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文俊(?—1357年),号蛮子,黄州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出身渔民,从徐寿辉起义,任元帅。乃是倪氏家族的先祖。
2024/08/05
9980
-
欧普祥(?-1364) ,一名欧祥,湖广黄冈人(今湖北黄冈市),治平元年(1351年)从徐寿辉起义,人称欧道人,建立徐宋,屡获战功,任元帅。治平二年(1352年)二月,领兵攻取江西诸郡县,攻克袁州,既而攻克分宜县、新喻县等县。治平三年(1353年)分兵攻克吉州路之安福县,瑞州路之上高县等县,与元兵屡战屡胜,徐寿辉累加授欧普祥为左丞相、大司徒、袁国公。龙凤六年(1360年)五月,陈友谅弑杀徐寿辉,称帝建国,欧普祥耻陈友谅所行,不乐为之用,遣使向韩宋吴国公朱元璋纳款。龙凤八年(1362年),袁州欧普祥遣其子欧
2024/08/12
1621
-
于光(1324-1370),字仲炳,号暗修,明太祖朱元璋赐名大用,元末明初时期南康府都昌县人。明朝将领。于光初为徐寿辉部将,后降朱元璋,授枢密院判,积功升鹰扬卫指挥,镇巩昌。元军围兰州,率军赴援,战败被执杀。
2024/08/12
3482
-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概述图片来源)
2024/08/07
3136
-
邵荣(?—1362年),元末著名红巾军将领,1352年从郭子兴起兵于濠州。郭子兴死后,又从朱元璋渡长江建立了以应天(今南京)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2024/08/12
1811
-
徐俌(1450年11月23日-1517年7月30日),字公辅,南直隶凤阳县(今安徽省凤阳市)人。明代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五世孙,明朝中期勋臣、将领。成化元年(1465年),袭封魏国公,成化十五年(1479年),掌南京左军都督府事,奉祀孝陵,弘治九年(1496年),守备南京,掌中军都督府事,正德五年(1510年)七月,加太子太傅。自徐俌十六岁袭封魏国公后的五十二年中,所谓“家法严肃,内外斩然”“待宗族姻党虽以恩而有节制,竟无敢挠法者”。他“礼国之忠,奉亲之孝,事神之敬皆天分,所独得而力行之。”深得明武宗赏识。正
2024/08/12
3272
-
汪兴祖(1338-1371年),巢(今安徽巢湖)人,张德胜养子,明朝初期名将。(资料见汪兴祖墓志)
2024/08/12
8587
-
金朝兴(?-1382年),巢(今安徽巢湖)人,明朝开国将领。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靠明太祖朱元璋,随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和北伐元朝的战争。洪武三年(1370年),任秦王左相。洪武四年(1371年),随傅友德征伐明夏。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为宣德侯。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平定云南时去世,追封沂国公,谥武毅。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平定云南之功,令其子孙世袭侯爵。嘉靖元年(1507年),明世宗为金朝兴在云南建庙,赐额“报功”。
2024/08/12
8497
-
庆童(?—1368)康里氏,字明德,元康里人。斡罗思之子。以勋臣子孙入宿卫,升大宗正府掌判、上都留守。又累迁为江西、河南二行省平章政事,入为太府卿,出为辽阳行省平章政事。至正十年(1350),任江浙行省平章。次年红巾起义爆发,发兵镇压。十八年,拜江南行台御史大夫。二十年,入朝为中书平章政事,因子获罪被杀,居家不出。二十五年,拜陕西行省左丞相。二十八年,还京左丞相,辅佐淮王帖木儿不花留守大都,城破被杀。
2024/08/12
2205
-
高显(?~1380),字公行,庐州梁县(今属安徽合肥)人,明朝名将。官至后军都督佥事,卒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同知,追封汝阴侯,谥武肃。
2024/08/12
2374
-
徐义,元末江浙农民起义军张士诚部重要将领,先后任尚书左丞,尚书右丞,明太祖朱元璋讨伐张士诚,于平望、淮安先后败于徐达、常遇春,不知所踪。
2024/08/12
5792
-
朱文正(1336年—1365年),明太祖朱元璋之侄,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他的父亲是朱元璋的长兄南昌王朱兴隆。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越。因战后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欲投靠张士诚,被朱元璋得知,被软禁,最后郁郁而终。
2024/08/07
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