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流 编辑
商品流是指商品的物质形式在地域上的运动。是国际间或地区间经济协作和地域分工的物质表现形式。厄尔曼(E.L.Ullman)对商品流的地理研究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他认为存在3种产生商品流的机制:①互补性。即两地区间贸易需求和供应模式的互补。
商品流的3种可能性,一是潜在互补性,反映不同地区自然资源、文化景观和政治体制的差异,根据比较利益法则可能会导致区域专业化和交换;二是可能互补性,即生产能力在一个区域内出现剩余并在另一区域出现匮缺;三是实际互补性,一个区域通过专业化生产出现剩余产品而供应另一区域的需求;②可传输性。包含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它能否支付长距离运输的成本;商品本身的特性如易腐性、危险性、易毁性等;与地表相关的特性如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和人为环境(交通运输设施);③介入机会。借鉴斯托夫1940年研究移民时使用的概念,厄尔曼更多地考虑了距离的影响。商品流研究还包括商品流动的数量、种类、价值、流向、距离等。特别是要研究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中起重要影响的粮食、工业原料、煤炭、石油、重要矿物资源、主要工业产品等商品的国际或区际流动的机制、条件。在商品流研究上已成功地运用了一系列数学分析方法,包括线性规划、区际投入产出分析、最大熵概念、马尔柯夫链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