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原博物馆 编辑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是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专题性博物馆。位于扶风、岐山二县交界的京当等村,是先周居民的生活栖居地。是在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基础上,于1987年建立的遗址性博物馆。馆址设在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
2018年9月,经中国博物馆协会决定同意周原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中文名:周原博物馆
类别:专题性博物馆
开放时间:全年:周一至周日 09:00-17:00
地点: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
竣工时间:1987年
经过多年考古发掘,已发现岐邑城、宗庙、宫殿等遗址。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甲骨文骨片等珍贵文物。建有西周青铜器博物馆收藏并展出了这里发现的许多考古珍品,尤以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有所发现最长铭文(497字)的青铜器-毛公鼎;有最大的青铜簋-厉王害簋(重30千克多)。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西周板瓦、筒瓦、瓦当,以及西周甲骨文、陶窑遗址等。
2022年9月,《周原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经陕西省政府同意,予以颁布实施。陕西省计划投资3.7亿元,将现有的宝鸡周原博物院和岐山县周原博物馆合并,建成一个集文物展示、历史知识、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周原博物馆,为未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周原博物馆
周原博物馆冬天雪景
周原,位于关中西部,据西安市约100公里,范围包括今凤翔、岐山、扶风、武功4县大部分。史载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周太公)率族人至此,定居于今岐山之阳的“周”地。周国号亦因地而得名。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周文王以前,是周人的活动中心。
闻名中外的周原遗址,就处在岐山、扶风两县交界处的方圆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经考古勘察,发现了周王室的宗庙、墓葬、府库和文书档案(铜器铭文与甲骨文)。其中西北部是宫殿和宗庙区域(今岐山县凤雏村,扶风县召陈村)。东南部为国人居住区,也是冶造铜器、烧制陶器、刻制骨器的手工业作坊区(今扶风县齐镇、庄白、齐家、黄堆乡云塘村)。西南部为墓葬区(今岐山县京当乡贺家村、礼村)。
周原博物馆
周原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出土青铜器历史之长、数量之多,为世界所仅见。自汉宣帝刘询神爵三年(公元前58年)以来,这里就开始出土青铜器,并屡有重大发现。
1890年,扶风县任家出土一窖青铜器,达120余件。著名的毛公鼎、大克鼎、小克鼎和卫鼎等,都出土于此。其中毛公鼎的铭文497字,记载了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镐京为中心爆发的国人暴动的历史事件。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克鼎高近1米,直径1米,造型宏伟、壮丽。现存于上海博物馆。1957年,岐山县京当乡董家村出土了一窖青铜器共37件,其中卫鼎、卫盉等铭文,记载了西周中期有关土地的转让和买卖情况,对研究探讨西周中期土地制度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1974年冬,扶风县庄白村南出土了窖藏青铜器103件,为建国后一次出土数量最多的窖藏青铜器。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墙盘。墙盘的铭文长达284字,记述史墙的家族史,并追述了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世系,曾运往北京在保和殿展出1年零3个月。另外,岐山礼村出土的大、小盂鼎,南宫编钟都具有极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周原堪称一座地下文物宝库,1982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