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时 编辑
少时,少(shǎo)读三声,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译为“一会儿”。
词语释义
少时1
这里少(shǎo)读三声,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译为“一会儿”
①: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其二》: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又名《报任安书》):我与将去,少时,卒来。
③:班固《汉武故事》:孝武皇帝巡游四方,其暇少时,忽现倾国倾城者,乃钩弋夫人也。
少时2
这里少(shào)读四声,古代现代均用过,译为“小时候”或“青春的时候”。
①:袁枚《黄生借书说》: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②:《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③:苏轼《宝绘堂记》(又名《王君宝绘堂记》):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④:《三国志·吴书九·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
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⑥: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⑦:贺铸《阳羡歌》: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清净功名话。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