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高句丽时期短暂的标志(901年— 918年)。后高句丽是新罗贵族弓裔在朝鲜半岛建立了分裂政权。899年,弓裔起兵反对新罗。901年建都开城。弓裔宣称复兴高句丽,定国号高句丽,史称后高句丽。高句丽疆域北及平壤,南至尚州。后高句丽904年建国号摩震。905年又改国号为泰封。918年被部将王建的王氏高丽所灭。
2024/11/12
3900
-
元昌王后(원창왕후),是高丽王朝太祖王建的祖母。高丽建立后,王建追封祖母谥号元昌王后。
2024/11/12
9420
-
后三国(892年-936年)是朝鲜历史上的时代划分之一,《高丽史》开篇即定后三国之说,后世史家多以后高句丽,新罗,后百济为后三国。始于892年农民出身的甄萱起兵,同一时期新罗王族后裔弓裔亦建立泰封国导致已衰弱的新罗分裂,终于936年高丽再度统一朝鲜半岛。
2024/11/12
6218
-
甄萱(867年—936年),朝鲜半岛后三国中后百济的建立者(900年—935年在位)。
2024/11/12
7260
-
金曼(868年?—897年),又名坦、曼宪,即新罗真圣女王,新罗第51代君主(887年—897年在位)。她是新罗景文王金膺廉之女,宪康王金晸与定康王金晃之妹。是新罗继善德女王、真德女王后第三位女王,也是朝鲜半岛历史上仅有的三位女王之一。她在位时,新罗爆发元宗、哀奴起义,各地豪强纷纷割据自立,新罗开始分崩离析。乾宁四年(897年)禅位于侄子金峣,同年去世,谥号真圣。
2024/11/12
2089
-
医难是医疗灾难的简称,是指医院(尤其是民办医院)非法行医,医疗诈骗,误诊,延误诊治,隐瞒医疗风险,过度医疗,违反法律和正常诊疗规范等行为而造成了就诊者不该死亡而死亡,不该残疾而残疾的情况。过去常常以医疗事故来统称医患纠纷中患者权益被侵害的情况,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医疗事故只是单指医生无意中的过失造成的患者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而目前发生的医疗纠纷有很多是医生为了利益故意违反法律或诊疗规范而为之,已经不能称之为医疗事故,而应该称之为医疗诈骗行为了。而当就诊者或者亲属受到死亡或残疾的严重后果之后,往往被
2024/11/12
3610
-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整个医学最本质的内涵是医方与患方的关系。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方”已由单纯的医务人员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全体机构和人员;“患方”也由单纯的求医者扩展为与求医者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
2024/11/12
5253
-
医乃仁术是指医学的本质特征是道德,强调医生应当富有对患者的关怀、爱护和同情之心,是对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的高度概括。这一概念源自中国古代医学,强调医学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中华医药学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讲:“医乃仁术。”这在几千年来中华医药学中不断涌现的民族良医中以及医药学思想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2024/11/12
4681
-
《家庭用药》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由中科院主管和主办的唯一一本医药类科普杂志。自创刊以来,杂志始终坚持“依靠专家,面向百姓,传播医药科普保健知识”的办刊宗旨,主要内容均是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药学专家亲自撰稿,为中老年读者及各类慢性病患者的日常保健和求医问药提供实用信息和权威指导。
2024/11/12
6889
-
效果论亦译“结果论”。是一种片面强调效果的道德评价理论。与“动机论”相对。认为人的行为善恶取决于效果;判断或评价行为的善恶,无须考察动机,只要看它的效果。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志功之辩中,王充主张“功用”,叶适认为“既无功利,而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以及戴震道德乃“人伦日用”之说等,都带有效果论的倾向。在西方伦理学思想史上,效果论以英国边沁和J,S,穆勒的“功利主义”为著称。此外,代表人物还有美国梯利、德国鲍尔生等。J,S,穆勒认为:功利主义所主张的动机,虽与行为者的品格关系很大,但与这个行为的道德性无关
2024/11/12
7741
-
动机论,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根据的学说之一。动机论者强调,评价行为善恶的根据,只能是或主要是行为的动机。在他们看来,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出于一定的动机而是发生的,并且是受这一动机支配的,因此,判断行为的善恶,只能以行为的动机为根据,至于行为的后果如何,即是无关紧要的。在中国思想史上,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孟子是动机论的最早代表,汉代的董仲舒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春秋繁露》)的思想。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I·康德是动机论最著名的代表。他认为,道德行为的善完全出自善良意
2024/11/12
3034
-
目的与手段,人类自觉的对象性活动中两个互相联系的因素。目的是活动主体在观念上事先建立的活动的未来结果,它必须通过主体运用手段改造客体的对象性活动来实现。目的同时也是引起、指导、控制、调节活动的自觉的动因。它作为规律决定着主体活动的方式和性质。手段是实现目的的方法、途径,是在有目的的对象性活动中介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尤指实现目的的工具和运用工具的操作方式、活动方式。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实现一定的目的,是人类自觉的对象性活动的一个根本特点。
2024/11/12
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