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图书馆 编辑

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是中国国内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人才培训基地,全国九个地区性中心图书馆之一,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中心图书馆。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创建于1916年,初名为甘肃省公立图书馆,1932年更名为甘肃省立图书馆,1942年更名为甘肃省立兰州图书馆, 1944年创办国立西北图书馆,1949年10月两馆合并为兰州人民图书馆,1953年起改名为甘肃省图书馆。

截至2019年5月,甘肃省图书馆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设有18个机构部门,员工211人;藏书总量已逾460万册,其中,古旧籍藏书38万册,数字资达60TB。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甘肃省图书馆

外文名:Gansu Library

创建时间:1916年

属性:国家一级图书馆(2018年)

主管部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类型:综合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南滨河东路488号

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

馆藏资源:460万册(截至2019年5月)

现任馆长:李素平

历史沿革

编辑

甘肃省图书馆建筑外观照片甘肃省图书馆建筑外观照片

甘肃省图书馆的前身是1916年创建的甘肃省公立图书馆。

1932年,更名为甘肃省立图书馆。

1942年,更名为甘肃省立兰州图书馆。

1944年,创办国立西北图书馆。

1947年,国立西北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兰州图书馆。

1949年10月,甘肃省立兰州图书馆和国立兰州图书馆合并为兰州人民图书馆。

1951年,归兰州人民图书馆更名为西北人民图书馆。

1953年,正式定名为甘肃省图书馆。

2005年,在九州台建成了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

2014年10月,甘肃省图书馆进行扩建项目建设。

2016年6月,甘肃省图书馆扩建项目主体完成。

2018年5月,被原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2022年6月26日,甘肃省图书馆总馆西区(新馆区)开放。

2023年11月5日,甘肃省图书馆少儿馆新阅览室正式对外开放。

馆藏实力

编辑

馆藏资源

据2020年2月该图书馆官网显示,甘肃省图书馆藏书总量已逾460万册,其中,古旧籍藏书38万册;订购商业数据库30个,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20多个。

古籍文献

文溯阁《四库全书》文溯阁《四库全书》

据2020年2月该图书馆官网显示,甘肃省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文献以古旧籍和西北地方文献为特色馆藏。古旧籍藏书38万册,其中善本4000余种、10万余册件。珍藏有敦煌写经382件、宋元刻本30余部、宋元刻本、大型明版木刻丛书《永乐南藏》、敦煌写经、名人手札、珍贵字画和专设分馆保藏的大型丛书文溯阁本《四库全书》;此外,有明清及近代名士尺牍手稿500余通,碑帖拓片1000余件及一些明清诰命和太平天国时期的契约票据等;西北地方文献收藏已逾12万余册。在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有124部古籍珍本入选。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中有353部古籍珍本入选。

地方文献

据2020年2月该图书馆官网显示,甘肃省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达5万多种。内容包括西北史地、敦煌学、丝绸之路、西域研究、地方人士著述、少数民族档案史料、各历史时期山川形胜、行政区划舆图,以及1949年以前出版的报刊杂志。包含有《甘肃通志稿》和《重修敦煌县志》均系未刊稿本,还有甘肃省最早的杂志《新陇日报》(1928年)等。

数字资源

据2020年2月该图书馆官网显示,甘肃省图书馆订购有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万方数据知识资源系统、博看期刊数据库、台湾经典人文期刊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超星电子图书等30个各类商业数据库,自建有《西北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沙尘暴研究专题数据库》《四库全书研究专题资源库》《甘肃地方戏曲专题资源库》《甘肃省图书馆周末名家讲坛专题资源库》等20多个特色资源数据库。

支撑保障

甘肃省图书馆效果图

甘肃省图书馆全年365天免费开放,截至2019年5月持证读者达13万余人,年均文献外借约95万册次,年均接待到馆读者160万人次。在全省城乡设立75个分馆和图书流通站、1.6万个共享工程各级基层支中心和服务点,先后建成甘肃省残疾人阅览服务中心、少儿图书馆、流动儿童阅读服务中心、农民工之家等多项特色服务。

