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江源生态旅游区 编辑
闽江源生态旅游区位于福建省建宁县东南部,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金铙山,总面积130.22 Km,是武夷山脉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栖息地和珍贵的物种基因库,森林覆盖率达95%,是福建“母亲河”千里闽江正源头。当年徐霞客沿武夷山脉云游到此,看到如此美丽的胜景,脱口吟出:“武夷胜景甲天下,金铙东南第一窥。
中文名:闽江源生态旅游区
外文名:EcologicalTourism Zone in Minjiangsource
地理位置:福建省建宁县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早07:00—下午14:30
景点级别:国家AAAA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自2018年10月1日起60元
占地面积:130.22 km²
著名景点:高峰古道、雌雄双瀑、古栈道、金铙山索道
植被类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巍巍金饶
闽江源生态旅游区
秀起东南第一巅
闽江源生态旅游区
于福建境内海拔最高的小木屋内入住,清晨可赏日出观云海;乘坐福建最长高山缆车,翻越四座大山感万峰竞翠之美;漫步枯叶满地、长满青苔的林间小径,邂逅充满负氧离子的雌雄双瀑区;行走于八闽最高峰的“腰带”之上,体验凌空飞舞之境......投身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奇幻清新之旅,非闽江源生态旅游区莫属。
生态休闲景区
闽江源生态旅游区
这些年,闽江源生态旅游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全面提升、完善景区内自然景观的配套工程,规划建设了福建最长高山缆车、白石顶“腰带”——凌空栈道、时空隧道等,让游客得以轻松游览八闽首峰。在基础设施方面,金铙山景区坪岗酒店游客已可入住,缩短游客前往金铙山的距离。此外,还从景区入口处修筑了平坦的盘山公路,连接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金铙山主景区。
日前,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闽江源生态旅游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进一步促进闽江源生态旅游区树立品牌,提升知名度,推动建宁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记者了解到,在获批为国家4A级景区后,闽江源生态旅游区将规划更大的发展版图,今后将发展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服务景区。
金铙山白石顶景区
闽江源生态旅游区
景区内的石蛋群地貌属全国罕见,4平方公里高山原生种群杜鹃花群落也是全省唯一。这里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有山花浪漫,夏有林木苍翠,秋有冰凌雾松,冬有白雪皑皑,特别是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100000个,是个天然的大氧仓。这里乃城市之郊,尘世之外,离凡尘最远。
简介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中段,建宁县境内东南部,东至泰宁县界,西至伊家乡兰溪村汪家铺,南至均口镇台田村山洋浆,北至金溪乡高峰村平坑,面积13022公顷,其中,核心区(包括金铙山、鸳鸯湖和闽江源头核心区)4633公顷,缓冲区3441公顷。2001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武夷山脉中段重要的生物区系组份、大面积的钟萼木和南方红豆杉原生种群、独特的生物群落类型和福建闽江正源头森林植被,属“野生生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旅游路线
飞瀑
保护区中,除了原始的自然景观,还有人工修筑的木板桥、小木亭,别有一番意境。不远处,听到了潺潺流水声,原来不远处就是瀑布区。据介绍,该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0000个/cm3,每一口都是润透、清新的空气。雌雄双瀑各具特色:大际面瀑布,水量充足,声震数里,溅起飞沫如烟如雾,飘至百米以外,望瀑布似银河泻落,故有“星汉流珠落九天”之句;千层崖瀑布,远远看去那瀑布像一条洁白的玉带,搭在几百米高的断崖上,从天而降,使人如入仙境。
闽江源生态旅游区
优越的生态环境
本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区域优势,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保存较为完好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这些表明,在这里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尤其是建设闽江正源良好的生态系统对保护母亲河--闽江意义重大。
1、植被的典型性和闽江源头保护。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孕育出种类丰富的生物资源、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这里的天然森林植被——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干扰相对较少,至今保存较好。无论群落类型、区系特征、种类组成、分布区域都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特征。武夷山脉绵延530km,雄峙福建省西北部边境,在武夷山脉现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是武夷山脉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格局的一种补充。同时,区内的严峰山因其为我省母亲河——闽江的正源头而名闻瑕迩。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保护闽江水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独特的价值。
2、生境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独特性。金铙山海拔高达1858m,其山体高大,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分布。主峰白石顶奇峭、峻拔、山幽林密,峰顶平圆坡缓,禾草萋萋,云腾雾涌,变幻多端,构成一幅意境独特的画卷。本区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其天然植被以及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珍禽异兽和珍稀濒危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之地。在该区发现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36种。主要有南方红豆杉、香果树、伯乐树、鹅掌楸、凹叶厚朴、闽楠、浙江楠以及仅在建宁有分布的建宁椴、建宁金腰等,许多胸径达1m以上的古树名木如鹅掌楸、柳杉、南方红豆杉、银杏、香榧、花榈木等,稀有的南方红豆杉群落、柳杉群落、吊钟花群落、红楠群落、香果树群落等。保护区内分布的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豹、鸢、蟒;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有短尾猴、猕猴、穿山甲、豺、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鸳鸯、苍鹰、鹰雕、虎纹蛙等;省级重点保护的有豹猫、毛冠鹿、棕鼠、红喉潜鸟、黑喉潜鸟、小壁虎、苍鹭、大白鹭、白鹭等。这些无不体现出本区动植物的独特性。
