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寿余是晋国的大臣,其封地在魏(今山西芮城北),与秦国隔河相望。《左传·文公十三年》、《史记·秦本纪、晋世家》记载,晋国为了招回已降秦国的本国谋臣士会,乃使魏寿余假装以魏邑叛晋投秦,晋人故意捉拿了他的妻子儿女,让寿余只身逃脱,寿余逃至秦国,提出愿将魏邑献秦,得到了秦康公的信任,寿余于是暗中联络士会,最终逃归晋国
2024/08/04
8298
-
贾桢(1798-1874年),清朝大臣。原名忠桢,字艺林,号筠堂,山东黄县人。贾允升之子。道光六年(1826年)榜眼,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十六年(1836年),入直上书房,授皇六子奕訢读。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生平屡次主持科举。咸丰三年(1853年)充上书房总师傅,兼管顺天府尹。次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查获顺天府及户部官吏贪污事,以体仁阁大学士管理户部。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时,留守京师,充团防大臣,并参与谈判。同治初立,与周祖培等上折请皇太后亲掌朝政,
2024/08/07
2086
-
裴慬(生卒年不详),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出身河东裴氏洗马房,前秦时期大臣。裴家早年避祸于河西。建元十二年(376年),宣昭帝苻坚攻克河西,裴氏回归故乡,居住在解县洗马川,裴慬后来入仕前秦,官至大鸿胪。
2024/08/07
7934
-
苻鉴(?~385年),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前秦宗室大臣,封爵固安侯。惠武帝苻洪之侄,宣昭帝苻坚堂叔。苻鉴忠心耿耿。建元二十年(384年)七月,苻鉴等驻守中山郡,后燕赵王慕容麟进围中山,苻鉴战败被俘。太安元年(385年)十二月,苻鉴与王兖固守博陵郡,为秦拒燕,最终殉国身死。
2024/08/07
6944
-
苏适,(1067年-1122年),北宋官吏,字仲南,小名罗。
2024/08/07
1400
-
火拔归仁(?~756年),复姓火拔,字归仁,火拔州(今宁夏和内蒙古交界)人,突骑施族。唐朝名将,左武卫大将军石阿失毕之子,母为金山公主。凭借门荫入仕,进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帐下,担任牙将。父亲去世后,授火拔州都督,袭封燕山郡王。防守边疆,屡立功勋,授骠骑大将军。安史之乱发生,跟随哥舒翰进入中原,参与平叛事宜。潼关之战失利后,迫使哥舒翰投降安禄山。唐肃宗至德元载,安禄山以“事主不忠”罪名,将火拔归仁处死。
2024/07/20
4170
-
刘昶(436年-497年6月12日),字休道,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南北朝时期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母为谢容华。元嘉十三年(436年)生于建康宫,受封义阳王,官至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镇彭城,因受前废帝刘子业的疑忌,惧祸叛逃北魏,被拜为侍中、征南将军,封丹阳王,后历任外都坐大官、内都坐大官,最终官至大将军,封宋王。刘昶虽流亡北魏,但始终不忘故国,在南齐篡立后多次引魏军南下,希望借助北魏的力量恢复祖业,但均未能成功,最终于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病逝,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太傅、
2024/08/07
4065
-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子。擅长骑射,勇武绝伦。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镇守西陲,屡立战功,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 ,册封合川郡王。大历八年,入为右神策军都将,宿卫长安。 建中二年(781年),率军平定河朔三镇叛乱。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之后,亲往奉天勤王,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 诸道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784年),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拜
2024/08/05
2114
-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曾为救孔融而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pán】,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吴书》,《三国演义》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2024/08/06
8419
-
桓嗣(生卒年不详),字恭祖,小字豹奴,谯国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晋时期大臣,太尉桓冲长子。桓嗣少有清誉,拜都督荆州之三郡豫州之四郡军事、建威将军、江州刺史,莅事简约,转西阳、襄城二郡太守,镇守夏口,后领江夏相,卒于官,追赠南中郎将,谥号为靖。
2024/08/07
7140
-
黎文休是越南陈朝时期清都镇(今清化省)东山县人,陈天应正平十六年(1247年)的科举榜眼,其后历任官职,曾官至兵部尚书,封“仁渊侯”,出任翰林院学士兼国史院监修。以及“为昭明王傅,迁检法官”等等。
2024/08/06
2251
-
刘子鸾(公元456年~465年10月16日),字孝羽,彭城郡(今江苏省铜山区)人,刘宋宗室大臣,宋孝武帝刘骏第八子,母为殷淑仪(殷淑仪实为南郡王刘义宣女,即刘骏堂妹)。大明四年正月庚寅(460年3月5日),封为襄阳王,任职吴郡太守。九月丁亥(460年10月28日),改封新安王,历任南徐州刺史、南琅琊太守、中书令、司徒、抚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其兄宋前废帝刘子业素来妒恨刘子鸾,即位以后,遂赐死刘子鸾与子鸾同母弟南海王刘子师与同母妹十二皇女。宋明帝刘彧即位后,追封子鸾为始平王,十二皇女为县公主,恢复刘子师的王
2024/08/05
3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