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就粟 编辑

中国古代救助灾民的一种措施

移民就粟,是调粟 的一种,即把灾民迁移到产粮区、丰产区。中国古代交通不便,将大量救灾粮运送到灾区极其艰难。因此,移民就粟为历代粮食流通最普遍施行的办法。《周礼·地官·大司徒》载:“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这是移民就粟救荒的最早记述。秦以后,历代经常施行。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迁移平原灾民二十万到茂陵。晋嘉平四年(252年),关中饥,宣帝表徙冀州农夫五千人佃上郯(今甘肃天水市境)。北魏神瑞二年(415年),庄稼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帝因饥将迁都于邺,用博士崔浩计乃止,最后分简尤贫者就食山东。至隋唐,移民就粟具有了移北民而就南粟的特点。

下一篇 将相

上一篇 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