3、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本区虽然平均海拔较高,但地势高低悬殊,最高处1858m,最低处仅250m,相差达1608m。保护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在其控制下,形成许多纵横交错的幽深断裂谷,高山深谷地貌十分明显,许多地方巨石裸露、石砾连绵,母岩分化和成土过程较为缓慢,土层较为浅薄,因此,植物和森林群落演替进行得十分缓慢,现有的许多群落类型均经千百年沧桑才得以形成,一旦这些森林植被遭到破坏,采伐迹地水土流失加剧,水源涵养作用减弱,生态系统平衡的失调,植被将逆行演替,而区内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将遭灭顶之灾。
4、生物多样性。本区地形复杂,溪流纵横、山峰林立、山势陡峭,层峦叠翠,相对之差千余米,多样的小地形,促成区域性水热资源的重新组合和配制从而产生不同的小气候、小生境。生境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种群和群落类型的多样性。据不完全统计,本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63 科1054种。其中蕨类植物28科78种;裸子植物7科15种;被子植物128科961种。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食用植物,芳香油料等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有138科720种以上。脊椎动物有兽类7个目16个科31种,鸟类15个目34个科116种,爬行类3个目11个科46种,两栖类2个目7个科25种,鱼类5目8科20种,及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达1090多种,蛛形纲、信足纲、昏足纲、寡毛纲的种类,水生浮游动物的种类也十分丰富,真菌达8科12种。
5、森林植被的天然性。本区不少地域地处偏僻,山高路险,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一些边远地区甚至人迹罕至,至今仍保存着半原始状态的天然森林植被。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少,区内生境优良,资源丰富,成为各类生物生长繁衍的良好栖息地和避难所,并充分显示出天然性。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所具有的典型性、独特性、脆弱性、多样性以及天然性使其具备了很高的科学意义和保护价值,并在众多的自然保护区中独树一帜。
6、保护区面积的适宜性。保护区面积13022公顷,其中核心区4633公顷,缓冲区5216公顷,实验区3173公顷。面积集中连片,三大块核心区间设有生物走廊,功能区划力求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001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陈寅山、刘剑秋等专家对闽江源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并整理资料,形成系统的资源本底情况,编制完成详细科考报告和总体规划,同时也收集到部分标本材料。2002年5月厦门大学林鹏院士等专家对闽江源自然保护区进行进一步的综合科学考察及总体规划,届时将形成更系统、更完整、更权威的相关资料,促进保护区的建设与科研活动。
7、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金铙山海拔1858米,素有“秀起东南第一巅”的美称。山中的千年古刹报国寺、石燕岩庙和鸳鸯湖渡假村,具丰富人文和休闲氛围。在保护区内,山奇石秀,泉涌瀑飞,林幽鸟鸣,云蒸霞蔚。石水林花的神奇组合,构成了动人的自然景观,朝看云海,吞云吐雾林披絮,暮观夕阳,飞霞流丹山抹金,山中气象万千,妙不可言。山脚下一派田园风光,盛夏时节,莲叶翻卷如碧波荡漾,荷花怒放似红绸飘拂,黄花梨硕果累累,清香四溢,连空气中也充满了甘甜。这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原始美和山民古朴好客民风,引来游人络绎不绝,成为人们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同时也教育游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
闽江源生态旅游区
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由省林业厅组织的《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通过了省林业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评审组专家深入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小溪口和报国寺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观看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风光影像资料,并听取了总规编制单位福建省林业规划设计院对规划文本的介绍,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集山水、森林、湿地、文化于一体。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详实,较好地贯彻了建宁打造“闽江正源第一城”和“生态旅游休闲城”的发展战略,并与建宁县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对提升建宁旅游产业具有指导价值。
建宁县闽江源省级森林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成为我省第2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闽江源省级森林公园2005年11月经福建省林业厅批准设立,森林公园总面积1182.52公顷,由双门石景区、小溪口景区、桃梨园景区、报国寺景区等4个景区组成,是集生态保护和旅游休闲、观光度假、探源访幽、运动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佛教文化
闽江源生态旅游区
自古以来,山因古寺而添色,寺因名山而增辉。金铙山因有报国寺而增加了不少人文价值和历史的厚重感,尤其是增添了金铙山的禅宗意境,从而使金铙山多了几分诱人和神秘。
闽越文化
金铙山原名大历山,又名太弋 山。据说,闽越王无诸及越王勾践的第十三代曾孙,晚年很爱围山打猎,有一次来到建宁的太弋山白石顶打鹿,遗失他的金铙一面,落在了金铙山上,每到夜晚的时候,金铙就会发出光芒,当地的居民捡到后觉得是个吉祥的物品,就把这座山改名为金铙山。
闽越国在无诸的治理下,国家太平,经济繁荣。据说,闽越王无诸每年都要到太弋山(即金铙山)校猎,狩猎的同时,他还巡视地方吏治,了解当地民情,帮助太弋山百姓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使当地百姓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无诸校猎,为金铙山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有闽王桥、试剑石、贵妃池、分封台、金铙佛光等。一些传说故事如无诸祈雨仍在坊间流传。相传,有一年闽越王无诸校猎到太弋山(金铙山),适逢百年一遇的大旱,只见河道干涸,庄稼枯萎,百姓祈雨,久无甘霖。无诸深感百姓疾苦,于是也加入祈雨。可是连求三日,滴雨未见,无诸焦急,拔出宝剑刺向左臂。闽越王的血流入祭器,惊动了老龙王,一查原来是九龙治水,龙多不管事。大怒的老龙王赶紧亲自来到太弋山为周围百姓呼风唤雨,降下甘霖。此后,太弋山方圆几百里一直都是风调雨顺,物阜民安。后来当地百姓为了感谢闽越王无诸和老龙王,于是在太弋山一侧的岩壁下建了一座龙王庙,并在庙门上刻下对联:虎为听经常拜佛,龙来归钵恰朝王。直到今天,龙王庙依然香火不断。
建莲文化
建宁莲子
闽江源生态旅游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