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街道 编辑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下辖街道

东平街道东平街道

东平街道,隶属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地处东平县中部,东邻接山镇,南接州城街道、彭集街道,西与老湖镇相连,北与梯门镇、大羊镇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0.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千米,总面积160.9平方千米。2011年末,东平街道辖区总人口14.66万人。

1959年10月,设立公社。1983年,改为东平镇。 2001年,撤销宿城镇,原宿城镇行政区域并入东平镇。 2010年6月,改为东平街道。 截至2020年6月,东平街道辖10个社区、64个行政村, 街道办事处驻县城清河街北侧。

2011年,东平街道地方财政收入5182.01万元,同比增收207万元,非税收入完成95.29万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东平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370923001

行政区类别:街道

所属地区: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

地理位置:东平县中部

面积:160.9 km²

下辖地区:10个社区、64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县城清河街北侧

电话区号:0538

邮政编码:271500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白佛山、稻屯洼国家湿地公园、戴村坝、罗贯中纪念馆等

车牌代码:鲁J

人口:14.66万人(2011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周时,为宿国。

汉时,为东平国治。

晋时,为东平郡。

隋时,属宿城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后,为宿城镇,属东平县第三区。

1959年10月,设立公社。

1983年,改为东平镇。

2001年,撤销宿城镇,原宿城镇行政区域并入东平镇。

2010年6月,改为东平街道。

行政区划

编辑

2011年末,东平街道辖赤脸店、李范村、刘范村、尹范村、护驾村、闫村、后屯、虹桥、赵桥、高范村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宿城、古台寺、罗庄、卜楼、焦村、焦园、一担土、董庄、井庄、大井、望村、顾村、栾庄、大陈庄、李泉子、井仓、驻村、赵村、韩庄、郝沟、徐村、东孟村、井峪、于寺、石马、王村、东豆山、西豆山、西孟村、河沟、卞庄、铁板桥、陈庄、单楼、百户庄、塘坊、史楼、小河、诵尧台、海子、张庄、西辛庄、刘庄、毛庄、蔡村、营子、东屯、后路口、西官屯、前路口、前辛庄、稻屯、马庄、无盐、牌子、庄、孟寨、北城子、龙山屯、前海子、曹村、金山口、东海子、尚庄村6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7个居民小组、20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东平街道辖10个社区、64个行政村, 街道办事处驻县城清河街北侧。

东平街道区划详情

刘范村社区

赤脸店社区

赵桥社区

高范村社区

护驾村社区

李范村社区

尹范村社区

后屯社区

虹桥社区

闫村社区

蔡村

前辛庄村

郝沟村

罗庄村

古台寺村

诵尧台村

后路口村

焦村

营子村

卜楼村

北马庄村

焦园村

东官屯村

井峪村

孟寨村

大井村

前路口村

宿城村

望驾村

驻驾村

顾驾村

孟村(北)

一担土村

牌子村

吴庄村

无盐村

栾庄村

大陈庄

李泉子村

井庄村

北城子村

董庄村

井仓村

赵村村

韩庄村

东豆山村

徐村

刘庄村

稻屯村

秦海子村

塘坊村

孟村

河沟村

王村

石楼村

陈庄村

石马村

西官屯村

西辛庄村

毛庄村

单楼村

西豆山村

东海子村

卞庄村

曹村

百户庄村

铁板桥村

前海子村

金山口村

龙山屯村

小河村

尚庄村

于寺村

张庄村

/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东平街道地处东平县中部,东邻接山镇,南接州城街道、彭集街道,西与老湖镇相连,北与梯门镇、大羊镇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0.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千米,总面积160.9平方千米。

东平街道

地形地貌

东平街道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北部为山地,西部为洼地,南部为平原、最高点白佛山,海拔370米;最低点稻屯洼,海拔38米。

东平街道卫星地图东平街道卫星地图

气候

东平街道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东南风,气候干燥;夏季炎热,降雨量每年不等,干旱或洪涝灾害时有发生;秋季温度下降,天高气爽,日照充足;冬季盛行偏北风,温度低,气候干冷。

水文

东平街道境内有大清河自戴村坝入境,长20千米。白吉河发于驻村东山地,长13.13千米,平均宽度18米。洪山河地处东部,长3800米,平均宽度15米。

自然灾害

东平街道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暴雨、大风、低温、霜冻等,雹灾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65年4月29日,受灾面积10万余亩。2004年8月发生内涝,受灾面积5万余亩,减产5300余万斤。

