1995年12月28日

长征二号E

美国“艾科斯达一号通信卫星

1995年11月28日

长征二号E

“亚洲二号”通信卫星

1995年1月26日

长征二号E

“亚太二号”通信卫星(失利)

1994年8月28日

长征二号E

澳星-B3

1994年7月21日

长征三号

亚太一号通信卫星

1992年12月21日

长征二号E

“澳星-B2”(失败)

1992年10月6日

长征二号丙

瑞典搭载弗利亚卫星

1992年8月14日

长征二号E

澳星-B1

1990年7月16日

长征二号E

澳星模拟星和BADR-A卫星

1990年4月7日

长征三号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

1988年8月5日

长征二号丙

为德国Intospace公司成功搭载微重力实验装置

1987年8月5日

长征二号丙

为法国马特拉宇航公司成功搭载微重力实验装置

资料来源:

文化传统

编辑

标识

院徽

院徽院徽

标志以直线、圆、字母为设计元素,以“箭头”为设计主题。箭头象征航天产品冲天而起,体现航天主业特征,同时也寓意航天人奋发向上和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箭头又像一个“人”字,寓意集团公司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理念;三个同心圆象征三个宇宙速度,传达出航天的产业特征,同时三个同心圆由内而外圆环线条粗细、薄厚渐变,表现集团公司不断开拓、发展、壮大的势头。

上有中文简称(即“中国航天”)和英文简称(即“CASC”)的字体为集团公司以大黑字体为基础进行设计的专用字体。右侧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英文字体。

院庆标识

火箭院建院60周年主题LOGO火箭院建院60周年主题LOGO

该LOGO以航天蓝和成功红为主色调,体现星际思维、探索精神、永不停步、勇攀高峰。

LOGO在设计时体现多重寓意,其中,“60”代表火箭院从创建以来已经走过60个春秋。“6”字起笔部分仿佛三个台阶,象征了航天三大精神,即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6”字落笔处留开口,象征着火箭院创新思维、奉献精神以及拥抱未来的心态。“0”字中间的星球表示火箭院“探索浩瀚太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责任、使命与不懈追求。

“CALT”是火箭院英文名称(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首字母缩写。字母“A” 是26个英文字母中的第一个字母,用红色突出,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的第一院名相呼应,也代表火箭院不负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实现了中国国防事业、航天事业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功,完成了祖国和人民交付的各项任务。

“1957”则代表着火箭院于1957年创建。

精神

精神:永不停步,永攀高峰,永保成功,永创一流

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以人为本,以诚取信, 以质取胜,携手合作

院魂:顽强、毅力、忍耐、坚定

所获荣誉

编辑

2021年7月,入选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名单。

2021年8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一设计部十一室被评选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2021年11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办公室法律处被全国普法办公室拟表彰为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2022年4月,被评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

2024年1月19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王珏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机构领导

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沈波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王国辉

党委副书记

张为

总会计师

栗晋

副院长

王占宇、张兵、王庆

纪委书记

王刚

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姓名

任期

职务

钱学森

1957-1960

第一任院长

刘瑄

1960-1975

第二任院长

李明

1975-1979

第二任院长

张镰斧

1979-1984

第四任院长

李伯勇

1984-1986

第五任院长

王永志

1986-1991

第六任院长

沈辛荪

1991-1994

第七任院长

厉建中

1994-2000

第八任院长

许达哲

2000-2001

第九任院长

吴燕

2002-2007

第十任院长

谷景生

1957-1958

政委

张钧

1959-1975

政委、党委书记

李明实

1977-1982

党委书记

张镰斧

1983-1984

党委代理书记

沈辛荪

1984-1991

党委书记

肖东太

1991-1996

党委书记

王宗

1996-2003

党委书记

梁小虹

2003-

党委书记

资料来源:

相关动态

编辑

2022年3月29日,火箭院举行2022年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任务发射队出征仪式。今年,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长征二号F三型运载火箭将执行发射空间站问天舱、梦天舱、货运补给、载人飞行等6次飞行任务,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

2024年3月2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共同抓总研制的长征八号改进型火箭成功完成长13米、直径5.2米的整流罩分离试验及新型星箭联合操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