2018年,全年新办读者证9262张,文献外借100万册次,接待到馆读者170多万人次。网站主页点击量超100万次,官方微仿公众平台关注人数达15300人。

据2020年2月该图书馆官网显示,甘肃省图书馆整个馆区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开启以互联网、移动终端、自助终端为载体的图书馆云服务时代;图书馆开通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自助阅报系统、移动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机、“甘肃省图书馆”app、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现代化服务。

组织体系

编辑

队伍建设

据2020年2月该图书馆官网显示,甘肃省图书馆有员工21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5人,占总员工的78%;高级职称占总专业技术人员的5%,副高级级职称占总专业技术人员的15%,中级职称占总专业技术人员的50%,初级职称占总专业技术人员的28%。

机构部门

甘肃省图书馆为副地级建制,设17个业务行政部门,其中正处级部门包括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甘肃省分中心,副处级部门包括党委办公室、综合业务处、行政办公室、计财处、采编部、典阅部、报刊部、历史文献部、信息咨询部、现代技术应用部、研究辅导部、人事处、少儿图书馆、保卫处。

建设成果

编辑

开发成果

文献开发

2016年,肃省图书馆还编辑出版了《百年记忆——甘肃省图书馆100年》《文溯四库》《我与甘肃省图书馆》三本纪念文集。

古籍开发

2017年,修复包括馆藏善本《绎史》在内的珍贵古籍66种,492册,28297叶。

2018年,甘肃省图书馆制作古籍品套1万部,对民国文献进行单驻典藏分编民国文献638部。

2018年,新增西北地方文献资料1951种,3695册。 完成修复珍贵古籍551册,38750叶。

科研项目

2018年,甘肃省图书馆科研项目立项10项,其中《近代以来甘肃图书馆事业发展史研究》立项为国家杜科基金项目、《甘肃省公共图书馆存藏革命文献研究》立项为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

学术成果

2018年,甘肃省图书馆学术成果中,1项成果荣获“甘肃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采奖“三等奖;2项成果分别获甘肃省科技情报学会科学技术奖一、三等奖;11项成果分获甘肃省第四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一、二、三等奖;发表论文34篇,多篇论文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年会,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第十四次科学讨论会等征文奖。

交流刊物

截至2018年12月,甘肃省图书馆编印的内部交流刊物有《甘肃省图书馆年报》《甘肃省图书馆简报》《甘肃图书馆工作》《西北研究通讯》等。

学术期刊

图书与情报图书与情报

《图书与情报》始刊于1981年,是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主办。自创刊以来一直以学术质量建设为核心,关注图情业界的最新学术热点与动态,注重刊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融汇的科研学术成果,是一份图情界有影响的两栖类学术刊物。

《图书与情报》主要设有理论园地、学术方阵、文化沙龙、信息法学、实践平台、人物与书林、珍藏撷英、图苑时空等栏目。

机构荣誉

1999年10月,被文化部授予甘肃省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同年,甘肃省图书馆又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获文化部首次颁发的“群星奖——公共图书馆服务奖”。

2007年、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发的“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2009年,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全民阅读基地”称号。

2010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2011年,被甘肃省委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

2012年,“工地图书流通站”项目获得文化部“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称号。

2013年,再次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2014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被授予 “全省助残先进单位”,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先进单位”,被甘肃省信息协会授予“甘肃省信息化先进单位”;

2015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被甘肃省妇联授予甘肃省“三八红旗集体”;

2016年,被甘肃省文化厅授予省直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7年,被甘肃省政府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全省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7年、2009年分别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发的“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和“全民阅读基地”荣誉称号。

2020年2月,甘肃省图书馆研究辅导部被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妇女联合会授予“甘肃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称号。

