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氧西林 编辑
甲氧西林(Methicillin),即甲氧西林钠,为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其抗菌作用方式与青霉素相仿,但不被青霉素酶水解破坏,对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作用。该品对革兰阳性菌和奈瑟菌属有抗菌活性,但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各种链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
药品名称:甲氧西林
外文名:Methicillin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一次0.5~1.0g,
性状:耐青霉素酶,不为该酶水解破坏
名称:甲氧西林;甲氧西林钠
英文名称:Methicillin Sodium(Staphcillin,Meticillin,Celbenin,BRL-1241)
性状:与青霉素相似,但耐青霉素酶,不为该酶水解破坏,对产青霉素酶金葡菌有良好作用。对於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各种链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
作用与作用机制:肌注後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为0.5h,血清蛋白结合率约40%,约70%给药量经肾脏排出。
甲氧西林为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其抗菌作用方式与青霉素相仿。该品对革兰阳性菌和奈瑟菌属有抗菌活性,对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4μg/ml,但对青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和各种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则较青霉素为弱。
肠
败血症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一次0.5~1.0g,每4~6小时一次,病情严重者剂量可增加,败血症和脑膜炎病人的每天剂量可增至12g,小儿体重在40kg以下者,每6小时按体重12.5~25mg/kg,体重超过40kg者给以成人剂量。新生儿体重低于2kg者,1~14天时每12小时按体重25mg/kg;15~30天时每8小时按体重25mg/kg;体重超过2kg者,1~14天每8小时按体重25mg/kg;15~30天时每6小时按体重25mg/kg;早产儿的每天剂量为按体重25mg/kg分次给予,但须谨慎使用。
对轻中度肾功能减退病人,甲氧西林的剂量可不作调整,但对严重肾功能减退病人,避免应用过大剂量,以防神经系统等毒性反应的发生。由于该品在肝内代谢量较多,其血清半衰期较短,对严重感染采用的剂量仍可较其他异恶唑组青霉素为大。如供肌内注射,每500mg加灭菌注射用水2.8ml;如供静脉注射,则每1g加灭菌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甲氧西林的溶液浓度一般为20~40mg/ml(快速静脉滴注)。
青霉素引起的各种过敏反应皆可发生于甲氧西林。静脉注射甲氧西林偶可产生发热、恶心、呕吐和血清转氨酶升高,肝活检显示非特异性肝炎;停药后症状消失,可能属过敏反应。静脉注射大剂量甲氧西林(每日达18g)可引起抽搐等神经毒性反应,此反应尤易见于肾功能减退病人。
偶见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急性间质性肾炎伴肾功能衰竭也有报告,婴儿应用大剂量苯唑青霉素后有发生血尿、蛋白尿和尿毒症者。甲氧西林毒性极微,临床应用发生反应者较少。口服给药时约15%病人出现胃肠道反应,以轻度中上腹不适、腹胀、食欲减退等为多见。
个别病人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时可出现中性细胞减少,但多伴有白细胞减少。有的病人出现肌肉紧张、抽搐、神志不清、头痛、心悸、血清ALT升高、药疹、药热,偶可发生白色念珠菌继发感染,一般较轻,不致影响治疗,对特异质者,可致出血倾向,个别人氨基转移酶升高。
肌内注射后,少数病人主诉局部疼痛,且有出现局部硬结者。静脉给药如用量大于10.g/日,最好分两次静滴,浓度不宜过高,速度宜慢。偶见肝炎及胆汁郁滞之病例。大剂量可有神经系统反应,如神志不清,抽搐,惊厥。
庆大霉素
按甲氧西林计算。注射用甲氧西林钠⑴0.5g⑵1g注:甲氧西林钠1.05g相当于甲氧西林1g。肌注,一日4-6g,分3-4次用;静滴,一日4-12g,分2-4次用,小儿每日50-200mg/kg,分次给;口服,一次0.5g-1g,一日4次,宜空腹服用。
目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
方法
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甲氧西林微量稀释法和PCR检测mecA基因对临床分离98株葡萄球菌进行检测并作比较。结果:98株中有63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3种检测方法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可作为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日常工作检测甲氧西林的简便又准确的实验方法。
材料
葡萄球菌
方法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用GPS-109药敏鉴定卡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药敏系统测定甲氧西林MIC,遵循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判断标准。
头孢西丁纸片扩散试验按CLSI推荐的Kirby-Bauer法进行,菌液浓度0.5麦氏浊度(1.5×108CFU/ml)。结果判断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19mm为耐药,≥20mm为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24mm为耐药,≥25mm为敏感。
PCR检测mecA基因挑取菌落置入内含有100μl生理盐水的0.5mL离心管内,离心(15000r/min)5min吸弃上清液加裂解液A(0.5%非离子去污剂)50μl和裂解液B(200ug/ml蛋白酶K)5μl置55℃保温1h后置入95℃保温5min。离心(10000r/min)30s,上清液即为模板。PCR引物序列P1(5’-GCAATCGCTAAAGAACTAAG-3’),P2(5’-AATGGGACCAACATAACCTA-3’),PCR反应体系50μl,热循环参数为:94℃预变性5min,94℃1min,48℃1min,72℃1min,循环30次,72℃延伸10min,PCR扩增产物做2%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凝胶电泳成像仪下观察,以224bp处出现荧光条带为mecA基因阳性。金葡菌ATCC25923作为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模板DNA
