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鼐 编辑

明朝初期名臣、内阁首辅

曹鼐曹鼐

曹鼐(1404年2月18日/6月15日—1449年9月1日 ),字万钟,号恒山先生。北直隶真定府宁晋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凤凰镇东王里村) 人,祖籍北直隶真定府灵寿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明朝初期名臣、内阁首辅,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第十九世孙。

曹鼐为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举人,授代州训导,改泰和典史。宣德七年(1432年),督工匠到京师,曹鼐上疏请求入闱考试,大学士杨士奇嘉奖其有志向,不久中顺天府乡试第二人。翌年廷试,为状元,擢翰林院修撰。正统元年(1436年),选为日侍讲读,参与编修《明宣宗实录》。书成,进翰林院侍讲。正统五年(1440年),命入文渊阁参预机务。正统九年(1444年),升翰林院学士。正统十年(1445年),升吏部左侍郎,仍兼学士。正统十一年(1446年),继杨溥为内阁首辅。

正统十四年(1449年),曹鼐随英宗亲征,于土木之变中殉难。明代宗继位后,追赠荣禄大夫、少傅、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谥号“文襄”。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

(概述图来:《中国宰相全传》 )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曹文忠

字:万钟

号:恒山先生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北直隶真定府宁晋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

出生日期:1404年2月18日(或1404年6月15日)

逝世日期:1449年9月1日

主要成就:状元及第,出任首辅

主要作品:《宣宗实录》等

本名:曹鼐

官职: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追赠:特进荣禄大夫、太傅、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谥号:文襄→文忠

祖籍:北直隶真定府灵寿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仕途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八(2月18日)或五月初八(6月15日),曹鼐出生于北直隶真定府宁晋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 曹鼐自幼聪颖好学,一日能背诵数千言。 他为人豪爽,有大志。侍奉继母很孝顺,以此而闻名。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曹鼐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

宣德二年(1427年),曹鼐参加会试,中乙榜,任代州(今山西代县)训导。

宣德四年(1429年)四月,曹鼐上疏说:“臣年纪尚轻,学问不够,不配当别人的老师,我希望进入太学学习,以待下科应试参加会试,也可以授予其他官职,积极进取。”明宣宗对他的这种行为极为赞赏,说:“曹鼐为人不自大,其志可嘉,可以让他担任县幕,学习政事,如果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让他进学。”于是改任曹鼐为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典史。

宣德七年(1432年),曹鼐督工匠到京师,上疏请求入闱考试,结果他又考中顺天府乡试,杨溥和杨士奇一见,就很看重他。

状元及第

宣德八年(1433年)三月,曹鼐参加会试,考中第二十七名,不久后参加殿试,明宣宗钦点曹鼐为状元,并在礼部赐宴招待曹鼐,进士受宴于礼部自此成为定例,曹鼐被授职翰林院修撰。

宣德九年(1434年)八月,明宣宗命曹鼐入文渊阁进学。

正统元年(1436年)二月,明英宗命曹鼐充任经筵讲官。

正统三年(1438年)四月,《明宣宗实录》撰成,曹鼐升为翰林院侍讲,明英宗赐给白银四十两、彩币三表里、三品章服。

入阁辅政

正统五年(1440年)二月,曹鼐因阁臣杨荣、杨士奇的推荐,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曹鼐为人内刚而外和,通达政体。杨荣死后,杨士奇常常生病,不能理事,内阁事务多由曹鼐决定。

正统七年(1442年)三月,曹鼐被明英宗任命为殿试读卷官。

正统八年(1443年)八月,明英宗派遣曹鼐释奠先师孔子

正统九年(1444年)正月,明英宗举行宴会,特命曹鼐位列学士之下。不久,明英宗升曹鼐为翰林院学士。

正统十年(1445年)十月,升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

担任首辅

正统十一年(1446年)七月,内阁首辅杨溥逝世,曹鼐继任内阁首辅。

正统十二年(1447年)十二月,明英宗追赠曹鼐等内阁大臣的先辈和妻子,曹鼐乞求将前母孟氏一体追赠,获得明英宗允许。

身殁土木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南下,宦官王振挟持明英宗亲征,曹鼐和张益以阁臣身份扈从明英宗出征。还没到大同,士兵已经缺粮,宋、朱冕全军覆没,大臣们请求班师。王振不许,曹鼐说:“做臣子的固不足惜,但主上身系天下安危,怎能轻易冒进?”王振最后还是没有听从。前方的败报不断传来,王振这才害怕了,想回师。定襄侯郭登对曹鼐、张益说:“从这里到紫荆关,才四十多里,皇上车驾宜从紫荆关入内地。”王振想邀皇上到蔚州幸临他的家,便不听从这一建议,又折而向东,奔向居庸关。

