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勃论赞刃,简称“勃论”,是禄东赞第五子,曾于685年至689年间出兵占领于阗,并在于阗建立佛寺。694年,王孝杰在冷泉及大岭打败吐蕃勃论赞刃、突厥可汗阿史那俀子等各三万多人,大获全胜,勃论赞刃也因此役之败而伏诛。
2024/08/11
6903
-
王孝杰(?~697年),京兆郡新丰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官至清边道行军总管。唐朝、武周时期名将。王孝杰少时便从军入伍,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公元692年,任武威道总管,与阿史那忠节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公元693年,王孝杰与西突厥与吐蕃联军战于冷泉、大领谷等地,于次年将其击败。公元695年,任朔方道行军总管,攻打后突厥,后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请降并归附武周。公元697年,任清边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契丹可汗孙万荣,在东硖石谷孤军深入,
2024/08/10
7775
-
李撰是唐朝官吏,是唐高祖李渊孙子,韩王李元嘉之子,出自于《新唐书 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
2024/08/11
5726
-
来俊臣(651年-697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武周时期大臣、酷吏。来俊臣年少凶险,不事生产。因告密获得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左台御史中丞。组织数百名属下专事告密,又设推事院,大兴刑狱,撰写《罗织经》,制造各种刑具。采取逼供等手段,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宗室被其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来俊臣升任洛阳令、司农少卿。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来俊臣为篡夺大权,企图诬告太子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联合南北衙共同谋反,被卫遂忠告发。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因以前被来俊臣诬告,这时十分害怕
2024/08/10
7021
-
上官仪(608年-665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朝宰相、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龙朔二年(662年),上官仪拜相,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十二月(665年1月),因为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得罪了武则天,被诬陷谋反,下狱处死。唐中宗年间,因上官婉儿受中宗宠信,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追封楚国公。
2024/08/10
8243
-
崔义玄(585-656年),字义玄,贝州武城县(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唐初大臣,太常卿崔溉之子。出身清河崔氏南祖,隋朝末年,投靠魏公李密,不得重用。武德初年,归顺唐朝,历任怀州司马,册封青丘县公,迁隰州长史。贞观年间,授尚书左司郎中、韩王(李元嘉)府长史。唐高宗即位后,担任婺州刺史,镇压陈硕真起义,授御史大夫,支持废王立武、蒲州刺史。显庆元年,去世,追赠益州都督,谥号为“贞”。
2024/08/10
8977
-
王宪(1464年~1537年),字维纲,山东东平人。明朝弘治三年(1490年),王宪考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追赠少保,谥号康毅。
2024/08/11
1966
-
高仁厚(?-886),家乡不详,唐末名将。早年即追随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官至为营使。黄巢起义军攻陷京师后,唐僖宗出居成都,陈敬瑄遣黄头军部将李鋋、巩咸率军一万五千人守卫兴平,数败黄巢军。起义军称蜀兵为“鵶儿”,每次战斗,都互相告诫说“毋与鵶儿斗。”陈敬瑄喜其兵可用,增选士卒二千人,由高仁厚率领。
2024/08/11
8013
-
杨玚(668-735年),字瑶光,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时期大臣,信州刺史杨光翼之子。进士及第,初为麟游县令。开元年间,历任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华州刺史、户部侍郎、国子祭酒、大理寺卿。执法严格,清正不阿。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以左散骑常侍之职致仕,卒于家中,追赠户部尚书,谥号为贞。
2024/08/11
7777
-
元让,雍州武功(今陕西咸阳武功县)人。唐中宗李显在东宫当太子时,召入拜授司议郎,不久去世。
2024/08/10
1427
-
甄济(?-766年)字孟成,唐代定州无极县人,自幼丧父,性沉静好学,住青岩山10余载,人皆以文士相赞。天宝十载(751年),以左拾遗征召不就,安禄山入朝向玄宗请求授其范阳掌书记,并亲赴卫州遣太守进山拜甄济。甄济不得已就赴仕途,在衙中论议正直,秉公办事。后发现安密谋反唐,便告知卫令齐纪,同时暗自备下羊血,托辞身患重症,意欲归里。
2024/08/10
9319
-
邵真,本是唐代恒州节度使李宝臣的判官,唐代户部尚书。曾劝李惟岳投降朝廷,李惟岳不听,反将其杀害,朝廷听说后,追赠他为户部尚书。
2024/08/10
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