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赐衣 编辑

唐代杜甫诗作

《端午日赐衣》是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乾元元年五月作者官拜拾遗时,是一首向唐肃宗表达感谢的小诗。首联叙事点题,写作者因得到赏识而倍感荣幸。中四句详写所赐衣服的华美,描绘了宫衣的美妙。尾联用一语双关来盛赞上意之恩。全诗清新典雅,庄重微婉,极为得体,表现了作者感念天恩浩荡之意。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端午日赐衣

出处:《全唐诗》

作者:杜甫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

编辑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词句注释

编辑

宫衣:宫人所制之衣,指官服。

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

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

罗:一种有孔的丝织品。

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

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

湿:指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的很舒服。

著:指穿着。

清:凉爽。

意内:心里。

称长短: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

荷圣情:充满圣上的恩情。

白话译文

编辑

逐句全译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赏赐宫衣的名单上也有我的名字,在这端午佳节受到恩赐,感到荣耀无比。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细麻布像含着春风,十分柔软,香罗这么轻,与一叠白雪相似。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炎暑天气穿在身上清凉爽适。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皇上的恩情我将一辈子铭记。

创作背景

编辑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 (758)。这一年四月皇帝祭祀九庙,杜甫随驾并于端午节受赏,得到赐衣,倍感荣幸,有感而发,遂作该诗。

作品鉴赏

编辑

文学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向唐肃宗表达感谢的小诗,首联叙事点题,“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写作者因得到赏识而倍感荣幸,皇上特别在端午节这一天御赐衣物,其上意之恩宠作者全都感受到了。这种兴味充满着明快之感,在《杜臆》中便这样品读此句:“亦有名,见出于望外,时公将谢官矣。”所以,此时的作者是身心称意、喜出望外的,这其中不只是有赐衣之恩宠,也影射了作者被赐官加爵,马上将要大展宏图的快意之兴。

诗的中四句详写皇上所赐衣服的华美,香罗衣是用细葛纺织而成的,又轻又柔,风轻轻一吹便能飘起来,那洁白的样子有如飘雪一般。但这衣服是皇帝亲自赐予自己的,它的内涵更胜过于其材质,这里面充满着皇上的恩泽,哪怕是在炎热的酷暑中穿上此衣也觉得清凉无比了。

尾联用一语双关来盛赞上意之恩:“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所谓“意内称长短”,不只是指衣服合适,其官位也给得正当时,自己终于可以有机会为国家效力了。所以皇上有这样的恩情,作者能做的只有一辈子心甘情愿地报效国家。

全诗清新典雅,庄重微婉,极为得体,是杜甫为数不多的几首轻快、充满喜悦之情的诗作之一。在这首诗中,可以看到作者处处洋溢着的喜悦之色,其雀跃、兴奋之情不亚于《闻官兵收复河南河北》之时的“快”意,在这里杜诗之别韵又上升一个台阶,带给读者完全不同的审美感受。

名家点评

明代文学家钟惺《唐诗归》:“此诗是近臣谢表,语风趣而典。”

作者简介

编辑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下一篇 礼记·玉藻

上一篇 汉武帝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