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谢图汗部 编辑
土谢图汗部,一作“图什业图汗部”,又称喀尔喀后路、汗阿林盟,简称土盟、图盟,是清代、民国时喀尔喀蒙古四部之首。1691年置,东界车臣汗部,南界绥远及察哈尔,西界三音诺颜部,西北界唐努乌梁海,北界据俄领西伯利亚。1923年,蒙古人民党政府将其改为“博格多汗乌拉省”。其地大致相当于今蒙古国中央省、色楞格省、布尔干省、达尔汗乌勒省、鄂尔浑省、中戈壁省,以及前杭爱省、南戈壁省、东戈壁省的一部分地区。
中文名:土谢图汗部
外文名:Tüshiyetu Khan aimag
别名:土谢图汗国
地理位置:杭爱山一带
年代:清代
明代中期,成吉思汗十一世孙达延车臣汗(达延汗)游牧于杭爱山一带。其第十一子格哷森札札赉尔珲台吉所部号曰“喀尔喀”,分为左右两翼,共七旗。
格哷森扎札赉尔珲台吉第三子诺诺和掌管喀尔喀左翼,诺诺和长子阿巴岱入藏学习佛经,回到蒙古后号称“斡齐赖赛因汗”。
阿巴岱之子额列克号曰“墨尔根汗”。
额列克长子衮布始称“土谢图汗”,与车臣汗、札萨克图汗并称“喀尔喀三汗”。
清崇德三年(1638年),衮布遣使入贡,皇太极命喀尔喀三部每年进献一匹白驼与八匹白马,谓之“九白”之贡。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大举进攻喀尔喀部,衮布之子察珲多尔济率土谢图汗部内附,被清廷安置于苏尼特地界(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右旗一带)。
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土谢图汗部,辖十七旗。废“诺颜”、“济农”等旧号,封以王、贝勒、贝子、辅国公等爵。依内蒙古之例,改行札萨克制。改喀尔喀左、右两翼为三路,以土谢图汗部为喀尔喀北路。
雍正初年,土谢图汗部增至三十七旗。
雍正三年(1725年),割其西部二十一旗置赛音诺颜部,改土谢图汗部为喀尔喀后路。不久增置四旗,共二十旗。
嘉庆以后,土谢图汗部所领二十旗为:土谢图汗旗、中旗、中次旗、中左旗、中左翼末旗、中右旗、中右末旗、左翼中旗、左翼中左旗、左翼前旗、左翼左中末旗、左翼右末旗、左翼末旗、左翼后旗、右翼左旗、右翼左后旗、右翼左末旗、右翼右旗、右翼右末旗、右翼右末次旗。其地东至肯特山与车臣汗部为邻,西至翁金河与赛音诺颜部为邻,西北至唐努乌梁海,南至戈壁与茂明安、苏尼特、四子部落等旗为邻,北至楚库河与俄罗斯接壤。诸旗会盟于土拉河以南的汗山(在今乌兰巴托市南),满语谓之“汗阿林” ,故称为汗阿林盟。
宣统三年(1911年)11月,土谢图汗部亲王杭达多尔济在俄罗斯的支持下拥立八世哲布尊丹巴为“博格多汗”,宣布外蒙古独立。末任库伦办事大臣三多等清朝官员被遣送出境。
民国时仍沿袭清代所置二十旗。1915年,外蒙古“取消”独立,改为自治,北洋政府置都护使,驻库伦。
1919年外蒙古撤销自治,北洋政府改都护使为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总司令。
1928年,国民政府设置蒙古地方,将土谢图汗部划为汗阿林盟。
直至1946年,汗阿林盟在法理上仍为中华民国领土。
库伦的甘丹寺,五世哲布尊丹巴所建
买卖城,中俄贸易边镇,又称南恰克图。在中左翼末旗。
鄂尔坤,鄂尔浑之异译,为清军驻扎、屯田之地。在土谢图汗旗。
额尔德尼召,汉名为光显寺,在土谢图汗旗。额驸策棱大破准噶尔军小策凌敦多布之地。
库伦办事大臣、帮办大臣各一人。帮办大臣又称蒙古办事大臣。
盟长、副盟长各一人。
副将军、参赞各一人。
理藩院驻恰克图办事司员一人。
每旗设札萨克协理台吉、管旗章京、副章京各一人。
诸旗共设佐领五十七人:中旗佐领四人、中右旗佐领三人、中左翼末旗佐领四人、左翼中旗佐领十四人、左翼前旗佐领二人、左翼后旗佐领四人、左翼右末旗佐领五人、右翼左旗佐领七人又半分佐领一人、右翼左后旗佐领二人、右翼右末次旗佐领一人又半分佐领一人,其余诸旗佐领各一人。 每六佐领设参领一人,每佐领设骁骑校一人。
土谢图汗一人,札萨克和硕亲王二人,札萨克多罗郡王二人,札萨克固山贝子二人,札萨克辅国公六人,附公品级一等台吉一人,札萨克一等台吉八人。
土谢图汗
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旗亲王,
土谢图汗部左翼中旗郡王,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中右旗郡王:西第什哩、桑斋多尔济
大喇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人,驻库伦。
世代 | 姓名 | 年份 | 备注 |
---|---|---|---|
第一代 | 衮布 | ?-1655年 | - |
第二代 | 察珲多尔济 | 1655年-1699年 | 衮布子 |
第三代 | 敦多布多尔济 | 1700年-1702年 | 察珲多尔济之孙,噶勒丹多尔济子 |
第四代 | 多尔济额尔德尼阿海 | 1702年-1711年 | 察珲多尔济次子 |
第五代 | 旺札勒多尔济 | 1711年-1732年 | 多尔济额尔德尼阿海长子。康熙六十年(1721年)赐号“斡齐赖巴图土谢图汗”。 |
第六代 | 敦丹多尔济 | 1732年-1743年 | 旺札勒多尔济次子 |
第七代 | 敦多布多尔济 | 1744年-1745年 | 旺札勒多尔济第四子 |
第八代 | 延丕勒多尔济 | 1746年-1757年 | 旺札勒多尔济长子 |
第九代 | 车登多尔济 | 1759年-1793年1794年-1816年 | 敦丹多尔济次子 |
第十代 | 敏珠尔多尔济 | 1793年-1794年 | 敦丹多尔济长子 |
第十一代 | 额依多布多尔济 | 1816年-1829年 | 车登多尔济子 |
第十二代 | 雅凌泰 | 1829年-1832年 | 额依多布多尔济子 |
第十三代 | 车林多尔济 | 1832年-1863年 | 雅凌泰弟 |
第十四代 | 那逊绰克图 | 1863年-1900年 | 车林多尔济子 |
第十五代 | 色囊依勒多尔济 | 1900年-1904 | 那逊绰克图子 |
第十六代 | 达什尼玛 | 1904年-? | 色囊依勒多尔济嗣子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