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文虎(1134~1212):字炳如,号雪庐。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礼部侍郎高闶之从子。娶嵊县仁德乡周世修之长女。其性爱山水,于南宋庆元中入剡,为剡南高氏始迁祖。文虎登绍兴庚辰进士第,调平江府吴兴县主簿。庆元三年(1197年),除中书舍人,七月兼国子祭酒。庆元四年(1198年),正月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庆元五年(1199年),任兵部侍郎。官至翰林院华文阁大学士。撰有《天官书集注》等,皆佚。高文虎闻见博洽,多次参修四朝国史、实录。喜收藏图书文物,建藏书寮于嵊城北郊之金波山,即明心寺之东麓。后卒葬其地。
2024/08/12
2640
-
林栗,字黄中,亦字宽夫,南宋大臣,福州福清人。登绍兴十二年进士第,调崇仁尉,教授南安军。宰相陈康伯荐为太学正,守太常博士。孝宗即位,迁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宋史》卷三九四有传。林栗与朱熹同时代,但学术观点有所不同,林栗的观点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他一生著作甚多,著有《春秋经传集解》30卷、《论语知心》10卷、《林黄中奏议》5卷、《简肃集》30卷,皆散失。尚存《周易经传集解》36卷,录入清乾隆编纂的《四库全书》。民国期间选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由商务馆刊印。
2024/08/12
7848
-
彭龟年(1142—1206年),字子寿,临江军清江县(今江西省樟树市)人。 南宋大臣。乾道五年,中进士,起家宜春县尉,迁安福县丞,历任太学博士兼魏王府教授、国子监丞、御史台主薄、司农寺丞、知江陵府,迁湖北安抚使、吏部侍郎。操行鲠直,明辨善恶是非。开禧二年,去世,赠龙图阁学士,谥忠肃。原有文集,后失传。清人编其诗文为《止堂集》三十卷。
2024/08/12
8672
-
李浩(1116年-1176年),字德远,一字直夫,号正信,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中国宋代时期大臣。李浩绍兴十二年(1142年)中进士,调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推官、金州教授。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监行在杂买场门。次年,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改敕令所删定官。后改除太常寺主簿,兼光禄寺丞。转对,论事多有开陈,请祠,主管台州崇道观。孝宗即位后,召为太常丞,兼权吏部郎官。后除吏部员外郎,兼恭王府直讲。乾道二年(1166年),知台州。次年,召除大理卿,兼同详定一司敕令。以言事忤时相,出知静江府,主管广南西路安抚司
2024/08/12
3940
-
王大宝(1094年-1170年),又名王元龟、二龟、二王,海阳县汤头村人(今广东省潮安县归湖镇),宋朝名臣 。早年被选入太学读书,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中进士 ,廷试第二,成为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历任南雄州教授,枢密院计议 ,差监登闻鼓院(接受士民向皇帝申诉奏禀的衙门)等职。王大宝对儒学颇有研究,尤长于易学,著有《谏垣秦议》、《周易证义》、《毛诗国风证义》、《诗解》、《王元龟遗文》等。后人将他与崔与之、李昴英等同尊为“岭南六先生”,并被推为“潮州八贤”之首。
2024/08/12
5199
-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治所在清江县,今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人。南宋大臣。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授为平江府观察推官。拒绝秦桧拉拢,调静江府任观察推官。不久,因服父丧,卸职归乡闲居。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萧燧复出为官,授董州教授后历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司业兼代理起居舍人、起居郎、左司谏、右谏议大夫、同知贡举、严州知州、婺州知州、国子祭酒、枢密院都承旨、代理刑部尚书、代理刑部尚书兼代理吏部尚书、侍讲、侍读‘。宋高宗赵构死后,萧燧充任永思陵按行使,授任参知政事,不久充
