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佑河 编辑
乾佑河,古称柞水,为长江支流汉江的支流旬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柞水县黄花岭下的老林、太河、龙潭三个乡。《水经注》:“柞水西出柞溪”,即指太河乡燕麦厂。后汉乾佑二年(949)改名乾佑河,全长151.2公里 (一说河长148公里 )。流域面积2510.00平方公里,比降5.02‰。
流经柞水县、镇安县、旬阳市,在两河关入旬河。流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有著名的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河谷地带农业较为发达,柞水县城、镇安县城都是沿岸历史悠久的城镇。
中文名:乾佑河
古称:柞水
所属水系:长江支流汉江支流旬河支流
发源地:陕西省柞水县黄花岭
流经地区:柞水县、镇安县、旬阳市
河口:旬阳市小水镇两河关
河长:151.2 km
流域面积:2510 km²
比降:5.02‰
干流走向
乾佑河干流走向
乾佑河干流走向
柞水县境内流长63.1公里。有三源:自龙潭发源者西南流,纳平水岔河、小山岔河、纸房沟河、沙沟河,南行30公里至大山岔与太峪河会合。自太河发源者称太峪河,南下纳太峪河、回避沟河、黑窑沟河、小峪河、龙王沟河,南流22.5公里至小峪口与老林头河会合。自老林发源者称老林头河,自黄花岭东流,纳南沟河。东行25公里纳红庙河,又东南行12.5公里至小峪口与太峪河会合。三河至大山岔汇合,始称乾佑河。
乾佑河柞水县城段
乾佑河在大山岔会聚北来各河,南行1.5公里至营盘,西纳安沟、沙沟水,东纳高砭沟水、湘子沟水。又南行10公里至药王堂,西纳药王沟、蛟沟水,东纳羊圈沟、东沟、石窑沟水。又南行5公里至车家河西纳七里沟水,东纳芦材沟水。又南行10公里至县城,东纳赤水沟、红岩沟、韭菜沟、纸房沟、后沟水,西纳原滩沟、庙沟、黑沟水。又南行2公里至石嘴子,西纳七坪(白火石沟)河,又南行1.5公里,西纳茨沟水,东纳王家河。又南行5公里西纳赤水沟水。又南行5公里东纳磨沟峡水。又南行5公里西纳西干沟水,东纳东干沟水,达镇安县境。县内河段,流经营盘镇、乾佑镇、下梁镇、石瓮镇。
镇安县境,境内长66.8公里。在古道岭山麓入镇安县境后,又经回龙镇、永乐镇、青铜关镇的回龙街、枣园子、峪沟口、县河口、长哨河、东坪街、青铜关、梅花铺,在界碑石入旬阳市境。该河河床及两岸多沙金,农民向有淘金技巧。较大支流有县河、冷水河。
旬河、乾佑河相汇的两河关
旬阳市境,流经小河镇,在两河关入旬河。
河道特征
柞水县段,水系结构不对称性极为明显。乾佑、金井、社川三条河北岸支流源远流长,水量丰富,而南岸支流则河短水小。这种不对称结构对于干流径流的来临时间与径流形式,特别是洪水都起着良好的缓解作用。同时,支流的这种分布,使干流河槽多有偏向南岸的趋势。县境内的主要河流都属于山地河源段或上游段。表现在纵剖面上比降大,水流急,上游比降均在4%~2.5%之间。这种坡陡流急的特点是开发水利资源的良好条件。由于县境地质构造和岩性的影响,主要河流在平面形态上表现为宽谷与峡谷交替出现的特点。宽谷段内阶地完整,土层较厚,河床比降较小,沉积作用显著,河水摆动侧蚀作用,形成开阔的河漫滩地。峡谷段内一般以石质河槽为主,河谷狭窄,谷坡陡峻,比降较大,水流湍急,便于筑坝、蓄水、发电。境内河流多弯曲河段,不仅大河如此,小河也具有这一类似情况,平均弯曲系数多在1.6左右。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县内河流在地质史上曾有一个曲流极为发育的阶段,后来由于整个秦岭地区受新构造运动上升的影响,河流迅速下切,曲流形态得以保存。这些曲流段都是山区改河造地的重要河段。
镇安县段,两岸谷峡坡陡,南北切割,比降大,谷地最宽300米,窄40米,是一典型的山溪性河流。
乾佑河干流在镇安县境长66.8公里,落差287米,比降0.004集雨面积1227平方公里,平均年流量6.53亿方,水资源理论蕴藏量4.04万千瓦。
王家河,源出于柞水县西川乡四方山。东纳关山水,西纳高便沟水,流经马家坪、油坊街、金盆至财神庙纳东川水,经何家湾、一旦坡、丈房、高涧、王坪入乾佑河。全长35公里。
县河,也称镇安河,镇安县境长39.1公里,落差10米,比降0.018集雨面积244平方公里,平均年流量0.8亿方,水资源理论蕴藏量0.813万千瓦。
