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 编辑

山东省滨州市辖区

滨城区滨城区

滨城区,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位于鲁北平原,南扼黄河咽喉,北控徒骇。东临利津,西与惠民、阳信两县交界,南与高青、博兴毗连,北与沾化接壤。介于北纬37°12′—37°41′,东经117°47′—118°10′之间,总面积1043.29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滨城区下辖12个街道、2个镇、1个乡 。截至2022年末,滨城区(不含开发区)常住人口63.47万人。

滨城区是是滨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滨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主要旅游景点有AAAA级杜受田故居、AAA级三河湖风景区、中海风景旅游区、秦皇台风景旅游区、怀周祠、蒲湖风景区、渤海革命纪念园等。

2022年,滨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6.7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8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2.4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5.4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45:31.54:65.01。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滨城区

行政区划代码:37160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山东省滨州市

地理位置:黄河下游鲁北平原,滨州市中心

面积:1043.29 km²

下辖地区:12个街道、2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滨城区黄河十六路与渤海五路交叉口创业大厦12层

电话区号:0543

邮政编码:256600

气候条件:东亚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63.47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中海风景区、三河湖风景区、新滨公园

火车站:滨州站

车牌代码:鲁M

地区生产总值:546.76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黄河以北地域历史上属汉代的湿(漯)沃县,隋代的蒲台县,唐代的渤海县地,明初撤渤海县并入滨州。

为薄姑国地。

属齐国封地。

属齐郡。

西汉

滨城区

武帝时置湿(漯)沃县,属青州刺史部千乘郡。治湿沃城(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当在今滨北西莫李家、周家集一带)。

新莽

改湿沃县为延亭县。莽败,复名湿沃县。

东汉

永元七年(95年),撤湿沃并入千乘县,属青州刺史部乐安国。

三国魏

时复置湿沃县,属冀州乐陵国。

西晋

承魏制,仍属乐陵国湿沃县地。

东晋十六国

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及魏之乐陵郡与南燕之乐安郡。

南北朝

先属北魏之冀州乐陵郡与宋之侨置乐陵郡,后统归北魏之乐陵郡,并迁漯(湿)沃县治于乱城(今北镇附近),改原漯沃县治为后部亭(俗谓后父城、右辅城);东魏湿沃县属齐州;北齐县废。

初,复置湿沃县,县治于乱城,属沧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湿沃为蒲台县,因境内有蒲台(今名秦台)而得名。仍治乱城。

大业三年(607年),属渤海郡。隋末战乱后,县废。

武德三年(620年),复置蒲台县,隶属于邹州。

武德八年(625年),邹州废,改属淄州。

贞观六年(632年),撤蒲台并入高苑。

贞观七年(633年),复置。

垂拱四年(688年),从蒲台、厌次两县各分出部分辖地置渤海县(治所在今滨州故城东40里。

天宝五年(746年),移治李邱村,今滨州故城北垣外),属河北道棣州。

景龙元年(707年),蒲台也改属棣州。

五代

后唐,于渤海县置榷盐务。

后汉,改为赡国军。

周显德三年(956年),置滨州,以滨渤海得名。辖渤海、蒲台2县。

渤海县属河北东路滨州。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撤蒲台县并入渤海县。

庆历三年(1043年),升境内之招安镇为招安县。

熙宁六年(1073年),撤招安县仍为渤海县之招安镇。

元丰三年(1080年),复置招安县。

大观二年(1108年),滨州赐名为渤海郡,辖渤海、招安2县。

明昌三年(1192年),升渤海县之永利镇为利津县,同年复置蒲台县。

明昌六年(1195年),招安县改名沾化县。当时滨州属山东东路,辖渤海、利津、蒲台、沾化4县。

中统三年(1262年),滨州与棣州合并,称滨棣路。

中统五年(1264年),割蒲台县属般阳路。

至元二年(1265年),滨州改属济南路,移治于今滨州故城,辖渤海、利津、沾化3县。

洪武元年(1368年),撤销渤海县将其属地直隶于滨州,滨州属济南府,兼辖利津、沾化2县。

洪武二年(1369年),兼辖蒲台、利津、沾化3县。

初仍沿明制。

雍正二年(1724年),滨州直隶山东布政使司,兼辖蒲台、利津、沾化3县。

雍正十二年(1734年),撤直隶州,滨州降为散州,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道武定府,与沾、蒲、利各县不相统属。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改滨州为滨县,改武定府为岱北道,滨县属岱北道。

民国三年(1914年),废岱北道改属济南府(道)。

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属武定道。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废道,隶第五专署。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滨县属共产党政权之第四专署。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1日,后属渤海行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渤海行署6个专署合并为4个,滨县属第四专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9日,改第四专署为垦利专署,滨县属垦利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5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关于撤销区党委与行政公署一级机关及调整各地委、专署的决定》,撤销渤海行署与垦利专署设惠民专署。辖12个县,滨县、蒲台县均为其属县。同年7月将蒲台县黄河以北30个村庄划入滨县。

1956年3月6日,撤蒲台县建制。

1958年5月,滨县县机关迁于北镇。

1958年12月8日,撤滨县并入惠民县。同时将滨县之阎家公社(今梁才街道66个村)划入沾化县。

1958年12月29日,撤惠民专署并入淄博专署,惠民县随属。

1961年4月,恢复滨县建制。

1961年4月10日,县机关开始迁往滨城。同时,阎家公社复归滨县。

1961年7月9日,省府补发恢复滨县建制的文件。

1969年1月17日,滨县县机关迁于北镇。

1972年11月20日,滨县县机关迁往新滨城。

1980年4月,改北镇公社为北镇镇政府。

1982年8月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滨州市(县级)。以滨县的北镇镇96个村与博兴县的小营镇66个村、蔡寨公社朱全管区13个村为行政区域,隶属惠民地区。