八月,明军到达土木堡。土木堡地势太高,挖地深二丈也不见水。瓦剌的军队大量拥到,据守南河。翌日,瓦剌大军假装退却,并派使者来通和,明英宗召曹鼐起草诏书回答他。王振马上令移营靠近水边,结果队伍行列大乱。敌寇骑兵闯入阵中,明英宗突围不出,被瓦剌兵拥去。曹鼐、张益等人都死于难。 曹鼐去世后,有传言说曹鼐还存活在世上,于是朝廷悬赏寻找,最后没有找到,才知道这是谣言。

身后哀荣

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明代宗即位, 赠曹鼐为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号文襄,授予其子曹恩为大理寺评事。

天顺元年(1457年),明英宗复位,加赠曹鼐为特进荣禄大夫、太傅、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改谥文忠,又授予他的孙子曹荣为锦衣卫百户。

主要影响

编辑

曹鼐在阁十年,史称“明敏爽朗,临事果断,能言善辩。 王振专权,人莫敢忤,杨士奇死后,唯鼐尚能随事调护,所言多见从”,曹鼐为相刚正不阿,敢于同权倾朝野的宠监抗衡,其主要有如下政绩:

正统十四年(1449年)五月,曹鼐上言“本院庶吉士缺官教训”,并重新奏准以“侍讲刘铉、修撰王振”教习庶吉士。自此以后,每科庶吉士一般都是任命两名教习官同时教习。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北方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以明朝削减马价、拒绝求婚为借口,举兵入侵山西大同,王振竭力主张英宗御驾亲征,同时擅自调集大军。曹鼐和兵部尚书邝埜、兵部侍部于谦认为朝廷毫无准备,不能仓促亲征,但英宗不听劝谏,在王振的挟持下亲征。曹鼐等只好护拥英宗随从,带领50万大军向大同进发。时值北方雨季,道路泥泞,粮运不继,“兵士已乏粮,僵尸满路”,遂使军队失去战斗力。曹鼐等大臣一再劝阻,请英宗回兵,均遭王振拒绝。这些做法可见曹鼐的忠直。

历史评价

编辑

明宣宗朱瞻基:凡人不自满者,其志可嘉。 (《明宣宗实录》引)

孙继宗等:鼐明敏爽闿,临事善断,言议侃侃。事继母委曲顺从,得其欢心。经筵进讲,明切畅达,启发宸聪,虽左右侍从亦乐闻焉。王振专政,狠愎自用,人莫敢忤,惟鼐随事调护,所言多见从。及上驻跸宣府,鼐力劝勿轻进,振不听。鼐死,人尤惜之。 (《明英宗实录》)

李贤:予榜状元曹鼐,为人疏通俊爽……自东杨没后,议大事多决于鼐,明敏之才,颇相类焉。虽王振恣横,亦曲加礼敬。 (《古穰集》)

崔铣:曹文忠鼐为人疏通俊爽。 (《后渠杂识》)

廖道南:予观李忠文公及刘文安公奏疏,谓自古外国之祸,未有甚于土木之难者。夫汉之冒顿,黠方张;唐之安禄,豢养已久;宋之辽、金及元,则又中国偏安,势匪其敌。我明当全盛之时,王用三驱,获狐射隼,而乃受制阉竖,亲劳六飞,至使全师覆没,善人殄瘁。如鼐者,袖然为廷魁首,元丧沙汉,身膏草野,不亦可悲乎! (《殿阁词林记》)

蔡叆:公厚伦笃行,邃于理学,积之渊默宏深,是以应酬制作为朝廷所重,使非遇难,其相业当希踪伊傅矣。始终大节,为当代纯臣,而未罄厥施为缙绅。 (《曹文忠公神道碑》)

唐枢:①学士曹鼐,才志通爽,预经筵,敷纳甚明畅。 (《国琛集》)②土木之变,死者十万余人,而臣工且五十二员,蟪僵蘼腐,无所见于其生,则无所齿于其死。中间所惜张公辅、王公佐,然英国老不充役,户书弱不任事,其耿耿不死,独曹、邝两公而已。呜呼!安得更进于是求可,夕死于生存之日哉? (《国琛集》)

雷礼等:为人明敏,疏通杨士奇爱重之荐入,经筵不数年入阁预政。 (《大政纪》)

焦竑:①幼有遐志,日诵数千言。居常笃行,事继母备极孝养。 (《国朝献徵录》)②鼐学赡行端,内刚外和,识达政体。自东阳没后,议大事多决于鼐,而才智出人,深沐眷注。 (《国朝献徵录》)

项笃寿:刘节敏以通材出参军旅,曹文忠正色立朝,入赞帷帐,蒙难以死,不竟其用,惜哉! (《今献备遗》)