乾佑河支流县河(镇安河)镇安县城段
冷水河,镇安县境长30.0公里,落差675米,比降0.0225集雨面积4024平方公里,平均年流量1.317亿方,水资源理论蕴藏量0.995万千瓦。
乾佑河航道。乾佑河由下茅坪流入旬阳境内,经小河口到两河关汇入旬河,长16公里,可通行5吨左右的小木船。1972年后,这段货运已由镇旬公路所替代。
乾佑河流域的下梁、界牌湾、盈丰三个水电站,共装机800千瓦,有发电机6台,常水期出力540千瓦。
引乾济石调水工程
地形地貌
乾佑河黄花岭地区
发源地的高山区沿秦岭主脊海拔1500米以上,面积20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62%,相对高差为1300米。是乾佑、金井、社川及沙洛河水源源头,生长着各种林木。由于重峦叠嶂,沟深谷狭,切割程度大,加之温度低,降水多,日照不足,无霜期短,农作物生长迟缓。海拔1900米已达到农作物生长的上限。中山区的峡谷地带,较大河沟间有河谷阶地,山坡坡度较缓,坡脚土层深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农作物生长。乾佑、金井、社川三条河流中下游沿岸的坡塬阶地及低山丘陵地,面积52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2.43%,相对高差为200米左右。乾佑河在药王堂以下,社川河在黄金李砭以下,金井河在肖台以下,是河谷较宽阔的地带,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是柞水主要产粮区,宜栽培油桐、棕榈、芭蕉等亚热带植物。
旬阳市河段,在南羊山中山区,包括旬阳北部南羊山山地海拔800米以上地区,包括羊山、圣驾、落驾、枫树乡的全部,小岭、公馆、三岔河、张坪乡的大部,共跨越20个乡、120个行政村和两个国营林场,总面积677.6平方公里。其中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约占总面积的13%。西段地势高峻,冷水河下切急剧,形成了深切割的“V”形峡谷,切割深度1000—1200米,坡度多在35—45度以上。在石灰岩山坡上有许多溶洞、溶沟、石芽峰林。山顶有岩溶洼地、岩溶丘陵、漏斗、落水洞、盲谷等,有面积10多平方公里的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区。本区海拔1350米以上的山坡,多为天然林木覆盖,为旬阳主要林区之一,耕垦破坏严重,垦殖率为60%,坡面的流水侵蚀也显见加剧。
沿岸集镇
柞水县营盘镇,地处秦岭南麓,位于商洛西部,柞水西北部,西与安康市宁陕县相接,北于古都西安相邻,历史上曾以军事战略地位屯兵守营而得名,清乾隆年间设置相当于县制的孝义厅而名留史册,境内的古西康之路成为连接湖广的天然纽带,素有“终南首邑”、“秦楚咽喉”之称,全镇辖9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营盘是商洛市委、市政府确定重点建设的商洛门户镇,是柞水建设新农村“一镇六小区”示范镇,是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的起点镇。营盘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商洛市最高点所在地,牛背梁主峰2802米,是商洛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南水北调工程所在地——引乾济石。
柞水县城,在乾佑镇,位于柞水县境西南部,县城及其周围,原为城关公社,1984年根据古乾佑县、乾佑巡检司,改为乾佑镇,由县直辖。面积44.4平方公里,中共柞水县乾佑镇党委和镇政府驻地在柞水县城北关。乾佑河由北向南贯穿镇境。有干线公路北通西安,南抵镇安、安康、汉中,东达商州、山阳。境内界牌湾以北地区自秦嬴政二十六年(前221)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7
