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介子 编辑
1944年,法国物理学家们在研究宇宙射线时,注意到一种云雾室径迹,它表征了一种新粒子,其质量大约为电子质量的1000倍,因此大约为质子重量的一半,后来在1947年再次发现了这种径迹,它通常与一种称为π介子的粒子结合产生。这种未知粒子以及π介子显然是在宇宙线凿子撞击原子的同时形成的。这两种粒子在形成之后就各自朝不同的方向移动,而留下一个V形径迹,因此被称作“V事件”,其中的重粒子就称为“V”粒子。
但是,后来发现V事件是很常见的而且所有的V事件都含这种特殊的粒子。因此必须找到一个新的名称。由于新粒质量介于质子和电子之间,它就属于介子族。为了将它与其他介子区分开来,就称它为“K介子”,也称为“Kaon"。
K介子非常不稳定,其寿命只有一亿分之一秒左右,然后它会以6种不同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分裂,而形成更小的介子。K介子的不同分裂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K介子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分裂:它使得一种称为“宇称”的物理量既可以为奇的,也可以为偶的。而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粒子发生任何变化时,其宇称必须或者优质为奇,或者保持为偶。在K介子发生分裂的情况下,致函发现宇称可以是奇的,也可以是偶的,这就导致了物理学理论的某种很重要的变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