1987年2月25日,撤销滨县,其行政区划入滨州市。同年3月20日正式合并办公。

1989年12月22日,高青县的旧镇镇67个村划入滨州市。

1992年3月,惠民地区改称滨州地区。

2000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滨州地区和县级滨州市设立地级滨州市,县级滨州市改称滨城区。

2000年12月16日,滨城区正式揭牌办公。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82年8月2日,国务院发文析滨县北镇(辖96村)及博兴县小营公社的66个村和朱全管区的13个村,共175个自然村置滨州市(县级)。下辖彭李乡、郭集乡、蒲城乡、小营镇,市区设北镇、市中、市西3个街道(含10个自然村),共184个行政村,453个生产队。

1987年3月20日滨县并入滨州市(县级),下辖滨城镇、杜店镇、里则镇、堡集镇、小营镇、杨集乡、尚店乡、张集乡、单寺乡、梁才乡、彭李乡、蒲城乡、郭集乡共5镇8乡,38管区,分辖838个村,823个行政村;市区设北镇、市中、市西3个街道,分辖10个村,46个社区。

1989年12月22日,原属高青县的旧镇镇划归滨州市(县级)。

1990年,滨州市(县级)行政区划为3个(北镇、市中、市西),8乡(杨集乡、尚店乡、张集乡、单寺乡、梁才乡、彭李乡、蒲城乡、郭集乡),6镇(滨城镇、杜店镇、里则镇、堡集镇、小营镇、旧镇镇)。自然村达到891个,行政村919个。

1994年6月,撤郭集乡设市东街道。

1995年11月,撤彭李乡设彭李街道。

1998年3月,撤蒲城乡设蒲城街道。

2001年3月,张集乡与滨城镇合并成立滨北镇,尚店乡与杨集乡合并成立尚集乡。

2001年4月,杜店镇划归滨州经济开发区管辖。

2005年2月,滨北镇改为滨北街道,梁才乡改为梁才街道,里则镇改为里则街道,小营镇改为小营街道,蒲城街道并入市中街道。

2005年12月31日,里则街道划归滨州经济开发区管理。

2006年,单寺乡改为秦皇台乡。

2009年8月,小营街道、旧镇镇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9年11月,堡集镇改为三河湖镇。

2010年,撤销尚集乡,设立杨柳雪镇。

2019年9月,由滨州经济开发区管理的杜店、里则、沙河街道划归滨城区管理。

至2019年底,滨城区辖彭李、市中、滨北、北镇、市东、市西、梁才、杜店、里则、沙河10个街道,杨柳雪、三河湖2个镇,秦皇台1个乡,共13个乡级政区,829个村居。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滨城区下辖12个街道、2个镇、1个乡 。滨城区人民政府驻市中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71602001000

市中街道

371602002000

市西街道

371602003000

北镇街道

371602004000

市东街道

371602005000

彭李街道

371602007000

小营街道

371602008000

滨北街道

371602009000

梁才街道

371602010000

杜店街道

371602011000

沙河街道

371602012000

里则街道

371602013000

青田街道

371602105000

三河湖镇

371602106000

杨柳雪镇

371602203000

秦皇台乡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滨城区地处黄河下游鲁北平原,滨州市中心城区。东临东营市利津县,南与博兴县、淄博市高青县毗连,西与惠民、阳信两县交界,北与滨州市沾化区接壤。总面积1043.29平方千米(含小营街道和青田街道)。

滨城区政府

地形地貌

滨城区平面呈倒凸字形。地处黄河下游的鲁北黄泛冲积平原。黄河从陕、晋黄土性高原将黄土冲积搬运而来填充造陆,对建造鲁西、北平原起了重要作用,也是滨城地表沉积物的主要来,其厚度在300—400米之间。由于历史上黄河泛溢时沿洼地奔流,前淤未尽,后淤复加,相互套迭及河道屡有滚动,逐渐形成现在的微形地貌;又由于滨城历史上黄河都是从西南部入境,趋东北方向入海,频次泛溢时的沉积泥沙量不等,致形成现在的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低的地势。西南部海拔14.7米,东北部海拔6.5—7米,大部分地域在海拔11米左右,以七千分之一的比降倾斜。

河滩高地

共6106.13公顷,占总面积的5.90%。主要分布在里则、市中、小营、梁才等沿河乡镇办。由洪水浸滩淤积而成。临河处高于临坝,呈凹字形,海拔在13—14.7米之间。潜水受河水影响较大,矿化度低,表层多沙壤土,部分是中壤。中壤土质良好,宜粮宜菜,除受汛水威胁外,能稳产高产。

槽状洼地

共3234.46公顷,占总面积的3.13%。主要分布在从里则办河口张起,趋东北方向带状延伸到尚集乡的后宋(长15千米,宽0.7千米)及沿黄堤背,海拔10—11米。地下水位往往较高,矿化度高,地表层多沙壤、轻壤,土质肥力低,风沙灾害多,农业利用率低,属低产田。

缓岗

共3462.07公顷,占总面积的3.34%。主要分布在里则办西南部沿河和市中、小营境内的滩唇高地。海拔13—15米左右,因河水多次决口漫溢,泥沙沉积而成。表层为轻壤,土体构型有均质沙、厚黏腰、厚黏心、厚沙心等多种,漏肥漏水,宜粮宜棉。

微斜平地

共63782.27公顷,占总面积的61.63%。主要分布于市境中部、西部和东南部。海拔8—12米左右,是缓岗和浅平洼地的过渡型,处黄河决口漫流地带。由于受涡流影响,微地貌起伏不平,表层多为轻壤,少有中壤,宜种棉花,是全区棉花稳产高产区。亦由于灌溉耕作不合理,间有花斑碱地。

