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锡兰山 编辑
古国名,也称僧伽罗国(或师子国),现称斯里兰卡岛 ,在15世纪时就是一个著名的商业贸易集散地和远洋航行的中转站。明朝时向中国朝贡。
中文名: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文名: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
简称:斯里兰卡
所属洲:亚洲
首都:科伦坡
国歌:《顶礼,顶礼,母亲》
国花:荷花
果树:菩提树
国石:猫眼石
国鸟:黑尾原鸡
参考图
永乐五年,郑和抚谕其国。八年,王不剌葛麻巴忽剌批遣使来贡。正统元年命附爪哇贡舶归,赐敕谕之。十年偕满剌加使者来贡。天顺三年,王葛力生夏剌昔利把交剌惹遣使来贡。嗣后不复至。
其国,地广人稠,货物多聚,亚于爪哇。东南海中有山三四座,总名曰翠蓝屿。大小七门,门皆可通舟。中一山尤高大,番名梭笃蛮山。其人皆巢居穴处,赤身髡发。相传释迦佛昔经此山,浴于水,或窃其袈裟,佛誓云:“后有穿衣者,必烂其皮肉。”自是,寸布挂身辄发疮毒,故男女皆裸体。但纫木叶蔽其前后,或围以布,故又名裸形国。地不生谷,惟啖鱼虾及山芋、波罗密、芭蕉实之属。自此山西行七日,见鹦哥嘴山。又二三日抵佛堂山,即入锡兰国境。海边山石上有一足迹,长三尺许。故老云,佛从翠蓝屿来,践此,故足迹尚存。中有浅水,四时不乾,人皆手蘸拭目洗面,曰“佛水清净”。山下僧寺有释迦真身,侧卧床上。旁有佛牙及舍利,相传佛涅盘处也。其寝座以沉香为之,饰以诸色宝石,庄严甚。王所居侧有大山,高出云汉。其颠有巨人足迹,入石深二尺,长八尺余,云是盘古遗迹。此山产红雅姑、青雅姑、黄雅姑、昔剌泥、窟没蓝等诸色宝石。每大雨,冲流山下,土人竞拾之。海旁有浮沙,珠蚌聚其内,光彩潋滟。王使人捞取,置之地,蚌烂而取其珠,故其国珠宝特富。
王,琐里国人。崇释教,重牛,日取牛粪烧灰涂其体,又调以水,遍涂地上,乃礼佛。手足直舒,腹贴于地以为敬,王及庶民皆如之。不食牛肉,止食其乳,死则瘗之,有杀牛者,罪至死。气候常热,米粟丰足,民富饶,然不喜啖饭。欲啖,则于暗处,不令人见。遍体皆毫毛,悉剃去,惟发不剃。所贡物有珠、珊瑚、宝石、水晶、撒哈剌、西洋布、乳香、木香、树香、檀香、没药、硫黄、藤竭、芦荟、乌木、胡椒、碗石、驯象之属。
郑和与锡兰山的交往
锡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人民信仰佛教,国内有许多寺庙,人民以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而深感自豪。郑和等人崇扬佛祖的功德,希望得到佛祖的保佑,到锡兰山时,都对佛寺布施丰厚的香礼并进行佛事活动,还捐钱建立了一座佛光寺庙。郑和的佛事活动增进了中国与锡兰山人民的深厚友谊,为以后的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锡兰山佛寺是各国香客、商人、使者会聚之地,郑和等人布施锡兰山寺的庞大佛事活动,既让各国人士目睹了中国佛教徒虔诚向佛的真心,又扩大了中国在海外的影响。郑和当年还在锡兰国立碑,现保存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中。碑文是用汉文、泰米尔文及波斯文所刻,是中斯两国友好交往的珍贵文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