2024/08/12
2186
-
周葵(1098—1174),字立义,号荆溪,晚号惟心居士。常州宜兴人。生于宋哲宗元符元年,卒于孝宗淳熙元年,年七十七岁。少力学。自乡校移京师两学,均传诵其文。宣和六年,擢进士甲科,调徽州推官。高宗时,除监察御史,徙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二月,言事至三十章,且历举所行不当事凡二十条。孝宗时,累拜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虞尤文、陈伯康为相,葵即求退,除资政殿学士。起知泉州,告老,加大学士致仕闲居累年,不以世故萦心。此幅画像取自清代修《江苏锡山周氏宗谱》。
2024/08/12
7973
-
葛邲(1131年—1196年),字楚辅,江阴军(今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人,后迁居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南宋中期大臣。葛邲自小受家学熏陶,博学多闻,机敏干练。年轻时以祖荫入仕,授上元县丞。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葛邲登进士第,历任国子博士、著作郎、正言,在台谏长达十余年,受到孝宗赏识,累授刑部尚书。宋光宗受禅后,葛邲升任参知政事,他力劝光宗“正风俗,节财用,执中道,恤民力,选将帅,收人才,择监司,明法令”。不久后改拜知枢密院事。绍熙四年(1193年),升任右丞相。在任期间守“祖宗法度,进荐人物
2024/08/12
6113
-
黄中 (1096-1180)宋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绍兴五年榜眼,除起居郎,累官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封江夏郡开国公。南宋著名主战派大臣。反对秦桧投降行径,上书陈十要道:用人而不自用,公议进退人员,察邪正,广言路,核事实,节使度,择监司,惩贪吏,陈方略,考兵籍。岳飞遇害,中公当众质问秦桧:;岳飞何罪?;后因桧追捕,徙外二十多年。秦桧死后被召用,任礼部尚书,兼国子司业。卒赠太师,谥简肃,朱熹为公作墓志铭。
2024/08/12
8581
-
赵逵(1117—1158),字庄叔,号栖云,资州(今四川资中县)人,南宋官吏。其先秦人,后徙蜀之资州。年四十一岁。读书数行俱下,尤好聚古书。绍兴二十一年,(公元一一五一年)对策擢第一。秦桧不悦,即罢知举。王严授逵左承事郎,签书剑南、东川。帝再问秦桧:“赵逵安在?”乃除秘书郎。既就职,未尝私谒桧。桧欲以贿致,又不答,几及祸,会桧死得免。累迁至中书舍人。荐达士类,为时名臣。帝尝谓逵文颇似苏轼,称为“小东坡”。未及用,卒于官。逵著有栖云集三十卷,《宋史本传》传于世。
2024/08/09
1456
-
萧振,字德起,温州平阳萧江(今属浙江)人,南宋高宗时名臣。他从小勤勉好学,由于品学兼优。曾被推崇为太学“三贤”之首。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进士,历任秘书郎、监察御史、提点两浙西路刑狱、宗正少卿、侍御史、兵部侍郎等职。担任地方官职有:绍兴知府;湖州、台州、池州的知州;成都知府兼四川安抚制置使。他关心家乡公益事业,曾自己出钱在其家附近渡口修造大船,雇船夫摆渡,方便往来旅客,后人为纪念他,将其家乡改为萧家渡,因“家”、“江”方言同音,渐演成后来之“萧江”;他为官体恤民生,爱惜人才,虽有瑕疵,但不失为一位值
2024/08/12
6410
-
罗愿(1136年-1184年),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安徽歙县)人。龙图阁学士罗汝楫之子。中国南宋时期大臣、作家、学者。罗愿少时聪慧,7岁便能作《青草赋》,既冠,乃数月不妄下一语。乾道二年(1166年),登进士第,知鄱阳,通判赣州。淳熙中知南剑州事,后迁知鄂州,有治绩。淳熙十一年(1184年),罗愿卒于官任。罗愿学问赅博,文章高雅。所作《淳安社坛记》,朱熹自谓不如。且精于博物之学,擅长考证,法秦汉为词章,醇实谨严,高雅精炼,为朱熹、杨万里等人所推重。其著作有《尔雅翼》《新安志》《鄂州小集》。
2024/08/12
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