浅平洼地

共25143.87公顷,占总面积的24.30%,地面海拔7—8米。主要分布于秦皇台乡的侯家洼,滨北办的打连张洼、坡杜洼、毛道洼,梁才办的邢家洼,尚集乡的游李洼,堡集镇的三尹洼,彭李办的张课洼,市东办的沙家和小营办的东南部。系因黄河历次决口引水路线相互重迭交叉分割而成,呈封闭状的盆状洼地。表层多为轻壤、中壤,少部分为重壤,或黏、沙土相间。由于历年排水不畅,雨涝积水,多为滨海重度潮盐土,俗称盐碱涝洼地。

黄河、徒骇河河道及滩涂占地1757.33公顷,占总面积的1.70%。

气候特征

滨城区属东亚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自然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形成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的基本气候特征。全区气温适中,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较长,不仅有利于种植越冬作物和夏播作物,而且有利于喜温作物生长。但由于降水集中,旱涝灾害常有发生。

春季(3—5月)是由冬季到夏季的过渡季节。随着太阳辐射日益增强,地面和空气的温度不断升高,蒙古高气压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热低压逐步增强,西南暖湿气流日趋活跃,因而降水比冬季明显增多。蒙古气旋频繁出现,发展强烈,常与海上高压形成东高西低的形势,受这种天气形势影响,春季是全区西南大风最多的季节。虽然冷空气较冬季减弱,但仍出现降温和晚霜冻,有时产生雷阵雨、冰雹等天气。由于气温回暖快,风速大、蒸发强、气候干燥,常常发生春旱。

夏季(6—8月)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全国主要雨带日渐北移,全区6月底或7月初进入雨季,盛行偏南风。由于经常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天气炎热、湿润多雨,时有冷空气影响产生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偶有台风侵袭带来大风暴雨。

秋季(9—11月)是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蒙古高气压重新建立并日益增强,全区经常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下降,降水骤减,多秋高气爽天气。

冬季(12—2月)受极地大陆气团形成的蒙古高气压控制,气候寒冷干燥,盛行偏北风。经常受冷空气侵袭,出现偏北风伴有降温,偶有南方暖湿气流北上与冷空气汇合,产生雨雪天气。该季是蒙古高气压最强时期,也是全年最冷、降水最少的季节。

水系水文

黄河

自里则西圈王村入滨城区境,至梁才张王庄入利津县界。堤线长北岸39千米,南岸23.5千米,南北堤距2100—3500米,水面宽500—600米,年均流量1500立方米/秒,输水量457.1亿立方米。地上河,水质甜,含泥沙量大,素有“一石水而六斗泥”之说。冬季结冰。年分凌、桃、伏、秋四汛。自1956年后用以灌溉农田。有小开河、兰家、张肖堂、道旭、韩墩5处引黄闸。

徒骇河

自尚集乡西辛庄入滨城区境,至滨北崔家楼村入沾化县界。堤长25千米,河道宽154米,水深0.5—2.5米。地内河,水清澈底,冬冰春枯,夏秋暴涨。1960年前因海潮倒灌,致使水质苦咸,1960年后由于沾化县在河上修建拦潮闸,阻止海潮上逆,因而改变了水质,能用于农田灌溉。其支流土马沙河,自堡集镇丛家村入境,至吕家桥村入徒骇河。供上游防洪排涝。

潮河

1956年在古宽河道中深挖的排水工程,自滨北的都家村起,至坡杜村入沾化县,全长72.5千米,境内长8千米。

另有,近年人工开挖的西沙河、新立河、朝阳河、傅家河和胜利河(黄河南也有1条,同名),名河实沟,源近流短,涨速泻快,专供防洪排涝截碱之用。

土壤类型

黄河冲积物是滨城区唯一成土母质的基础物质。其在黄土高原时,久经风化,由河水搬至境内后,经特定自然条件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使自然土壤更加成熟,后又经人们耕作,进一步改良土壤性质,增强肥力,形成现在宜粮宜棉的农业土壤。又由于全区均是退海之地,含盐量较多,造成土地盐渍化,一部分土地农作物难于生长。还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的不同,所以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根据1983年土壤普查资料,境内有2个土类,4个亚类,7个土属,90个土种,5个变种。

植被条件

滨城区植被资源,以人工栽培的各类树木、农作物为主,野生植物较少。现有树种资源有30科、47属、78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植被类型主要划分为3个植被型:

落叶阔叶林植被型

总面积14666.67公顷。阔叶林树种包括杨、柳、蜡、椿、苹果、梨、枣等,其中,用材树种主要有毛白杨、黑杨、小美杨、泡桐、榆、柳、臭椿、国槐、悬玲木等,经济树种主要有苹果树、梨树、桃树、杏树、葡萄树、枣树、李子树、柿子树、石榴树、桑树等,由于落叶阔叶林属人工栽培,因此植被盖度较高,平均盖度在90%以上,且生长较好。

灌丛植被型

总面积1666.67公顷。灌丛树种:一类是人工栽培的桑园,植被盖度在90%以上,生长较好;一类是以野生柽柳为主的野生灌丛,分布不均,盖度较小,平均植被盖度为40%。

草甸植被型

总面积2000公顷,天然草本植物主要有荩草、马唐、结缕草、狗尾草、画眉草、牛筋草、芦苇、节节草、地锦、刺儿菜、泥胡菜、飞蓬、委陵菜、荠、益母草、藿香、薄荷、车前、马齿苋、地肤、藜、尾穗苋、茜草、打碗花、牵牛等。因地势平坦,光热充足,水利条件好,适宜北方多种农作物的栽培,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花生、芝麻、大蒜、地瓜、谷子、高粱等。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滨城区地表水资源以当地地表径流为主,据分析,平水年(p=50%)径流深为43.3毫米,径流量为4503.2万立方米;枯水年(p=75%)径流深为15.1毫米,径流量为1570.4万立方米。除朝阳河拦河闸、胜利河拦河闸能拦蓄120万立方米水量,其余径流未得到合理利用。

