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族,上郡洛川人也。祖白、父雚,并有至性,闻于闾里。魏太和中,板白颍州刺史。族性至孝,事亲竭力。
2024/08/11
3050
-
仓跋,人也。丧母,水浆不入口五日,吐血数升,居忧毁瘠,见称州里。有司奏闻,孝武帝诏标门闾。
2024/08/11
1326
-
王续生,荥阳京县人也。遭继母忧,居丧,杖而后起。乃终礼制,鬓发尽落。
2024/08/11
6421
-
阎元明,河东安邑(今山西运城安邑)人也,北魏随郡太守。少而至孝,行著乡闾。太和五年,除北随郡太守。元明以违离亲养,兴言悲慕,母亦慈念,泣泪丧明。元明悲号上诉,许归奉养。一见其母,母目便开。刺史吕寿恩列状上闻,诏下州郡,表为孝门,复其租调兵役,令终母年。母亡,服终,心丧积载,每忌日悲恸傍邻。昆弟雍和,尊卑谐穆,安贫乐道,白首同归。
2024/08/11
8573
-
孙益德,北魏人物,乐安人。
2024/08/11
5382
-
乞伏保(?~532年),复姓乞伏,字菩萨,金城榆中(今甘肃省榆中县)人。北魏大臣,牧曹尚书乞伏居之子。出身名家,事亲至孝。孝文帝时,起家侍御中散,封宁国伯。迁给事中、羽林监、步兵校尉。抵抗西戎,平定信都叛乱,迁左中郎将,出为鄯善镇将。入为太府卿、大鸿胪,处理内政事务。出为广州刺史、襄州刺史,镇守南方边疆。经历六朝,屡建功勋。太昌元年(532年),去世,追赠使持节、卫大将军、河州刺史。
2024/08/11
8658
-
庾自直,颍川人也。父持,陈羽林监。自直少好学,沉静寡欲。仕陈,历豫章王府外兵参军、宣惠记室。陈亡,入关,不得调。晋王杨广闻之,引为学士。
2024/08/10
3180
-
明克让(525—594年),本名明逊,字弘道,平原郡鬲县(今山东省平原县)人。隋朝时期大臣,梁朝侍中明山宾之子。博览书史,尤精“三礼”。门荫入仕梁朝,官至中书侍郎。进入北周,担任麟趾殿学士,负责勘定新的历法,出任南陈郡守。隋朝建立后,授礼部侍郎,联合太常牛弘修定礼乐,裁定典章制度。担任太子中舍人,得到废太子杨勇尊崇,册封平原侯,以疾辞官。开皇十四年,卒于家中,时年七十岁,赠太常卿。著有《孝经义疏》《古今帝代记》《明克让文集》,已佚。
2024/08/10
8792
-
王褒(生卒年不详),字子渊,别号桐柏真人,蜀郡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昆仑乡墨池坝村)人。西汉时期辞赋家,与扬雄并称“渊云”。王褒工歌诗,善辞赋。宣帝提倡歌诗音律,士多召见待诏。益州刺史王襄听说王褒有俊材,使其作《中和》《乐职》《宣布诗》。王襄便上奏王褒有逸材,宣帝征之入朝,令王褒作《圣主得贤臣颂》。常从帝游猎,所幸宫馆,则令歌颂。不久,擢为谏议大夫。太子体有不安,宣帝命王褒侍奉,于是朝夕诵读奇文及自作辞赋,颇为太子喜爱。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宣帝命王褒前往祭祀,病死道中。现存作品有《圣主得贤臣颂
2024/07/30
8220
-
辛彦之(?一 591),隋朝学官。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北周太祖时做中外府礼曹。北周闵帝即位,掌朝中的仪制。后历任典祀、太祝、乐部、御史等四曹大夫。封爵五原郡公、拜少宗伯。隋高祖杨坚称帝,任太常少卿、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与秘书监牛弘撰《新礼》。后拜随州刺史。
2024/08/10
4019
-
冀俊,字僧俊,太原郡盂县(今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人。北魏到北周时期大臣。北魏孝武帝时期,授雍州(贺拔岳)墨曹参军,迁夏州(宇文泰)记室参军。西魏时期,历任丞相府城局参军、华州中正、襄乐太守、黄门侍郎,累迁抚军将军、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北周建立后,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湖州刺史,进封昌乐县侯。 冀俊为人稳重,处事谨慎,颇有政绩,最终病逝于任上。
2024/08/11
3358
-
黎景熙(生卒年不详),字季明,北朝河间口(河北任丘北)人。少以孝行闻名于世。魏太武时,曾祖疑因军功赐爵容城县男,后为燕郡守。祖镇、父琼,并袭爵。季明少好读书,长于强记默识,而无应对之能。又好玄学。深通天文、五行、历谱,而不事生产。家有图书千余卷,虽穷居落魄,并不改易自己的志向。与范阳卢道源为莫逆之交。
2024/08/11
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