结果
98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3种方法检测结果见表1,以mecA基因检测呈阳性为“金标准”共检测出63株耐甲氧西林阳性的葡萄球菌。三种检测方法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0.265,P>0.05)。
讨论
抗生素
本文中PCR检测mecA基因方法被公认为检测葡萄球菌的“金标准”,其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和敏感性好的特点。并能够检测出异质性耐药的菌株,但由于PCR扩增仪等仪器设备的限制,在基础常规实验不易开展。而ⅥTEK仪器测定甲氧西林MIC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需要ⅥTEK仪器,在基层医院实验室也不易开展。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实验条件无特殊要求,且由于头孢西丁属头霉素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并且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BP4有高亲和性,可检测低水平、异质性耐药MRS菌株,因此临床实验室可常规使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行MRCNS筛检。
综合本实验所用的3种检测方法,均可作为检测MRS的可靠方法,但从操作过程,仪器设备,实验条件,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综合考虑基层临床实验室可常规使用头孢西丁进行MRS的进行筛选。
心脏
甲氧西林是半合成耐酶青霉素,主要用于耐酶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各种感染,也适用于链球菌引起的各种感染,用药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试,皮试阴性后方可应用,一般情况下过敏反应是发生在青霉素皮试过程中,或皮试阴性后用药不久。本患儿用药3天后才出现过敏反应,十分罕见,幸亏发现及时、用药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为防止甲氧西林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甲氧西林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⒉应用甲氧西林前,应仔细询问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禁用,患过敏性鼻炎、血清病、荨麻疹、过敏性哮喘患者,一般不用或慎用。
青霉菌
⒌常备可靠的抢救措施,如肾上腺素注射液、肾上腺皮质激素、异丙嗪、钙剂、氧气等。一旦发生过敏,肾上腺素是首选药物,必要时3~5分钟可重复应用。
【药品名称】甲氧西林
【分类名称】
一级分类:抗生素 二级分类:青霉素类 三级分类:
【药品英文名】
Meticillin
【药品别名】
二甲氧基苯青霉素、二甲氧苯青霉素、甲氧苯青霉素、新青霉素Ⅰ、美替西林、Azapen、Celbenin、Dimocillin
【药物剂型】
注射剂(粉):1g,4g,6g,10g。
【药理作用】
该品对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作用,其MIC为2μg/ml。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属、A组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抗菌活性仅为青霉素的1/10~1/50。除流感嗜血杆菌外(敏感度为2μg/ml),革兰阴性杆菌对该品均耐药。
【药动学】
该品口服不吸收,必须注射给药。肌内注射1g后tmax为30~60min,Cmax为12~17μg/ml。静脉注射1g,血清浓度在20~40μg/ml范围内。血清蛋白结合率为35%~40%。与其他青霉素类一样,药物大部分进入细胞外液。甲氧西林通过肾小球分泌的形式从肾脏快速排泄。大约80%的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出,10%以下的药物被代谢。肾功能正常者的消除半衰期约为30min,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半衰期则延长,在使用时应注意调整用药剂量。
【适应证】
主要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属所致的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脑膜炎、脑脓肿、心包炎、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髓炎、假膜性肠炎等。
【禁忌证】
对青霉素有过敏史者禁用。
【注意事项】
使用前需进行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
【不良反应】
肌内注射该品疼痛较为明显,白细胞减少较常见,停药后即恢复正常。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出现间质性肾炎,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可伴发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甚至肾功能减退。停药后绝大部分患者能完全恢复。
【用法用量】
甲氧西林可以肌内注射(500mg/ml)、直接静脉注射(20mg/ml)及静脉滴注的形式给药:成人每天6~12g,儿童每天100~250mg/kg,分3~4次给予,溶于0.9%氯化钠注射剂10~20ml静注5min,或溶于0.5%利多卡因注射剂中肌注。
【药物相应作用】
丙磺舒能抑制肾小管分泌,因而可延长青霉素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对该品有增效作用。
【专家点评 】
该品为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由于其抗菌活性不强,疗效不甚满意,不良反应也多,已基本不用,国外也较少生产和应用。
2022年9月,南京邮电大学团队构建了一种由透明质酸、光敏剂二氢卟吩(Ce6)和甲硝唑(MNZ)组成的纳米试剂(HCM),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膜感染的治疗。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抗菌谱
上一篇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