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琎(1398—1450)字廷玉,泽州吕庄人(今山西晋城市城区西吕匠村)。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乡试第一名,宣德二年(1427)中进士,辟为行人,以多谋善断和善辞令而让人称道。在平定贵州诸苗叛乱中因染瘴疠病逝,享年53岁,归葬五门山前祖茔(今晋城市城区西吕匠村村西)。
2024/08/13
8350
-
同恕,字宽甫,祖籍太原,其五世祖时迁居关中,遂为奉元路(治今西安市西北)人。他出身书香世家,聪明颖悟。青少年时,唯一爱好读书,日读数千言,孜孜不倦。13岁时,以熟通《书经》的优异成绩为本乡学校的第一名。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朝廷分设中书六部,选各地名士为官。陕西行省推举同恕到礼部任职,他却不愿为官。1312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皇帝位,拜他为国子司业,三次派使者召请,他皆不去。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奏请在京兆设“鲁斋书院”,中书省当即提议让同恕主持书院教务,仁宗皇帝照准。四方传闻同恕学名,前来书院就读的
2024/08/13
8463
-
察罕,别名益德,党项人,大蒙古国将领,早年投奔铁木真(成吉思汗),先后随蒙古军灭西夏、灭金、攻南宋。
2024/08/13
2661
-
张德辉(1195年-1274年),字耀卿,号颐斋。元太原交城(今属山西)人,元初儒臣。金亡真定后,张德辉被史天泽聘为经历官,后升参议。定宗二年(1247年),忽必烈召见,进讲儒术,推荐儒臣。宪宗二年(1252年),张德辉与元好问等面觐忽必烈,请他为儒教太宗师,同时请求蠲免儒户兵赋,为忽必烈接受。忽必烈即位后,张德辉被任命为河东宣抚使,迁东平路宣慰使。至元三年(1266年),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年老而辞去官务。咸淳十年(1274年),张德辉卒,年80岁。张德辉禀性刚直,博学,有经邦济世之才,不喜嬉笑。晚年与元
2024/08/13
2364
-
杨云翼(1170年-1228年),字子美,金代人,祖籍赞皇檀山村(今河北赞皇县),自先杨忠起迁居乐平(今昔阳县)泉口村。金代文学家、官员。杨云翼于明昌五年(1194年),登进士第一,词赋也中乙科,特授承务郎,应奉翰林文字。金章宗时,历任陕西东路兵马都总管判官、太学博士等职。大安元年(1209年),翰林承旨张行简荐其才,又因杨云翼精于术数,召授提点司天台,兼翰林修撰。不久,迁礼部郎中。崇庆元年(1212年),杨云翼因病归故里。贞祐二年(1214年),复起授前职,兼吏部郎中。历任礼部侍郎、提点司天台、翰林侍讲
2024/08/13
4965
-
高汝砺(1154-1224),金朝大臣。字岩夫、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大定间,中进士,莅官有治绩。明昌中,章宗亲点为石州刺史。入为左司郎中,由左谏议大夫渐迁户部尚书。时钞法不能流转,汝砺随事上言,多所更定,百姓甚便。贞祐二年(1214),随宣宗南迁,授参知政事。历尚书左右丞、平章政事。累迁右丞相,封寿国公,忠厚廉正,规守格法,为相十余年,于朝政多有匡弼。屡上表乞致仕不许。正大元年死。
2024/08/13
8930
-
刘继元(942年-991年),本姓何,北汉世祖刘旻之外孙,北汉睿宗刘钧之外甥、养子,刘继恩同母异父弟,其母刘氏为刘旻之女。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末代皇帝。天会十二年(968年),刘继恩被杀,刘继元在权臣郭无为的扶持下即皇帝位,改元广运。天会十三年(969年)春,刘继元派刘继业率骑兵偷袭宋军。同年五月,宰相郭无为劝刘继元降宋,被刘继元处死。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刘继元一面派子刘让请契丹援兵,一面组织抵抗,后被宋军将领郭进击溃,刘继元走投无路,开城降宋。北汉灭亡后,宋太宗授刘继元为特进、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
2024/08/13
2159
-
党进(927年-978年),朔州马邑 (今山西省朔州市)人。五代至北宋初期将领。党进早年曾为杜重威家奴,后汉年间从军,后周时期累迁至铁骑都虞候。北宋建立后,党进历任铁骑都校、马步军副都军头、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龙捷左厢都虞候、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并遥领彰信军节度使。开宝年间,党进担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镇安军节度使。他两次征讨北汉,并击败北汉名将杨继业。宋太宗继位后,党进出任忠武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党进病逝,享年五十一岁。被追赠为侍中。
2024/08/12
3863
-
北汉睿宗刘钧(926——968),原名刘承钧,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汉世祖刘旻次子,北汉第二位皇帝,954年—968年在位。乾祐七年(954年),刘旻去世,辽册封刘钧为皇帝。天会十二年(968年),刘钧去世,享年四十三岁。庙号睿宗,刘钧的外甥同时也是其养子的刘继恩继位。
2024/08/11
2132
-
刘知远(895年—948年),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刘暠。沙陀族,太原府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刘知远自幼不好嬉戏,沉重宴言,长大后,与后晋高祖石敬瑭皆为后唐明宗帐下偏将。因曾解救石敬瑭于战场,故当石敬瑭出镇太原时,任刘知远为押衙。在后唐废帝时期,石敬瑭将要举兵,刘知远与桑维翰为之谋划,从而成为后晋开国功臣,并开始统领禁军。天福二年(937年),刘知远迁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忠武节度使。不久,另一位重臣杜重威代刘知远领忠武军,刘知远徙任归德节度使。天福五年(940年),刘知远待任为邺都
2024/08/05
6423
-
史匡翰,生于唐天复三年(903年),卒于后周天福七年(942年),字元辅,五代雁门(今山西代县)人,事后唐、后晋两朝,五代名将。
2024/08/13
5771
-
安重诲(?-931年),河东应州(今山西应县)人,粟特族人。五代时期后唐大臣,晋王李克用大将安福迁的儿子。骁勇善战,才能过人,跟随李嗣源征战四方。后唐明宗即位,凭借拥戴功勋,出任左领军大将军、枢密使、山南东道节度使,累任侍中兼中书令、护国军节度使,总揽政事。不通文墨,刚愎专断,力主削藩,诬杀宰相任圜等,在处理潞王李从珂的问题上与后唐明宗发生了意见分歧,受到皇帝嫌忌,调任河东节度使,以太子太师致仕。长兴二年(931年),李从璋亲赴河东,将安重诲诛杀。
2024/08/13
4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