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利支丹 编辑
吉利支丹(キリシタン)是日本战国时代、江户时代乃至明治初期对日本天主教徒的称呼。“吉利支丹”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最早指的是信仰基督教的信徒,后来专指使用日本语的基督徒。
吉利支丹
吉利支丹
文禄庆长两战后,在日被抑留朝鲜人多数,改宗吉利支丹。
江户时代后,幕府于1613年发布禁教令,将天主教大名有马晴信处死,高山右近流放菲律宾。此后,幕府对天主教徒进行迫害,将他们蔑称为“鬼利死丹”。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之后,为避纲吉之讳,改称为“切支丹”,蔑称“切死丹”。
1637年,九州地区爆发岛原之乱,被幕府镇压。幕府对支持天主教的人士进行搜捕,而天主教徒的活动亦转入地下。
如今,“吉利支丹”一词一般作为对当时天主教大名或者伪装放弃天主教信仰而在地下秘密活动的人士(隠れキリシタン)的称呼,日本天主教徒往往不会自称“吉利支丹”。尤其是当年被江户幕府迫害最为严重的长崎县一带,因“吉利支丹”一词的历史原因,被天主教徒视为侮辱性称呼。
吉利支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