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法 编辑

针灸的一种方法

火针法,古代又称为焠刺,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以后刺人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火针法

又称:焠刺

概述:针具用火烧红后刺人的部位以治病

适应病症:风湿痛、淋巴结核、象度肿、痣

主要简介

编辑

器具药物

火针针具针体较粗,现代多采用不锈钢制成。分为两种。一种用于单针刺,即为26号或27号毫针,长2~3寸,直径0.5~1毫米。其针柄上多用竹或骨质包裹,以避免烧灼时烫手。另一种用于多针浅刺,针身比较细短,外形像皮肤针,头部装有3~9枚针,另有一根木质的柄。

操作方法

编辑

先根据病情选定穴位或部位,用2%碘酒消毒后,再用75%乙醇棉球脱碘。有两种针刺方法。

(1)深刺:须用长针,以右手持针,左手固定穴位,将针在酒精灯上自针身向针尖逐渐烧红,对准穴位,迅速刺人,稍停,随即退出,然后用消毒棉球按揉针孔。针刺时,须细心谨慎,动作要敏捷,一刺即达到所需深度。深刺的深度在0.3~0.5寸(1~1.7厘米)之间。

(2)浅刺:多用装有木柄的多针针具,在酒精灯上烧红,轻轻地叩刺皮肤表面。主要用于治疗面积较大的顽固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及牛皮癣等。

病变范围较小的,可用单针针具点刺。

适应病症

编辑

目前火针用得较多的病症为:风湿痛、淋巴结核、象度肿、神经性皮炎、痣、疣等。

注意事项

编辑

使用火针深刺时,必须避开血管与内脏,以防发生不良后果。浅刺时,叩刺力量不能太猛,不可忽轻忽重,须均匀、稀疏,这样才不致于发生随针剥脱表皮等事故。

下一篇 激光照射法

上一篇 电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