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 编辑
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工程名称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境内的隧道 ,位于南京地铁3号线上元门过江隧道和八卦洲长江大桥之间 ,是南京市内重要的过江通道之一。
2017年11月8日,隧道正式开工建设 。2021年10月29日,左线隧道贯通 。2022年4月7日,右线隧道贯通 ;10月4日,隧道全线贯通 ;12月28日正式通车 。
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总长5735米(南段),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 。
2023年2月11日,燕子矶长江隧道的日均车流量已经接近7万辆。
中文名: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
外文名:Nanjing Yanziji Yangtze River Tunnel
开工时间:2017年11月8日
投用状态:已投用
所属地区:中国江苏省南京市
长度:5735 m(南段)
建设单位: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
投用日期:2022年12月28日
车道规模:双向六车道
设计速度:80 km/h
设计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
1月11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工程(南段)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 。7月13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工程(南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省发改委批复 ;11月8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正式开工 。
2019年
4月初,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工程开工 ;10月25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左线隧道盾构始发 ;12月,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右线隧道盾构始发 。
2020年
4月25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工程(南段)右线盾构掘进至江底,安全下穿长江大堤 。
2021年
10月30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左线盾构隧道贯通 ;12月29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右线隧道穿越410米长的岩溶区,距离隧道贯通仅剩最后300多米,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
2022年
1月5日下午5时,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隧道工程A4标地连墙完工 ;
4月7日上午9时58分,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右线盾构隧道贯通 ;
8月20日,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隧道第二区段主体结构封顶 ;
8月29日下午,随着和燕路匝道隧道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和燕路主线、支线隧道全面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
9月23日下午,市交通运输局和南京地名办联合发布命名征求意见公示,按照相关命名原则,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拟命名为“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 ;
10月4日晚,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实现全线贯通 ;
11月10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左线隧道已基本成形,隧道内照明、通风等机电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毕,预计于近期完成主体土建施工,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有望于12月交工验收 ;
11月下旬,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进入信号、照明等附属工程最后的调试阶段,正陆续推进各个分项目的交工验收 ;
12月25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进入工程扫尾设备调试阶段,隧道内照明、通风等机电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毕 ;
12月26日下午,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工程(南段)交工验收会在南京举行。经过验收组专家一致评定,和燕路过江通道通过交工验收,预计于12月28日正式通车 ;
12月28日15:00,南京第5条免费过江通道——燕子矶长江隧道建成通车 。
12月14日,市公建中心组织召开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项目江南辅道工程交工验收会,交工验收委员会认真听取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工作情况汇报,仔细查阅工程建设有关文件和资料,实地查看工程全线情况,认为江南辅道工程外观、质量、档案等均符合要求,一致同意江南辅道工程通过交工验收,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项目江南辅道工程位于栖霞区燕子矶街道,起于燕子矶长江隧道敞开段起点(隧道接地点顺接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止于燕子矶长江隧道盾构工作井以北(观音门街以南),全长约976米。江南辅道工程顺利交工,标志着和燕路过江通道工程(南段)现场施工全部结束,辅道通车对栖霞区燕子矶片区道路和综合环境提升以及周边居民交通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建成效果图
和燕路过江通道项目先行启动和燕路至八卦洲的南段,起点位于和燕路上的红山快速路改造的终点,沿和燕路布设,设置隧道穿越慕燕景区的观音山和长江后,设高架与浦仪公路交叉,终点止于浦仪公路互通,路线全长5.735公里,其中跨江盾构段长2885米,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行车道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 。
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盾构隧道自八卦洲向南至和燕路全长2965米,穿越长江主江段长度1525米。盾构开挖直径15.07米,需先后穿越长距离砂层、上软下硬地层、全断面硬岩、破碎带及岩溶地层,盾构施工穿越长江段最大水深52.5米,承受最大水土压力达7.9bar,相当于一个指甲盖大小承受7.9公斤的重量。其中右线隧道是全国首例超大直径盾构穿越断层、岩溶地层的过江隧道,需穿越长江大堤、冲槽、岩溶、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条件。
在2019年3月召开的南京市过江通道建设技术专家组会议上,钱七虎等多名院士和专家均认为,和燕路过江通道是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也是迄今为止长江上建造最困难的过江通道之一。主要困难在于:
隧道穿越江底冲槽段,覆土较浅,地层破碎、透水性强,对盾构操作要求极高。
隧道穿越地质复杂,包括粉细砂层、全断面硬岩、软硬不均地层和长距离岩溶区。尤其需长距离连续掘进岩层,强度最大70兆帕,刀具损耗大、更换频繁。
隧道穿越幕府山岩溶区,这里灰岩地层岩溶密集发育。盾构机在这样的地层极易发生姿态突变,引发掌子面突水、涌泥等风险。这是国内首例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岩溶区 。
作为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中新建城市道路过江通道规划重点项目,和燕路过江通道是南京“公路一环+井字快速路”路网布局中的重要环节,对构建南京“江南江北双主城”发展格局和南京都市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建成通车后,将与上坝夹江大桥、江心洲长江大桥共同完成南京“城市一环”的闭合。可缓解南京市过江交通压力、完善区域路网体系,推动南京拥江、跨江发展,促进沿江产业带快速开发,实现江北新区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