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弓仁(664年-723年5月13日),一作论躬仁,其本名被认为是噶尔·芒布支·论弓仁(藏文:mgar mang po rje blon gung ring)。吐蕃人,唐朝将领。吐蕃大论噶尔·东赞之孙、大论噶尔·钦陵赞卓(论钦陵)之子。论弓仁出身于吐蕃两代为相的噶尔氏家族。武周圣历元年(698年),吐蕃赞普赤都松赞发动政变,杀死论钦陵。次年,论弓仁被迫率吐谷浑部七干帐归附武周,授左玉钤卫将军,封酒泉郡公。神龙三年(707年),任朔方军前锋游奕使,协助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使北疆边患稍缓。开元初年,参与平定突厥
2024/08/11
9752
-
赞婆,吐蕃大将。禄东赞次子。父死,与兄论钦陵“专统兵马”,居中用事,与唐相邻30余年,“常为边患”。
2024/08/11
2095
-
论钦陵(?—699年),全名噶尔·赤正赞卓,汉文文献载为钦陵,吐蕃语称宰相为论,而钦陵实为吐蕃宰相,故史称为论钦陵。藏族,其祖世代为吐蕃贵族,姓薛氏。唐朝时期吐蕃政治家、军事家。唐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芒松芒赞继赞普位。因为赞普年幼,由钦陵之父禄东赞摄理政务。钦陵兄弟也由此开始介入吐蕃政务。咸亨元年(670年)四月,钦陵攻占了安西四镇。唐高宗命薛仁贵讨伐。论钦陵于大非川之战中歼灭十万唐军,继而控制青海西部,薛仁贵与之约和而还。仪凤三年(678年),论钦陵在青海之战中,与李敬玄率领的十八万兵将
2024/08/11
3683
-
唐朝大臣韦弘机(又名韦机)之子,唐朝右骁卫兵曹、坊州刺史。
2024/08/11
6500
-
司马慎微(632年—680年),字慎微,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唐朝大臣,始平县令司马安上永徽三年(652年),状元及第,起家襄阳县尉。跟随燕国公李谨行征战三韩地区,所有表奏笺记,担任行军管记,授上柱国。调露二年(680年),去世,享年48岁
2024/08/11
1107
-
张昌宗(?-705),小名六郎,定州义丰(今河北省安国市)人。武则天在位时期幸臣,追赠襄州刺史张希臧之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经过太平公主推荐,入宫侍奉武则天,并且推荐了哥哥张易之,拜云麾将军、右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深得武则天宠爱,拜春官侍郎、秘书监,封为邺国公,人称“六郎”。圣历二年(699年),联合李峤、张说等北门学士编撰《三教珠英》。武周晚年,联合张易之把持朝政,败坏朝纲。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暐、袁恕己、李多祚等大臣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李显复辟
2024/07/20
7065
-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本姓李氏,唐朝时期公主。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之女,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之妹。麟德二年(665年)左右,太平公主出生于东都洛阳。体态丰硕,方额广颐,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颇多权略,权倾一时。高宗仪凤年间,太平公主被要求同吐蕃和亲,但因武则天拒绝而未成。先后出嫁薛绍和武攸暨,恩宠逾制,贵盛无比。神龙元年(705年),太平公主参与诛杀张易之兄弟,恢复唐朝国号,加号镇国太平公主,实封五千户;唐中宗去世后,联合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复位,广树党羽,权倾朝
2024/08/06
2837
-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贞观十八年(644年),娄师德进士及第,担任江都尉。上元初年(674年)任监察御史,出使吐蕃。后征讨吐蕃,担任朝散大夫从军。其后,与吐蕃在白水涧八战八胜。天授初年(690年),升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长寿元年(692年),被封为夏官侍郎、判尚书事,长寿二年(693年)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元年(695年),吐蕃进犯洮州,兵败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697年),任凤阁侍郎,复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历二年(699年
2024/08/10
5132
-
武懿宗(641年—706年),字承美,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大臣、外戚,仓部郎中武元忠之子、女皇武则天堂侄。武懿宗门荫入仕,最初调补太子右千牛备身,后历任泽州司法、泉州司兵参军、都水监丞、殿中监等职。天授年间,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武懿宗被册封为河内郡王,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宗正卿,迁洛州长史,出任魏汴同许四州刺史、营缮大匠,迁神兵军大总管,抵御北面异族。神龙元年,唐朝复辟后,武懿宗降封耿国公,转太子詹事、怀州刺史。神龙二年,薨于长安,享年六十六,追赠特进。
2024/08/10
2900
-
曹仁师,武周将领,官拜左鹰扬卫将军。696年,营州之乱时,武则天派遣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讨伐契丹。八月,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与契丹战于硖石谷,即黄獐谷之战,几乎全军覆没。
2024/08/11
8333
-
赵文翙(664-696年),唐武周时期边疆大臣,官至东夷都护府大都护、营州都督,管理奚族和契丹。为人刚愎自用,政理乖方。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孙万荣起兵反叛,发生营州之乱,攻陷了营州,杀死了赵文翙。
2024/08/11
4575
-
阿罗憾(Abraham/Wahrām;公元616-710年),又译“瓦赫兰”、“亚伯拉罕”、“巴赫拉姆”等;出身于波斯王族,是波斯帝国皇帝伊嗣俟之子,后统领波斯,被唐人称为“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的名字,在伊朗钵罗婆文中,正是传说中的救世英雄瓦赫兰,遂众望所归,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被众人视为神通广大的瓦赫兰。作为波斯萨珊王朝残存势力的代表,其功绩闻名西域,唐高宗派出使臣邀请他入唐。到唐东都洛阳后,任右领使将军,又充拂林国(东罗马帝国)诸藩招慰大使,于东罗马西界立碑,得到西方各国的爱戴,保持了西方的长久安定。
2024/08/11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