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韵 编辑
《集韵》是中国宋代编纂的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的古代音韵学著作,共十卷。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宋祁、郑戬给皇帝上书批评宋真宗年间编纂的《广韵》多用旧文。与此同时,贾昌朝也上书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 ,举人误用”。
宋仁宗令丁度等人重修这两部音韵学著作。《集韵》在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完稿。
中文名:集韵
作者:丁度
创作年代:宋代
集韵
《集韵》分韵的数目和《广韵》全同。只是韵目用字、部分韵目的次序和韵目下面所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 。唐代初年,许敬宗等人曾经奏请批准把《切韵》里的窄韵和音近的邻韵合并使用 。宋景佑初年 ,贾昌朝也奏请“窄韵凡十有三,听学者通用之”(《玉海》)。
韵书与客家语
《集韵》号称共收53525字,比《广韵》多收了27331字,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书。但根据《汉语大字典》四川大学编写组编的《集韵通检》统计,《集韵》实际收字应为32381个(少于康熙字典的47000余字),跟同时期编出的字书《类篇》字数31319相差不远(由于《集韵》《类篇》二书收字大体相当,且释义极其近似,故而有些学者认为这两部书是同一套材料用不同体例编成两部实际相同的书)。
《集韵》之所以会被误点成五万多字,原因是韵书按韵来编排字,汉字的又读(音)多,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韵书就列在不同的韵部,同一个字可以多次出现。所以按字头一算,字数就多了很多。
《集韵》字训多以《说文解字》为根据,反切多按当时实际语音注出,便于学者研究宋代语音。
《集韵》的缺点是对字的来源不加说明,且有些写法仅于释义下注出。
集韵
元明两代由于韵学不昌,故《集韵》未见刻本,仅靠抄本流传。在明末清初之际,由宋本传出三个影宋抄本。首先是从潭州本传出一个影宋抄本,乃是汲古阁所抄。这一影抄潭州本后入曹寅之手,刻入《楝亭五种》,此后清代《集韵》刻本,均出此源。
集韵校本
至于影印,金州本影印入《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第一辑;潭州本影印入《古逸丛书三编》、另有单行本;明州本影印入《常熟翁氏世藏古籍善本丛书》;钱曾述古堂影抄明州本则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流传的尚有扬州使院重刻本,中国书店1983年依此影印发行,还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赵振铎《集韵校本》。网络上的第一个《集韵》在线查询版于2013年初出现,可根据汉字查询《集韵》中的声、韵、调、摄、等、开合、反切、注文及原籍扫描图等信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