查继佐:①三杨称鼐词学优赡,典制多出其手。鼐明敏类东阳,故阁中大议咸推决于鼐,上深眷注。 (《罪惟录》)②时尚书邝野请帝疾入关,严兵为殿。此语稍达变,而振目为腐儒,不解事,鼐当亦跽伏草中之一欤?吾不惟其节,而惟其矫于志,必典史为状元。若以明敏类东阳,后世不必许。虽然,土木之变,丧师十万,从官死者五十二人,诸不重轻,独张辅、王佐、顾英知兵,而亦不免邝以循谨。而鼐能于振前作一危语曰:臣子不足惜,社稷安危之际,能无念乎?可算朝阳一鸣。 (《罪惟录》)

于成龙等:为泰和典史,爱民如子,每以远大自期。 (《江西通志》)

汤斌: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时士奇等相继卒,凡议大政,诸臣皆推决于鼐。 (《畿辅通志》引)

储大文等:宣德二年以举人授代州学正,有文名。 (《山西通志》)

张廷玉等:①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 (《明史》)②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 (《明史》)③比荣、士奇相继卒,在阁者马愉、高谷、曹鼐皆后进望轻。 (《明史》)

崔瑞德、牟复礼:在40年代初期,唯一积极活动的大学士是年轻的曹鼐,他因其坚强的性格而著称。 (《剑桥中国明代史》)

轶事典故

编辑

曹鼐不可

据《玉剑尊闻》记载,曹鼐为泰和典史时,因缉捕盗贼捉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曹鼐看了她一眼便动了欲念,于是他用纸片写上“曹鼐不可”四字,以告诫自己。于是,曹鼐一直到天亮都没有发生淫乱行为。

志在状元

据载,曹鼐在会试时得中乙榜,他提出不要担任教职,愿到地方州县供职。于是被改任为泰和典史。他在公务之余,仍努力学习不止,还继续修习考试的功课。泰和县尹嘲笑他说:“你这样可以做状元了。”他说:“我就是要做状元,不达目的不休止。”后来他果然考得状元,官至内阁首辅。

状元预兆

龙洲位于江西泰和,传说定光僧曾经到潭中,使龙不为妖,聚沙成洲,故名龙洲。定光僧留下唱词说:“龙洲过县前,泰和出状元。”后来,永乐年间的陈循、曾鹤龄,宣德年间的泰和典史的曹鼐,成化年间的曾彦,先后应验为状元。

人际关系

编辑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先辈

十九世祖

曹彬

北宋开国名将,官至枢密使、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封济阳郡王。

高祖父

曹茂兴

——

曾祖父

曹克柔

晦迹韬光,隐居不仕。

祖父

曹庭训

晦迹韬光,隐居不仕。赠嘉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祖母

孟氏

赠太淑人。

父亲

曹祉

晦迹韬光,隐居不仕。赠嘉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前母

孟氏

赠太淑人。

生母

薛氏

赠太淑人。

平辈

妻子

司氏

赠夫人。

刘氏

赠夫人。

弟弟

曹鼏

《明史》作“曹鼎”,登科录作“曹日鼎”,字万镒,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历任吏科都给事中。

后辈

儿子

曹恩

曹鼐遇难后荫为大理评事,承荫升尚宝司卿。

女儿

曹氏

曹鼐长女,嫁南京兵部右侍郎王诏。

曹氏

曹鼐次女,嫁蓬莱县知县李瑛。

孙子

曹荣

天顺元年(1457年)荫为锦衣卫百户。

(参考资料:《明史》等 )

人物争议

编辑

《宣德八年进士登科录》记载曹鼐出生于永乐二年正月初八(1404年2月18日),而《曹文忠神道碑》记载曹鼐出生于永乐二年五月初八(1404年6月15日)。

后世纪念

编辑

曹鼐墓曹鼐墓

曹鼐墓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南关镇东王里村东北20米,墓前有神道,两旁原列御碑、文臣、武将、石马、石羊、貔貅等。该墓地还有曹鼐兄弟及其父之墓。正统十二年(1447年)曾立诰命之碑,成化十年(1474年)朝官、乡官、义官为其立“谕祭文碑”,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河南监察御史蔡叆撰文并书丹立“曹公神道碑”,碑阳记曹鼐生平,颜体书写;碑阴记曹氏族谱。现墓地处农田之中,封土无存,具体位置不详,存有石碑3通,风化严重,字迹漫漶不清。2005年12月,一对石狮被盗,石羊移至村委会,一匹石马残断为两块,一匹石马被埋于地下,石翁仲一对均头部遭破坏。

史料索引

编辑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五》

《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一·曹鼐传》

《国朝献徵录·卷十三·大学士曹文襄公鼐传》

《洨滨蔡先生文集·卷一·曹文忠公神道碑》

下一篇 苗衷

上一篇 汪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