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脘 编辑
中脘,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中文名:中脘
别名:上纪、太仓、胃脘
隶属经络:任脉
功能: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操作:直刺1-1.5寸
出处:《针灸甲乙经》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等
特殊主治: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主要配伍:配足三里治疗胃痛
中指中部,又有中央的含义,脘同管。穴属胃募,位居心蔽骨与脐连线的正中,内部适当胃的中部,主治胃疾,因名中脘。
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中脘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直刺1-1.5寸;可灸。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食物中毒、癫痫、精神病、神经衰弱等。
临床配足三里,健脾和胃,治疗胃痛;配天枢,健脾化湿,治疗腹泻、痢疾;配内关,理气和胃,治疗呕吐、反胃;配梁门、内关,理气解郁,治疗吞酸;配至阳、胆俞,化湿利胆,治疗黄疸;配期门、上巨虚,疏肝解郁,治疗喘息;配百会、气海,升阳益气和胃,治疗气虚;配阴都治疗呃逆。
本穴为胃之募,腑之会,又系手太阴、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所,故可用治一切腑病(胃、胆、胰腺、大小肠),尤以胃的疾患为先,有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疏理中气之效。
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针灸甲乙经》:“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心痛有塞,难以俯仰,心病冲胃,死不如人”,“腹胀不通,寒中伤饱,食欲不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