黄河

1982—1989年,黄河来水相对较丰,汛期流量一般在4000立方米/秒以上。1982年花园口站发生15300立方米/秒洪水,该洪水到达泺口流量为6010立方米/秒,滨城区张肖堂水位18.81米,超过1958年花园口22300立方米/秒洪水到达滨城区的水位(张肖堂最高水位18.80米)。同时非汛期黄河出现断流,其中,1982年泺口站断流3天,其余年份利津站均出现断流,1989年利津断流46天。

1990—1999年,黄河来水较枯、多次出现断流。除1996年以外,滨城区河道汛期流量一般在1500—3400立方米/秒,1994年花园口站出现6260立方米/秒洪水,该洪水到达泺口站水位17.86米(1958年洪水最高水位17.57米),均超过1958年大水。1996年花园口站出现7600立方米/秒洪水,到达泺口站流量为3550立方米/秒,张肖堂最高水位达18.88米,道旭4700立方米/秒,但张肖堂水位达19.61米,道旭达18.48米,达历史最高水位。非汛期断流加剧,尤以1997年为甚,断流地点上延至高村站,其中利津站断流226天,汛期该站断流9次,达157天。该段时间滨城区河道严重淤积。

1999年,黄河委员会开始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2000—2007年,黄河未再出现断流。但黄河来水较枯、花园口站未出现编号洪峰,黄河实行调水调沙。2002年始,黄河下游实行调水调沙。2007年,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下泄流量最大4300立方米/秒,泺口站最大流量为3780立方米/秒,利津站3910立方米/秒,道旭水位达17.73米,超过1958年洪水最高水位0.16米。自实行调水调沙以来,滨城区河道冲刷深度为0.8—1.0米。

徒骇河

徒骇河灌排两用,旱涝兼治,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693亿立方米,春枯夏涨,亦常伴有断流,依靠二十里堡拦河闸调节蓄水,多年平均推算为250万立方米。徒骇河纵穿滨城区西部,境内河道段长20.964千米,设计防洪水位9.5—7.66米,防洪流量1395立方米/秒;设计排涝水位8.31—6.33米,排涝流量90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6.693亿立方米,年最大为24.5亿立方米,最小为0.397亿立方米,此河灌排两用,一般长年有水,但近年时有断流。

潮河

潮河起源于滨城区滨北都家村北,西东流向,系独流入海排水河道;境内段长8千米,排水利用段长18千米,最大排水流量110立方米/秒。

土地资源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全省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滨城区于2004年2月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于2006年12月完成,形成1:10000土地利用现状标准分幅图64幅,并于2007年8月1日通过省厅验收,确定全区土地总面积104117.25公顷(包括滨州经济开发区),其中,农用地面积74104.25公顷,耕地56822.7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76.68%;园地1614.6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18%;林地2531.64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3.42%;其他农用地13135.2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7.73%。建设用地面积19659.04公顷,其中,居民点工矿用地15053.0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6.57%;交通运输用地1822.9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27%;水利设施用地2783.0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4.16%。未利用地10353.96公顷。

植物资源

林木

滨城区林木树种有43科75属161种,其中乡土树种66种,另有观赏和其他树种41种。主要栽培经济林种为枣树、苹果树、桃树、梨树、杏树、桑树等;用材树种主要有柳树、榆树、杨树、国槐、刺槐、椿树、柏树等。

饲草植物

滨城区饲用植物资源丰富,共48种18科,其中,以禾本科分布最广,为13种,其次是菊科11种,藜科5种,紫花苜蓿为名优栽培品种。

药材

滨城区药材资源有159科425种,已采购利用的有288种,808味药,其中,有软蒺藜、蒲黄、蔓荆子、柳穿鱼、北五加、枸杞、草麻黄等。还有蒲黄、益母草、茵陈、车前子、罗布麻、山川柳、瓦楞子等都是国内重要收购药材。

动物资源

陆生动物

滨城区动物资源共有11纲900余种,主要名优品种有渤海黑牛、渤海马、渤海黑猪、德州驴、波尔山羊、大尾寒羊、洼地绵羊等地方优良品种,其中渤海黑牛被列为全国八大名牛之一。野生动物较多,哺乳类主要有狐狸、黄鼠狼、獾、野兔、刺猬、老鼠、蝙蝠等;爬行类主要有蛇、蝎、壁虎、蜥蜴、蜈蚣、蚰蜒等;鸟类主要有鹰、鹞、麻雀、燕子、喜鹊、乌鸦、鹌鹑、翠鸟、百灵、鹦鹉、啄木鸟、杜鹃、黄鹂、画眉、相思鸟等,其中大天鹅、白头鹤、大鸨等鸟类属国家保护珍禽。

水生动物

滩涂、河流、坑塘等孕育了种类繁多的淡水生物资源。常见的动物资源有鲤、鲫、鳝、鳅等8目14科35种。

此外,尚有昆虫类动物数十种。

矿产资源

石油、天然气

滨城区已探明石油资源储量35896万吨,天然气资源储量164.5亿立方米,从1968年开始开采。至2005年,全区境内有5个矿区。分别是林樊家油气田,矿区面积48.1413平方千米;平方王油气田,矿区面积37.9147平方千米;单家寺油气田,矿区面积24.5444平方千米;小营油气田,矿区面积20.16平方千米;尚店油气田,矿区面积79.6769平方千米。所开采的石油、天然气均由国家统一收购。

地热

滨城区地热资源(黄河以北部分)可开采总量为2.97×10 9 立方米,按照不同地理位置,埋深在1100—1600米,平均热储温度在62℃,最高热储温度可达74.3℃。

砖瓦用黏土

1993年为62处,1996年达到67处,2006年底为42处。其砖瓦用黏土资源均用于烧制实心红砖,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石英砂