下梁镇,在柞水县境西南,因境内有下梁街而得名。面积77.5平方公里。中共柞水县下梁党委和政府驻地在沙坪行政村,距柞水县城5公里。下梁乡以农业为主,有耕地4104亩。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杂粮。盛产核桃、板栗。唐代作为贡品的大板栗产于沙坪。明清两代曾引乾佑河水灌溉,今有明珠渠可灌田1000多亩,并可发电。赤水沟、花园沟、陈家沟有磁铁矿,茨沟有黄铁矿,乾佑河沿线有淘金历史。西安至镇安、柞水至商州的干线公路均由境内经过。夜珠坪为安业、乾元、乾佑县城所在地。下梁在民国以前归镇安县管辖,1950年划归柞水县。境内有窟窿岩(又名出龙岩)、杨八姐晒裙岭等名胜古迹。
乾佑河柞水县石瓮镇段
镇安县城,在永乐镇谢家湾,位于镇安县中部,北靠骊珠山,南侧濒临乾佑河支流县河,乾佑河在县城东部经过。明天顺七年(1463)二月迁建。县城经过明代和清代前期的扩建,居民不断增加,尤以东关和南关人烟稠密,街市繁荣。但因南关、西关一带常遭水患,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在城西南的三官庙前筑堤后,水患稍息。咸丰、同治年间,战乱迭起,加之护城专款被官方挪用,河堤再未修筑,每逢雨季常遭水患,居民日稀,大商号渐少,市面冷落。是镇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青铜关,位于镇安县城南33公里,为青铜关镇驻地。相传清代时,街镇住户房上多为青藤缠绕,一片葱郁,曾名青藤关,后毁于火。乾佑河临街,明、清时可航运。有驿路,水旱两便。二、五、八日逢集,曾为大商号据点,以贩运土特产为主。1937年后,航道因被洪水冲毁和水量逐年减少,水运中断。这里为古西(安)康(安康)大道之关隘,有古战场遗迹和青铜关隘,镇旬公路过境。虽有集市,少商贸流通。
回龙镇,集镇在回龙寺,位于镇安县县北熊里沟口,距县城15公里,乾佑河东岸。属回龙乡辖。因河西有座山形似龙,龙首入乾佑河,河水迂回,故名。亦因梓桥沟长有檀树圪塔,又名圪塔寺。县属镇安二台子金矿、枣园电站在此。镇柞公路傍街而过。此处古今均为矿区,有金、铜、重晶石、石棉等矿带。新中国建立后,金、铜矿区不断扩大,产值逐年增长。
乾佑河中下游旬阳市小河镇
名胜古迹
柞水旧县关孝义厅城遗址:位于今柞水县城,西临乾佑河,东枕后寨山。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全城面积23410平方米,城墙为砖砌,周长1252.25米,根深3.33米,高3.93米,底宽3.33米,顶宽3米,垛口宽1.85米,有110个炮台座。全城有四门,东曰迎春,西曰静波,北曰拱极,南曰宁远,南外城门曰靖南,北外城门曰望阀。现东北两面部分城墙和东门楼犹存。
药王晒药台:位于药王乡药王堂行政村乾佑河西面的山上,面积为120平方米。《孝义厅志》载:“晒药台为药王晒药处。”附近还有藏药洞、淘药井,均为孙思邈在此所用。后人将此地取名药王堂并建药王庙祀之。现藏药洞、晒药台犹存。
旧县雄关:亦名乾佑关。在今柞水县城南红石崖处。因西临乾佑河,山势陡峻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唐至清末一直为兵家据守之地。宋代曾派副都统在此镇守。现西安至镇安的公路由雄关下通过。
对峰台
马鞍岭:位于石瓮乡西干沟行政村第四自然村。因一山形似马鞍而得名。在马鞍岭的后下部,有一喷泉,喷水丈许。下有一潭,深5米,水清见底。相传,南宋时期,金人入据,在当地烧杀抢掳,无恶不作,人民被迫以西干沟为营,饱饮马鞍泉水,操练武艺,个个骁勇过人,金兵屡战屡败。金将闻知当地人民的骁勇系饮马鞍泉水之故,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率精兵20余人,窜至马鞍泉抽刀斩水,遭到当地人民的伏击,只留金将一人生还。金将回至军帐,以酒浇愁,但当他想起夜间的惨败情景时,拔刀自刎而死。当时有人为金将作了一个幅对联,上联为“抽刀斩水水更流”,下联是“借酒浇愁愁更愁”。马鞍岭附近还有瀑布和奇异树木——蛇行树。
云台山:在县境柞水县石瓮镇东干沟,南临镇安,海拔1897米。因山顶时有云雾层迭为台而得名。开发有柞水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山势高峻,不论春夏秋冬云雾缭绕,状极神秘。清咸丰四年(1854)九月,当地名医罗时义与世长辞。人民为纪念他一生为民治病不辞劳苦的功德,根据他生前遗言,安葬于云台山上,并建祖师殿、戏楼。现庙殿、戏楼俱在,罗祖师塑像亦保存完整。
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