现任领导

编辑

姓名

职务

肖学智

馆长

魏孔俊

馆党委书记

许新龙、陈军、李芬林

副馆长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

文化传统

编辑

形象标识

形象标识形象标识

甘肃省图书馆形象标识是一个圆形徽标,两个圆形中间上部分是甘肃省图书馆的繁体中文,下部分是英文的甘肃省图书馆;中间部分是图书馆的创建时间1916和甘肃省图书馆建筑物的轮廓图放在一本翻开的书上;整体标识寓意着守望历史,传承文明。

愿景使命

宗旨:读者至上,服务第一。

愿景:适用于一切使用图书馆者,以书籍为公有而公用之的图书馆。

使命:滋养民族心灵、培训文化自信。

文化活动

据2020年2月该图书馆官网显示,甘肃省图书馆开展的品牌活动有周末名家讲坛、陇上文化行、阳光工程、4·23世界读书日等。

读者服务

编辑

开放时间

办证处

服务内容:办理普通、科研、临时、外文等各类借书证,办理核证、退证手续。

地点:阅览楼西一层

开放时间:8: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咨询处

服务内容:解答读者问询,辅导查询公共目录,承接信息咨询、课题检索和定题服务项目。

地点:阅览楼东一层

开放时间:8: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检索厅

服务内容:提供公共信息查询和馆藏目录检索服务。

地点:阅览楼前厅

开放时间:8: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残疾人阅览服务中心

服务内容:含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为视障读者提供书刊借阅、上网等各项服务。

地点:阅览楼东一层

开放时间:8: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农民工之家

服务内容:为农民工提供图书阅览、上网服务,以及劳动保障、用工信息、法律维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地点:阅览楼东一层

开放时间:夏季:8:00—20:30(周一至周五) 9:00—17:00(周六至周日)

冬季:8:30—18:00(周一至周五) 9:00—17:00(周六至周日)

少儿图书馆/甘肃省流动儿童阅读中心

服务内容:提供适宜14岁以下少年儿童阅读的书刊,开展各类少儿读者活动。

地点:综合业务楼一楼

开放时间:8: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读者自学室

服务内容:提供自学服务,读者可自带资料、工具免证入室学习。

地点:阅览楼东一层

开放时间:夏季:8:00—20:30(周一至周五) 9:00—17:00(周六至周日)

冬季:8:30—18:00(周一至周五) 9:00—17:00(周六至周日)

文学、自科新书借阅处

服务内容:全开架提供文学、自科新书的内阅、外借服务。

地点:阅览楼东二层

开放时间:8: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中文社科、自科图书外借处

服务内容:全开架提供除文学图书以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中文图书外借服务。

地点:阅览楼东二层

开放时间:8: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文学图书外借处·外文图书外借处

服务内容:全开架提供文学类中文图书的外借服务,并提供外文图书的外借、中文闭架图书的内阅服务。

地点:阅览楼东三层

开放时间:8: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中文现期报刊阅览室

服务内容:全开架提供2000余种当年中文期刊、报纸的内阅服务。

地点:阅览楼西一层

开放时间:8: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中文过期报刊阅览室

服务内容:提供馆藏建国后中文过期报刊的内阅服务。

地点:阅览楼西一层

开放时间:8:30—12:00;14: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外文期刊阅览室

服务内容:提供外文期刊的内阅服务。

地点:阅览楼西一层

开放时间:8:30—12:00;14: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中文现期报刊库

服务内容:收藏当年中文期刊4000余种,当月中文现期报纸240种,提供半开架阅览服务。

地点:阅览楼西一层,中文过期报刊阅览室内

开放时间:8:30—12:00;14: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社科新书借阅处

服务内容:全开架提供社科新书的内阅、外借服务。

地点:阅览楼西三层

开放时间:8: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电子阅览室

服务内容: 提供电子文献阅览、专题数据库检索、互联网信息浏览、计算机应用培训等服务,提供 CD 、 VCD 、 DVD 介质的音频、视频资料服务。

地点:阅览楼西二层

开放时间:8: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文献检索室

服务内容:全开架陈列各类年鉴,提供各类数据库的检索查询服务。

地点:阅览楼西二层

开放时间:8: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西北地方文献图书阅览室

服务内容:提供西北地方文献图书资料的阅览服务。

地点:阅览楼东三层

开放时间:8:30—12:00;14: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西北地方文献报刊阅览室