主要分布于滨北北部,由于埋深较浅,开采价值小,至今未进行勘查,也未开采。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末,滨城区(不含开发区)户籍人口52.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12人;全年人口出生率7.27‰,人口死亡率10.45‰,人口自然增长率-3.18‰。截至2022年末,滨城区(不含开发区)常住人口63.47万人,城镇化率为79.31%。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滨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6.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85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2.46亿元,同比增长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5.45亿元,同比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45:31.54:65.01。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滨城区在库在建项目18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1个,个数同比增长12.7%,计划总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128个。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97.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6.5%,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4.2%,工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26.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1.5%。三次产业投资占比分别为0.1%、22.3%、77.6%。

财税收支

2022年,滨城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03亿元,自然口径增长7.3%,同口径增长22.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1.3亿元,自然口径下降9.5%,同口径增长10.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6.37亿元,同比增长5.5%。

人民生活

2022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83元,同比增长4.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93元,同比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8元,同比增长6.2%。城乡居民收入比1.93,比2021年降低0.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750元,同比下降1.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073元,同比下降2.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28元,同比增长1.9%。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9%,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4.2%,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跌0.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5%。

第一产业

2022年,滨城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

农业

2022年,滨城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1.15万亩,总产量33.37万吨,单产411.26千克/亩;棉花种植面积1.08万亩,总产量1396吨,单产74.93千克/亩;蔬菜面积3.37万亩,总产量9.31万吨。

畜牧业

2022年,滨城区肉类总产量2.83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80万吨,同比下降4.4%,禽肉产量1.03万吨,同比增长17.7%。禽蛋总产量1.08万吨,同比增长14.7%,奶类总产量2.37万吨,同比下降31.7%。

渔业

2022年,滨城区渔业水产品总产量5.39万吨,产值10.10亿元,养殖水面面积3.5万亩,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万亩,产量达6760吨。

生产条件

2022年,滨城区农业机械总动力31.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9.8%。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00万元,补贴农机具710台(套)。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22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达到10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6%;实现营业收入552.29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总额34.59亿元,同比下降33.4%。重点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6.3%、6.0%、0.4%;重点产品中,丙烯、发酵酒精(折96度)、钢材、速冻食品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80.7%、59.7%、36.3%、6.3%。

建筑业

2022年,滨城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8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1.03亿元,同比增长4.9%;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51万人,同比增长11.9%;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8.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8.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7%。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滨城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5.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2022年,滨城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8.0亿元,同比增长53.3%,营业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64.1%。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0.1%,贡献率为3.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9.7亿元,同比增长13.4%,贡献率为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55.2亿元,同比增长98.45%,贡献率为89.5%。

国内贸易

2022年,滨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0.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0.8%。按消费形态分,全区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0.4%,全区餐饮收入同比下降5.3%。2022年,滨城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0%,其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42.15亿元,同比增长3.5%,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2.14亿元,同比增长4.0%,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4.74亿元,同比增长59.3%,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2.15亿元,同比增长8.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2.09亿元,同比增长13.8%。

对外经济

2022年,滨城区进出口完成122.85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出口112.79亿元,同比增长5.1%;进口10.06亿元,同比下降3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200万美元,同比增长18.5%。

招商引资

2022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108.89亿元,新签约、新立项项目41个,引进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个,过10亿元投资项目9个。佳化化学、九环新越黄河医药科学健康城、魏桥轻量化铝材生产暨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推进。

房地产业

2022年,滨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6.8%,房地产投资占比达35.5%;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5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竣工面积5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8%;商品房销售面积10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1%,实现销售额64.6亿元,同比下降17.3%。

旅游业

2022年,做好省级文旅消费示范区创建工作,编制《山东省滨城区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规划》,策划“滨城四季•多彩田园”乡村旅游特色系列活动,培育打造万达商贸圈、渤海国际广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蒲湖风景区持续提档升级,被列入创建国家4A级景区预备名单。滨北街道办事处城关新六村、三河湖镇小王村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三批景区化村庄名单。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滨城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681.53亿元,比年初增加275.76亿元,比年初增长19.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30.23亿元,比年初增加97.46亿元,比年初增长7.9%。

交通运输

编辑

交通

济青高速、滨博高速、京滨高速、津汕高速、威乌高速和205、220国道穿越境内。截至2013年,铁路通车里程126.5千米,环渤海铁路的重要一环——德龙烟铁路滨州站已投入使用。滨州港上升为区域性重要港口,2个3万吨级码头及附属工程达到靠泊条件,初步形成了陆海相连的交通运输体系。从滨城出发1小时可达济南国际机场、2小时可达天津港、3小时到达北京。

截至2022年末,滨城区境内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为137.74千米。国道里程81.78千米,省道里程55.96千米;一级公路里程80.73千米,二级公路里程57.01千米。农村公路1620.74千米,其中:县道68.76千米、乡道253.82千米、村道1298.16千米。

运输

2022年,滨城区客运车辆257辆,货运车辆16859辆。公路客运量30.68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11818.79万人千米;公路货运量4443.07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333230.04万吨千米。2022年度新增运输车辆1713辆,转籍过户、注销1421辆。2022年,滨城区共检查各类道路运输车辆4015辆次,出动执法人员1825人次,查处违章车辆141辆次。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事业

2022年,滨城区培育并推荐45家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共有33家企业通过认定。2022年前三季度滨城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6.95%,累计同比增长4.61%。2022年,滨城区培育并获批2家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新增数量居全市第一,滨州华纺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省科技厅拨付100万奖补资金。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滨城区共有幼儿园161处,在园幼儿30422人;全区共有中小学42所,其中,小学26处(含教学点6处),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完全中学2所,特校1所。在校生62919人,其中小学生44164人,初中生14798人,高中生3879人,特教学生78人;职业学校3处,在校生5657人;幼儿教师2759人,小学教师1992人,普通中学教师2505人(高中教师344人,初中教师2161人);职业学校教师477人。建成并投入使用幼儿园2所,分别是滨城区第十四实验幼儿园、滨城区第十六实验幼儿园,建筑面积9500平方米,完成投资4365万元,新增幼儿园学位630个。