自然资源

东平街道境内紫砂页岩、石灰岩、河砂总储量35亿立方米,铁矿地质储量502.99万吨。

人口

编辑

2010年,东平街道总人口147097人。

2011年末,东平街道辖区总人口14.6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157人,城镇化率9.6%。另有流动人口9984人。总人口中,男性7.49万人,占51%;女性7.17万人,占49%;14岁以下22889人,占16%;15~64岁10.86万人,占74%;65岁以上15117人,占1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4.58万人,占99.45%;有回族800人,占5.5‰。2011年,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5.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11人。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1年,东平街道地方财政收入5182.01万元,同比增收207万元,非税收入完成95.29万元。

农业

2011年,东平街道有耕地面积达16.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2万亩左右,总产6.5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2万亩,总产0.37万吨;棉花种植面积0.5万亩,总产0.4万吨;蔬菜种植面积0.4万亩,总产1.7万吨。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等。

工业

东平街道的工业形成了以造纸、矿产、机械、纺织、玻璃制造为主的优势产业集群。2011年,工业总产值134.8亿元,销售收入129.48亿元,实现增加值33.7亿元,利税12.34亿元,利润11.82亿元。

商业

2011年末,东平街道有商业网点1523个,职工1.2万人。

2011年,东平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大型集贸市场8个,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社会事业

编辑

文化事业

2011年末,东平街道有文化站、影剧院各1个,村级文化大院20个,图书室74个、藏书14.8万册,文娱活动人员45人。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东平街道有幼儿园46所,在园幼儿2820人,专任教师185人;小学11所,在校生2568人,专任教师313人;中学1所,在校生1741人;专任教师145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100%。

2011年,东平街道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50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12.8%,比上年增长65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东平街道有卫生院2处,村级卫生室54个;病床204张,固定资产1419.19万元。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3人,其中执业医师33人,执业助理医师32人,注册护士31人,乡村医生161人。

2011年,东平街道医疗机构完成诊疗514533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东平街道有学校体育场10个,6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8%。

社会保障

2011年,东平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9户,人数66人,支出11.9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医疗救助3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090人,共支出42.5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99户,人数3890人,支出420.1万元,比上年增长12.76%,月人均90元,比上年增长1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21.4万元,比上年增长3.2%,敬老院1家,床位28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68人。

广播电视

2011年末,东平街道有广播电视站2个,有线电视用户42000户,入户率73%。

历史文化

编辑

地名由来

东平街道因办事处驻东平县城而得名。

风景名胜

编辑

稻屯洼国际旅游慢城

稻屯洼国际旅游慢城位于东平湖东畔,东临济广高速,西接水浒影视城,南依贯中大道,北望白佛圣山,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总投资5.3亿元。稻屯洼旅游慢城融合森林、河道、草甸、芦苇、荷塘、村社农家等多样乡村旅游元素于一体,已建成了稻屯洼湿地、稻蒲荷香休闲农庄、全国钓鱼竞赛训练基地、史楼民俗旅游村、塘坊民俗旅游度假村等项目。

稻屯洼湿地

稻屯洼湿地稻屯洼湿地

稻屯洼湿地总面积3.7万亩。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整个景区共划分四大功能区:入口服务区、芦竹生态体验区、民俗体验区、荷塘休闲观光区,以自然湿地生态景观为主体,民俗文化风貌为特色。

稻蒲荷香休闲农庄

稻蒲荷香休闲农庄稻蒲荷香休闲农庄

稻蒲荷香休闲农庄是东平县乡村旅游示范点“十朵金花”之一。总投资1500万元,面积158亩,2014年7月完工并对外经营。是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农庄以建造“花园式农场”为构思,主要规划建设了水生植物景观带、土地认领区、水产区、管理服务区“一带三区”。

东平湖国家垂钓基地

东平湖国家垂钓基地东平湖国家垂钓基地

东平湖国家垂钓基地适宜休闲垂钓。垂钓基地按照国家级标准建设,项目总占地38亩,是山东省符合国家级标准的竞技垂钓场地,可以承办500人左右的竞技钓鱼比赛。自基地建成以来,先后举办了包括国家级赛事在内的各种赛事活动上百场次。

史楼民俗度假村

史楼史楼

史楼民俗度假村共78户267人,建设67套住宅楼,2套公建楼。史楼村旧村改造项目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投资1500余万元,回迁安置房为徽派建筑风格,同时借鉴江南水乡意境,规划建设中心湖、绕村水系、桥梁、植物景观带等。

塘坊村

塘坊村2015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塘坊村利用水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成为了水乡迎客、渔村风情、田塘戏语、水乡雅居、塘坊新村的五区一带格局。

罗贯中纪念馆

罗贯中纪念馆东接清河码头、北临白佛山景区、西连水浒影视基地,总占地3.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总投资6500万元,建筑为仿明代风格,建有贯中故里牌坊、贯中堂、贯中居、三国苑、水浒苑、罗园、碑廊、壁画长廊及罗研会办公室等,是一处集旅游观光、藏品展览、学术研究、碑林观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景点。

下一篇 环翠区

上一篇 文庙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