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俊(?-1269年1月24日),原名仁俊,1263年改名俊。是高丽王朝时期武臣政权的领袖。
2024/11/12
4307
-
金俊(?-1269年1月24日),原名仁俊,1263年改名俊。是高丽王朝时期武臣政权的领袖。
2024/11/12
6697
-
林衍(?-1270年),高丽王朝时期武臣政权的掌权者。高丽元宗时期的权臣。
2024/11/12
8336
-
王禃(1219年—1274年),高丽王朝第24任君主(1260年—1274年在位)。原名倎,即位后改名禃,一度改名为钊,字日新,是高丽高宗王㬚长子。1259年以太子(世子)身份赴蒙古朝觐大汗蒙哥,转而谒见皇弟忽必烈,获取其信任,于是忽必烈即位后对高丽采取怀柔政策,结束了高丽蒙古战争。王禃于1264年亲朝蒙古,但因受制于权臣金俊而无所作为。1268年,林衍在王禃旨意下诛杀金俊,翌年又废黜王禃,另立安庆公王淐。以此事为契机,蒙古加强了对高丽的干涉,王禃以蒙古为后盾恢复王位,推翻武臣政权,出水就陆,还都开京;蒙
2024/11/12
7274
-
王㬚(1192年2月3日—1259年7月21日),高丽王朝第23任君主(1213年—1259年在位)。初名(日真),1217年改名晊,后改名㬚,字大明,又字天祐,父为高丽康宗王祦。他在位时是武臣政权的傀儡,除了最后一年时间外都处于崔氏政权的控制下,毫无实权。当时高丽内忧外患丛生,尤其是遭遇了蒙古帝国的多次侵略,使他在权臣崔瑀的胁迫下迁都江华岛以躲避蒙古。他任内还重雕了被蒙古烧毁的高丽大藏经,成为流传的韩国瑰宝。死后庙号高宗,谥号安孝,葬于洪陵,1310年被元朝追谥忠宪。他是高丽王朝在位最久的国王。
2024/11/12
7915
-
崔怡(?—1249年),高丽王朝武臣政权领袖,崔氏家族第二代独裁者。原名瑀,本贯牛峰,于1219年接替其父崔忠献而掌权,任内设立“政房”,强化崔氏家族的统治。1231年遭遇蒙古入侵,高丽战败,向蒙古称臣。崔怡为了躲避蒙古压迫,乃利用蒙古人不习水战及四处征伐而无法专顾高丽的特点,于1232年挟持高丽高宗迁都于江华岛,并下令重雕高丽大藏经以祈祷击退蒙古。1234年受封晋阳侯,后升为晋阳公,官拜中书令,1249年去世,传位于庶次子崔沆,谥号匡烈。
2024/11/12
9920
-
东辽(1213-1269)为金朝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所建立的反金政权。1212年,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的后人耶律留哥反金自立,1213年称辽王,史称东辽。借鉴辽东汉人建立的临海国灭亡的教训,东辽长期依附蒙古,并受大蒙古国控制。1269年,忽必烈撤藩,东辽亡。
2024/11/12
2339
-
王韺(1181年—1237年),高丽王朝第21任君主(1204年—1211年在位)。字不陂,原名渊、惪,是高丽神宗之子。1200年被册立为王太子,1204年继位。任内因不甘心受权臣崔忠献的摆布,参与暗杀崔忠献的行动,失败后被崔忠献所废,但未遭杀害。死后庙号贞宗(后改熙宗),谥号诚孝,葬于硕陵。
2024/11/12
8824
-
崔氏政权是朝鲜历史上王氏高丽时期的武人政权。由崔忠献建立,通过高丽王室统治高丽国达60余载。
2024/11/12
2158
-
崔忠献(朝鲜语:최충헌,1149年-1219年),高丽王朝中期权臣,武臣政权的独裁者,原名鸾,牛峰(今朝鲜黄海北道金川郡牛峰面)人。在崔忠献的青年时代,高丽已开始了武臣专政的局面,而他本人也起家武人,自1196年起成功控制了高丽政权,一直至到去世,掌权长达二十多年,他的子孙继承权力,展开了朝鲜半岛历史上长达六十余年的“崔氏政权”的统治。崔忠献以专横作风进行管治,同时又以“封事十条”作为施政纲领,革除时弊,整顿秩序,对高丽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2024/11/12
8476
-
李义旼(?-1196年),高丽王朝时期武臣政权的第四位独裁者。1183年庆大升暴死后,李义旼掌握大权。他统治高丽13年之久,直到1196年被崔忠献杀死。他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位贱民出身的执政者。自称越南李朝皇族后裔的韩国旌善李氏的族谱记载李义旼是其祖先,但此说可信度较低。
2024/11/12
3730
-
赵位宠之乱,高丽西京留守赵位宠,利用西京僧人妙清叛乱初平,社会动荡之机,制造首都开京两班企图杀害西京民众的谣言,煽动民众,于1174年(高丽明宗四年)9月,发动叛乱,岊岭以北之西北地区40余城民众纷起响应。
2024/11/12
7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