文化事业

2022年,滨城区推进“书香滨城”建设,建成8处城市书房。成功创建1个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3个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举办“黄河岸边是家乡”2022年村晚、线上朗诵比赛、第六届广场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大课堂及“滨城区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季”系列文化活动500余场,举办“首届山东省全民阅读大会暨齐鲁书香节”主题阅读推广活动39场次。完成“戏曲进乡村”演出847场,行政村覆盖率达228%。举办滨城区首届剪纸大赛、“喜迎二十大·传承非遗经典赓续黄河文脉”滨州民间剪纸团花作品展等非遗交流活动,成功承办2022年滨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展示展演活动,有效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质。

2022年,滨城区汇总完成全区82个单位档案室的统计调查工作。接收整理疫情防控档案1993件,下发《关于征集疫情资料公告》,征集MV3首,各办事处核酸标识实物档案7套。接收环保督察档案1562件,人社局退休职工档案9399卷,滨城新闻视频档案(2020-2022年视频)2T,仲裁档案2410卷,印章档案29枚。2022年共接待档案查阅利用者266人次、查阅档案1143卷(件)次,满足了干部、群众编史修志、补办结婚证、完善个人档案、办理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档案需求。调研走访滨城区沿黄村居,收集黄河滩区档案149卷111件,了解记录黄河周边的历史故事,为编纂《滨城黄河故事》做好基础工作。2022年完成了破产企业档案、人社局退休人员档案、黄河滩区档案、疫情防控档案和环保督察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除去纪检档案、劳动仲裁、勘界档案、会计档案短期文书档案等不宜数字化的档案外,馆藏数字化率达到91%,实现了在线利用,并在全市率先实现档案全文检索,实现了“查档、调卷、出证”一站式集成化服务。

体育事业

2022年,滨城区组织举办了滨城区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首届万人智力大赛、滨城区国际象棋国际跳棋五子棋棋王赛、第二届青少年体育舞蹈公开赛、创建“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大展演、2022年“奔跑吧,少年”全民健身运动会系列活动等全民健身运动,参与人次2万余人,有力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2022年,滨城区15个村庄(社区)获得市级体育特色村庄(社区),同时荣获滨州市冬运会总成绩第一名、滨州市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百县篮球、千乡乒乓球、万人象棋”三大赛优秀组织奖及山东省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滨城区(含开发区)拥有卫生机构735个,其中医院41个,在医院中有政府办二级综合医院2家(区市立医院,区人民医院),一级综合医院1家(区直机关医院),民营医院38家;乡镇卫生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包括开发区杜店1家,里则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1家;村卫生室265家,在村卫生室中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154家,非一体化管理卫生室111家;各类门诊部49家;诊所303家;医务室12家;卫生监督机构1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大队、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各1处。全区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区卫生机构人员6043人,其中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026人,占比为83.2%。全区有医疗机构床位3884张。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滨城区城镇新增就业6821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08.27%,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打造“智者智城·智惠滨城”招聘品牌,开展校园招聘19场、组织现场和线上招聘31场,共计1045家企业参加,发布岗位9000余个,达成意向3900余人次。推广“互联网+培训”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948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3272人次。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79笔,发放金额12574.8万元,帮扶1420名就业困难人员和4064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全年引进大学生2980人,集聚6606名青年人才来滨城区就业创业。

2022年,滨城区实施全民参保“扩面提质”行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5万人,完成净增计划的157%,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4万人,计划完成率达136.2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8.8万人,完成净增计划的414%。扎实落实工伤保险按项目参保工作,全区在建项目62个,新开工项目38个,参保率均为100%。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标准,由2292元提高到2421元,月均增发养老金129元,惠及全区企业退休人员2.2万人,实现养老金“18连涨”。提高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由5172元提高到5356元,月均每人增发养老金184元,惠及全区退休人员0.5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155元提高到165元,惠及全区城乡居民8.1万人。

2022年,滨城区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53元和每人每月745元,城市和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320元和每人每月1035元。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469.73万元,农村低保金4828.37万元,共计5298.09万元。

基础建设

2022年,滨城区对渤海四路(黄河三路至黄河七路)、黄河七路(渤海五路至铁路)、黄河十一路(沙家积水处至黄河十一路)等市政道路和雨污水进行治理改造提升,改造提升人行道55714平方米、路面64000平方米、路沿石5160米、新建管线9400米;对城区道路沿街965处、共计41万平方米破损路面实施修复提升;实施滨城区第八幼儿园北侧规划支路、渤海八路(黄河十五路至黄河十五—1路)等5段道路和配套工程,共计3200米、人行道9100平方米、绿化22200平方米、管网10500米。

环境保护

2022年,滨城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4.9%,综合指数同比改善4.6%;水环境质量加快好转,6个市控及以上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指数同比实现两位数改善,北城污水处理厂新一轮提标改造(Ⅴ类提Ⅳ类)项目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更加优美,超额完成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任务,132个村庄通过验收。全部11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并通过验收;环境安全更扎实,全区2个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实现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率100%、隐患整改率100%;使用危废省内转移联单4100余份,转移量8.2万余吨;共处置医疗废物7005余吨,涉疫情医疗废物2009余吨,危废、医疗废物等安全处置率保持100%。

安全生产

2022年,滨城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8.6%和14.3%,实现了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历史文化

