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维制碱法 编辑

化学方法

索尔维制碱法索尔维制碱法

1861年,比利时人欧内斯特·索尔维(Ernest Solvay)以食盐、石灰石和氨为原料,制得了碳酸钠和氯化钙,是为氨碱法(ammonia soda process)。

后来侯德榜改进了该方法,即为侯氏制碱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索尔维制碱法

外文名:Solvay Ammonia Soda Process Method

别名:氨碱法

原料:食盐、石灰石和氨

反应步骤

编辑

反应步骤为:

NaCl+NH₃+CO₂+H₂O===NaHCO₃↓+NH₄Cl,

CaCO₃=高温=CaO+CO₂↑,CaO+H₂O=Ca(OH)₂,2NH₄Cl+Ca(OH)₂===2NH₃↑+CaCl₂+2H₂O

2NaHCO₃=高温=Na₂CO₃+CO₂↑ +H₂O

反应生成的CO₂和NH₃可重新作为原料使用。

总反应式为:CaCO₃+2NaCl=高温=CaCl₂+Na₂CO₃(注意:不是复分解反应)

缺点

编辑

索尔维制碱法的缺点,主要在于原料中各有一半的比分没有利用上,只用了食盐中的钠和石灰中的碳酸根,二者结合才生成了纯碱。食盐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中的钙结合生成了氯化钙,这个产物都没有利用上。

发展历史

编辑

氨碱法使生产实现了连续性生产,食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产品质量纯净,因而被称为纯碱,但最大的优点还在于成本低廉。1867年索尔维设厂制造的产品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铜制奖章,此法被正式命名为索尔维法。此时,纯碱的价格大大下降。消息传到英国,正在从事路布兰法制碱的英国哈琴森公司取得了两年独占索尔维法的权利。1873年哈琴森公司改组为卜内门公司,建立了大规模生产纯碱的工厂,后来,法、德、美等国相继建厂。这些国家发起组织索尔维公会,设计图纸只向会员国公开,对外绝对保守秘密。凡有改良或新发现,会员国之间彼此通气,并相约不申请专利,以防泄露。除了技术之外,营业也有限制,他们采取分区售货的办法,例如中国市场由英国卜内门公司独占。由于如此严密的组织方式,凡是不得索尔维公会特许权者,根本无从问津氨碱法生产详情。多少年来,许多国家要想探索索尔维法奥秘的厂商,无不以失败而告终。直到1933年侯德榜著书《纯碱制造》,将索尔维制碱法公之于众。再到后来被更为先进的侯氏制碱法取代。

索尔维制碱法索尔维制碱法

下一篇 食用盐

上一篇 吕布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