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枷号 编辑
枷号,汉语词汇,拼音jiā hào,释义是旧时将犯人上枷标明罪状示众。
中文名:枷号
实质:耻辱的刑罚,后演变为致命的刑罚
创立时间:明朝
具体情况:使罪犯戴枷于监狱外示众,表羞辱
旧时将犯人上枷标明罪状示众。
明 施耐庵 《水浒传》第四十九回:又仰山前山后里正之家,也要捕虎文状,限外不行解官,痛责枷号不恕。
明 黄瑜 《双槐岁钞·石主事捄师》:“ 李祭酒 时勉 忤权 珰王振 ,枷号於监前。”
罪犯
郭希仁 《从戎纪略》:“ 云山 因 苟 军之抢掠 乾州 ,深恶之,到 乾 时拿获五标一营后哨兵士八名,及哨官 胡玉林 一名,枷号辕首。”
明朝创设的一种耻辱刑。 枷:一种方形木质项圈,以套住脖子,有时还套住双手,作为惩罚。强制罪犯戴枷于监狱外或官府衙门前示众,以示羞辱,使之痛苦。明代的枷号有断趾枷令、常枷号令、枷项游历之分。刑期为一月、二月、三月、六月、永远五种。枷的重量从二、三十斤到一百五十斤不等(刘瑾)。戴上最重枷的囚犯往往几天内就会毙命。后来也从耻辱刑演变成了致命的酷刑。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