编辑

滨州剪纸

滨州剪纸结构严谨,古朴浑厚,拙中蕴灵,题材广泛,多豪放粗犷之作,与黄河流域的遗存一脉相承。滨城人民自古至今,习惯用剪纸艺术美化生活,每逢佳节或喜庆之日,门、窗、屋内遍贴剪纸。

滨州剪纸

1982年,滨州民间剪纸艺术的搜集、挖掘和整理工作,已是山东剪纸学会首批会员的鸿禧、张洪庆等群众文化工作者在搜集、整理民间剪纸的基础上,组织境内剪纸艺人交流提高,举办各种规格的剪纸展览,积极参加外地的展览。

1983年,《美术》杂志发表农民作者赵秋春赵恒英的22幅作品。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山东美术馆也分别收藏滨州民间剪纸作品。1985年11月5—15日,30多位民间艺人的500余幅剪纸作品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展出,引起社会关注。1986年5月19—20日,400余幅作品应邀在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展出,中央电视台拍摄录像并报道。

1987年,吴鸿禧的剪纸作品被省、地的外事外贸部门作为礼品带往美国;剪纸作品《美国国家纪念碑》以商品形式销往美国。同年11月,滨州市被中国剪纸学会评为“全国剪纸工作先进单位”。张洪庆获“抢救、继承、发展民间剪纸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张洪庆的《滨州民间剪纸》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书中共收入民间艺人作品230余件。

1994年,张洪庆、杜秀贞的剪纸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奖。同年春节在滨州颐园举办民间美术展览,展出年画、剪纸200余幅。1995年9月,张洪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术家”称号。1999年9月28日至10月9日,滨州市文化局举办大型民间剪纸展览,展出民俗、人物、戏剧、花鸟四大类作品500余件。

2006年,“滨州民间剪纸”被列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7年6月,张洪庆被命名为“山东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民间文学

1987年,文化部民族事物委员会和民间文艺研究会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力量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中国歌谣集》《中国谚语集》。滨州市对此专门组建编委会,组织乡镇文化站及业余作者全面收集整理。经半年的搜集,共收到民间故事500余篇,民间歌谣300余首,民间谚语3500余条。在此基础上,抽调尚店乡文化站长刘福河等人对收集材料进行筛选,初步编成故事集和歌谣谚语集;又经精选,于1987年7月编辑出版《滨州民间故事集》和《滨州歌谣谚语集》,主编为段剑秋,副主编李振西。此项工作中,段剑秋、李振西、刘福河获山东省文化厅、省民委、省文联颁发的先进工作者称号。《滨州民间故事集》已有30余篇故事被《故事会》等刊物转载。

东路大鼓

东路大鼓是具有黄河三角洲地域特色的一个曲种。它起源于民间小调,后经几代艺人加工、传承自成一派,是山东大鼓的一大流派,冠以“东路”为的是有别山东西部地区的鼓书流派。如今,演出市场急剧萎缩。周金山是“文化大革命”后期传承下来的唯一的东路大鼓艺人,2007年已66岁,该曲种亟待抢救。

唐赛儿传说

唐赛儿传说是散落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对这位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领袖,史料极少,当代有关唐赛儿的演义极其偏窄。因此,全面收集有关唐赛儿的传说,尤其是起义前的行医、传教、家庭、生活习俗等故事,可以还原历史一个丰满的农民起义女首领,填补民族英雄史料的空缺。

秦皇台庙会

秦皇台庙会是民间自发的综合性活动,历史悠久。通过庙会,各种文艺形式,尤其当地民间曲艺得以交流;各种当地民间的手工艺品得以汇集,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推动和旅游开发,对本地经济的带动都有潜在的价值。20世纪60年代后,秦皇台庙会的规模和影响逐渐萎缩,作用也在迅速降低。

三彩棉絮鸡

三彩棉絮鸡是民间手工艺品,祖辈相传,有400余年历史;滨州管氏家族利用农作物秸秆、棉絮、豆粒、鸡毛等制作,以色彩绚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三彩棉絮鸡盼求大吉大利、喜庆祥和、幸福美满。现在会制作这种工艺品的只有管依鸿、管依莲兄弟二人,他们都已年过半百,亟需保护和传承。

风景名胜

编辑

滨城区主要旅游景点有AAAA级杜受田故居、AAA级三河湖风景区、中海风景旅游区、秦皇台风景旅游区、怀周祠、蒲湖风景区、渤海革命纪念园共7个。

三河湖风景区

位于滨城区西北部三县一区交界处。徒骇河是著名的夏所疏九河之一,与其支流土马沙河、傅家河三河交汇,在滨城区堡集镇境内呈倒“丫”字形分布,风景区已成为集观光、垂钓、游泳、餐饮、会展、水上赛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开发项目。2010年,三河湖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2010年正式对外开放。

杜受田故居

位于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南街。门前有木牌坊1座,门首悬“太师第”、“相国第”横匾,门厅内悬有“方伯第”、“亚元”、“传胪”、“祖孙父子兄弟伯侄翰林”等匾。全部建筑为四合大院,占地约25亩,内含28个小院,有 、堂屋、绣楼、厢房、祠堂等房屋300余间。现仅存绣楼、客厅和部分堂屋、厢房。建筑风格简单、朴实,是典型的明清鲁北建筑特色。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滨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4月27日对外开放,2010年被国家旅游授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海水利风景区

中海水利风景区位于滨州新区中心,是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建设的工程核心,也是滨州城市的标志性工程,景区以“天”为主体,分中东海、中西海及中南海三片、十区,集湖泊、岛屿、湿地、林木、草地为一体,是滨州会展、休闲、旅游的中心。2006年8月,中海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卧佛台遗址

位于滨北西街。1954年在卧佛台附近发现黑陶、石、蚌、骨等器物和残片。经省有关单位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8月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队组成保护小组。1987年10月市政府树“卧佛台遗址”标志。遗址先后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到东周时期的器物。如石斧、石凿、骨锥、骨簪、鹿角化石和豆、鬲、壶、罐、钵等及灰、黑、白、砂等陶片。