服务内容:提供西北地方文献(期刊、当年报纸)等资料阅览服务。

地点:阅览楼东四层

开放时间:8:30—12:00;14: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古籍·缩微文献阅览室

服务内容:提供馆藏普通古籍文献、缩微制品和西北地方文献(过期报纸)等资料阅览服务。

地点:阅览楼西三层

开放时间:8:30—12:00;14: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业务资料室

服务内容:收藏图书情报学书刊资料,为专业人员提供阅览和参考咨询服务。

地点:阅览楼东二层

开放时间:8:30—18:00(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至周日)

会展中心

服务内容:举办公益讲座、展览,并提供会展策划等系列服务。

总馆西区(新馆区)

周二至周日:8:30-18:00(17:30后停止入馆);

B层自学室:周一至周日:8:30-22:00(21:30后停止入馆)。

少儿馆新阅览室

-

注,参考资料来源

办证指南

申办条件

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含身份证、户口薄、驾驶证、军官证、护照等)均可办理,16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由监护人陪同办理。

办证方式

首次办证免工本费,交纳借阅保证金100元,每证可借中文图书3册,借期 30天;期满可续借一次,续期30天。

人工办理:在开放时间,读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可在办证处办理。

自助办理:读者持第二代身份证可在馆内自助借还机及馆外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网点办理。

注意事项

读者证使用前请仔细阅读图书馆各项借阅规则和制度,自觉遵守。借阅书刊请妥善保管,如有污损或丢失情况,视情况赔偿。读者证限本人使用,可以替他人代还文献,但不能代借。

挂失、补办与退证

读者证丢失,请立即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办证处挂失,补办新证,补证后原证自行作废。丢失补领、损坏换领新证收取10元工本费。

退证前需还清所借书刊,结清滞纳金后,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读者证,退还保证金。

借阅指南

借阅规则

办理外借手续须凭本人读者证,不能代借,可以代还。

每证可借中文图书3册,借期30天,可续借一次,续期为30天(自办理续借手续当日起计算)。

图书资料即将到期,请尽快续借或来馆办理还书手续。超期每天每册收取0.1元资料费。

请爱护所借图书资料,不得撕页、污损、勾划、涂写、调换、剪裁、折叠等;未办理外借手续,不得私自携出,违者按相关规定处理。

借阅时,发现图书资料有破损、缺页情况,应及时向工作人员申明。还书时出现新的污损按有关规定处理。

外借图书资料若不慎丢失,按照相关规定收取赔偿金。读者亦可自购相同图书归还。

借阅流程

第一步:检索

登陆甘肃省图书馆网站,或在检索大厅登录检索机,点击“联合目录查询”,进入检索页面,可以根据著者、题名、分类、主题、丛书名、期刊名等进行查询,找到所需文献的出版信息、馆藏地点和外借情况等。

第二步:了解馆藏地点

图书馆主要文献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排架,不同大类的文献分别置于不同楼层的文献借阅区。

第三步:阅览

根据文献检索得到的排架信息到相应楼层及架位找到需要的文献,正确使用选书板在开放的阅览区域阅览。

第四步:外借

需要外借图书,在各借阅台办理外借手续。

第五步:续借

注:如果外借的图书即将到期,但仍需要使用,请及时办理续借手续。可以直接凭图书或读者证到图书馆内相应工作台办理续借手续;也可以打电话续借或登陆甘肃省图书馆网站,进入“文献续借”办理网上续借。每次借阅的图书只能续借1次,续期30天,续期自办理续借手续当日开始计算。

恢复开放

编辑

2022年4月12日,甘肃省图书馆在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 向广大读者恢复正常开放。 9月20日起,甘肃省图书馆恢复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