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油 编辑
米油,中药名。为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植物稻Oryza sativa L.,亚洲热带广泛种植,我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均有栽种。具有补肾健脾,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脾虚羸瘦,肾亏不育,小便淋浊。
中文学名:米油
别名:粥油《重庆堂随笔》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稻属
种:稻
分布区域:亚洲热带广泛种植,我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均有栽种
用法用量:内服:30-50ml
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
味甘,性平。
入肾、膀胱经。
补肾健脾,利水通淋。
脾虚羸瘦,肾亏不育,小便淋浊。
治精清不孕,用煮米粥滚锅中面上米沫浮面者,取起加炼过食盐少许,空心服下。其精自浓,即孕也。(《纲目拾遗》)
内服:30-50ml。
一年生水生草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10-25厘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0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含1成熟花,两侧甚压扁,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2-4毫米;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锥刺状,长2-4毫米;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6枚,花药长2-3毫米。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
亚洲热带广泛种植,我国南方为主要产稻区,北方各省均有栽种。
《纲目拾遗》:“此乃滚粥锅内煎起沫,酽滑如膏油者是也。”“用大锅能煮五升米以上者,其油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