秦始皇台

简称秦台。为古滨州三台(秦台、卧佛台、茅焦台)之首。传为秦始皇筑,故名。因台周遍生蒲柳,亦名蒲台。蒲台县因以为名。该台位于市区以北偏东约15千米,西石村西南0.5千米处,台高19米,底部周长188米,面积2826平方米;顶周长63米,面积314平方米。“秦台晓雾”为古滨州八景之一,历任知州均赋诗赞咏。

宴贺台

位于市区以南10千米,小营行政村西北6千米处。建于明洪武时期,明万历和清光绪间两度重修。台上建有两院,东院上为玉皇阁,下为百子殿;西院为泰山行宫。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有庙会。其建筑物毁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现仅余土台遗址。据传,此台系云游道人张宠所建,落成时值冬日,忽有群燕绕台,故名“宴贺台”。据考察古代“燕”、“宴”相通。此台应为汉代烽火台,俗称“烟火台”。清同治间,知县龚保琛,曾在此向玉皇求雨,果应,赐名“甘露台”。

滨州市科技馆

地处新立河西路与黄河十二路交叉口以西,位于滨州市奥林匹克公园的核心区域,建筑面积8283平方米,采用框剪与钢结构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建筑整体呈碟形,外观部分使用弧形钛合金金属幕墙。主体建筑四层:一层为儿童科技乐园、4D动感影院和多功能厅;二层为序厅,包括标志性展项和机器人展区;三层为探索与发现展厅,包括电磁世界、声光乐园、力与机械和生命科学展区;四层为科技与生活展厅,包括前沿科技、虚拟世界和趣味数学展区。

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

渤海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后期山东的三大战略区之一。2007年5月全面开工建设,历时两年共投资1.5亿元,于2009年清明节基本完成建设并开始运行。全园占地530亩,建筑物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集教育宣传、旅游休闲、研究观赏于一体。全园分东西两区。东区为展览区(烈士褒扬区),西区为渤海园服务区。园区整体建筑以鲁北平原传统民俗建筑风格为主,吸收江南水乡园林建筑特色,突出生态型和园林化。

蒲湖风景区

坐落在黄河下游滨州河段左岸的北镇新堤与老堤之间,筹于1985年初,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旅游胜地,也是滨州黄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蒲湖风景区由蒲湖和蒲园两部分组成,总面积215公顷,其中蒲湖水面174.372公顷,绿地15.312公顷。蒲湖是风景区最大的水面,水面开阔、景色壮美,是滨州市建成最早的蓄水库。湖中有三岛,唐赛儿纪念祠坐落其中,成为滨州最为知名的景点之一。蒲湖东南侧的黄河楼设计13层,高度79.1米,面积9489平方米,已成为滨州乃至黄河三角洲的标志性建筑。

十里荷塘

是滨城区沿黄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带”“休闲娱乐旅游带”“沿黄生态景观带”的标志工程,位于黄河大桥以东、黄河以北,占地1000亩,总投资6000万元。荷塘面积达500亩,引进种植波中月影、白洋淀红莲、晓月风等26种观赏荷花7万余株,投资1000万元的观光火车项目已投入运行。景区及车行道沿线种植油葵3000余亩。

地方特产

编辑

锅子饼

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产品,作为传统名吃,问世已有百余年历史。老滨县县志和新滨州地名志以及山东省志中都有“邢家锅子饼”为滨州地方名吃的记载。清朝末年,滨城西关熟食业户邢氏夫妻,以经营千层饼为业。后为了食客方便,演进为把炒菜拌匀后卷入饼内,再切为两段,薄饼卷黄馅盛盘入席,香气入鼻,顿开胃口。当时有“邢家饼开了张,烧饼果子不吃香”之说。其薄如宣纸、韧而不硬,外观光滑亮泽,酥而不硬,香而不腻,味美可口。2011年,入选“到山东不可不品尝的100种美食”,2013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芝麻酥糖

始于清代咸丰年间,其制作选用上等白芝麻和纯正白蔗糖为原料,以其工艺精细、造型美观、营养丰富、香酥甜脆、食之不腻、麻香浓郁而闻名。芝麻酥糖有一整套的生产工艺方式,需经过拣选、搓皮、炒熟、压碎、熬糖、拉条、拔丝、包装等多道工序。经手工工艺精心加工,抻拉成每块为两千余条银丝麻花状,摆到盘内低温晾透,5块装为一盒,用玻璃纸包装封面。芝麻酥糖曾于1988年获得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199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2010年和2012年参展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济南)和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枣庄),获传承人展示奖。2015年入选“到山东最想买的100种特色旅游商品”。

著名人物

编辑

杜受田,滨州旧城里南街(今滨北街道)人。为咸丰皇帝之师。其父杜堮为清嘉庆时期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曾著有《时文学问》《读鉴余论》《武镜》《遂初草庐诗集》等。

唐赛儿,女,明代农民起义首领。蒲台县西关(今滨州市蒲城行政村)人,生于明建文元年(1399年),父母愿其胜男,取名“赛儿”。永乐十八年(1420年)二月,唐赛儿以白莲教名义,组织农民数千人,于滨州起义。后因明成祖派重兵镇压,起义失败。

荣誉称号

编辑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国家卫生城

中国棉纺织之都

中国家纺之都

国家水利风景区

中国粮棉果蔬基地

中国畜牧养殖基地

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全国社区红十字会服务示范区

省级文明城区

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城市

山东服务业发展重点城区

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

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2020年7月,山东省政府通报表彰2019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滨城区获得“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2020年12月30日,入选“第六届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2月消息,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发布通知,公布第一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市、区)名单滨州市:滨城区在列。

2022年8月,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下一篇 沾化区

上一篇 鱼邱湖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