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兰道 编辑
满语“依兰哈喇”的简称
依兰,为满语“依兰哈喇”的简称。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清廷批准,裁撤三姓副都统,设置东北路兵备道。
清末和民国前期,吉林省下设的二级政区。
道署驻三姓城(今依兰县城)。管理依兰、密山、临江(今同江)一带边务,办理依兰等处关税事宜。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1月,将东北路兵备道改为东北路道,道员改称观察使。1914年6月,按《各省所属道区域表》,将东北路道改为依兰道,观察使改称道尹,道尹公署驻依兰城。管辖依兰、桦川、富锦、同江、绥远(今抚远)、饶河、虎林、密山、穆棱、方正等10县,后又增设勃利、宝清2县。至1928年底,全道共辖12县。1929年2月,按照东北政务委员会裁撤道区的决定,撤销依兰道,原道属各县由省直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