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赤七王 编辑

吐蕃王统的第一代至第七代赞普

天赤七王天赤七王

天赤七王是指吐蕃王统的第一代至第七代赞普。因他们的名字中均带“赤”字而得名。因为历代都修习古象雄佛法——雍仲苯教,此七王因具有断证功德,便以彩虹之光为道登成就(即大圆满虹化),故称为天赤七王。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天赤七王

别名:吐蕃第一代至第七代赞普

所处时代:吐蕃王朝

民族族群:藏族

出生地:吐蕃

主要成就:虹化成佛

信仰:雍仲苯教

国师:苯教

天赤七王列表

编辑

天赤七王

基本情况

主要业绩

宗教信仰

聂赤赞普

传说中聂赤赞普本是天神的儿子,后降临人间。根据《雍布拉康志》、《迪乌宗教流》等藏文史籍的记载,聂赤赞普出生在西藏波密,因相貌古怪、性格刚烈,被家庭放逐,当他游历到雅砻河谷时,结识了12名代表当地各部落利益的苯教教徒(西藏原始宗教),并被推举为王。

1、开始了悉补野王统世系;2、在位期间,蔡弥穆杰和宗弥恰嘎担任他的神师,创建了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3.根据部分苯教史的记载,聂赤赞普在位期间,还创建了“索喀尔雍仲拉孜”和“青瓦达孜”宫,苯教得到了发展。

雍仲苯教

穆赤赞普

聂赤赞普和南穆郁之子就是穆赤赞普,古辛居览恰,建有神堂阔玛尼琼。“穆”字显然是母系姓氏。《强玛》说:”(聂赤赞普)之子穆赤赞普成就学业,修行觉悟往波斯等地译经,从象雄请来一百一十八位大德创建经堂三十七所。

他是个狂热的雍仲苯教教徒,他不仅大力扶持苯教的传播,而且师从请自象雄的本教大师南喀囊巴多坚,在拉日姜托山苦修苯教密宗,终于取得大成就,因而他也是雍仲苯教中上“十三王统成就者”之一。穆赤赞普时代,雍仲苯教律宗得以发展。

雍仲苯教

丁赤赞普

穆赤赞普在一百零八岁时,跟妃子萨蔓丁丁玛生一子,称丁赤赞普。公元前967年他的上师由角尔门噶担任,为祭祀而修建的庙堂是科玛羊则。

勤修雍仲苯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为光体逝入法界,成就虹化。

雍仲苯教

索赤赞普

丁赤赞普跟妃子索萨曼生一子,称为索赤赞普。他的上师是角尔奥噶,修建庙堂是郭罗郭却。

勤修雍仲苯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为光体逝入法界,即身成就虹化。

雍仲苯教

达赤赞普

索赤赞普跟妃子达尔萨象雄玛生一子,称为达赤赞普。古辛(苯教国师)为策米松曼,建有神堂索波琼拉。

勤修雍仲苯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光体逝入法界,即成就虹化。

雍仲苯教

德赤赞普

达赤赞普跟德拉噶姆生一子,称为德赤赞普。他的上师是达巴木青,修建庙堂是雍仲拉则。

勤修雍仲苯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为光体逝入法界,虹化成就。

雍仲苯教

思赤赞普

德赤赞普跟思拉噶姆生一子,称为思赤赞普。他的上师是角尔夏噶,修建庙堂是科玛日让。第二代生根活佛,苯白拖持大士任其国师。

勤修雍仲苯教之六本得到正果,依修行之果,幻化为光体而逝入法界,即成就虹化。

雍雍仲苯教

简介

编辑

藏族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其发展也跟世界上的许多古老的民族一样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她的祖先曾必然经历过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原始社会。走进了原始社会就必然又会经历原始社会中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即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那么,藏族的先民从何时进入氏族社会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尚缺乏足够的考古资料,藏史学者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然而有些藏史学者认为虽然还不知道藏族的先民从何时进入氏族社会的确切时间,但肯定的是藏族的先民在“天赤七王”时,还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其理由是“天赤七王”中聂赤赞普以下的六王的名字在开头都冠以母亲的姓氏。事实上,我们只要仔细研究藏文古籍《第宗教源流》和《智者喜宴》等中记载的早期史料,就会发现别说“天赤七王”,就是上古时候“十种(或十二种)非人统治”时期,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先民也早已经摆脱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状态。

下一篇 止贡赞普

上一篇 拉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