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君死社稷 编辑
国君死社稷出自《礼记·曲礼》,原句是:“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 。”意思是国君应当为保卫社稷而死,大夫应当率领民众保卫国家,直到自己战死,士人应当为法制所规定的卫国责任而死 。
像这样君主为国家而死,坚决抵抗敌人,誓死不投降,是一种有着强烈的民族气节的殉国方式。
君王死社稷就是国君与国家共存亡的意思。
《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
吴王夫差
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即位后先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乘胜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又开凿邗沟,以图北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越军乘虚攻入吴都。后来越国再次兴兵攻吴,他兵败自杀,吴亡。
金哀宗完颜守绪
宋蒙联军围金,完颜守绪给南宋写信说宋金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南宋不予理睬,城破,自缢身死。金哀宗临终前叹道:“朕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恨矣。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与自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此独为介介耳。古无不亡之国,亡国之君往往为人囚挚,或为俘献,或辱于阶庭,闭之空谷,朕必不至于此,卿等观之,朕志绝矣。”
宋末帝赵昺
蒙古灭金之后攻宋,破之。宋残部在崖门海域里与蒙古军队交战,史称崖山之战。结果,宋军全军覆没。1279年3月19日,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便背着这位刚满8岁的赵昺跳海殉国,杨太后亦投海殉国,宋朝正式宣告灭亡。
明思宗朱由检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祯帝于绝望中残酷地手刃妃嫔、公主,逃生不得后,于十九日凌晨,当北京内城被起义军攻陷时,自缢于煤山(今景山)寿皇亭。明朝灭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