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植(?~1126年),改名李良嗣,赐姓赵,燕人,官至光禄大夫。马植本是辽人,献策北宋联金灭辽,并达成"海上之盟"。然而宋、金之间的直接接触,也暴露了北宋的衰弱,随后金兵大举南下,直至"靖康之耻"。马植是宋金结盟之始作俑者,后人常将宋金战争的爆发甚至北宋灭亡的原因归咎于马植。但马植与宋金战争之关系具有争议性。
2024/08/10
4517
-
蔡翛(xiāo),北宋人,仙游人,蔡攸弟,初以恩泽为亲卫郎,秘书丞。后担任礼部尚书,父蔡京,兄蔡攸。靖康元年(1126年),谣传宋徽宗将复辟,蔡攸、蔡翛兄弟二人合谋迎合,事情败露,二人皆被斩杀。
2024/08/12
3266
-
安惇(1042年-1104年),字处厚,广安军(今四川广安)人,中国北宋末年官员。安惇上舍及第后,任成都府教授,升监察御史。绍圣年间(1094年),官谏议大夫。时章惇与蔡卞利用文及甫寄邢恕书信,构陷同文院谤狱,蔡京与安惇查治,诬陷司马光、刘挚、梁焘等人将谋废立,迁御史中丞。安惇又用蹇序辰议,审阅元祐诸臣陈说新法不便书牍,被祸者七八百人。安惇于宋徽宗时,以宝文阁待制知谭州(今湖南长沙)寻放归田里。蔡京为相后,安惇复任兵部尚书、同知枢密院。崇宁三年(1104年),安惇去世。
2024/08/12
3063
-
王抃,初为国信所小吏。金人求海、泗、唐、邓、商、秦地,议久不决。金兵至,遣抃往使,许以地,易岁贡为岁币而还。乾道中,积官至知阁门事,帝亲信之。金使至,议国书礼,不合,抃以宰执虞允文命,绐其使曰:“两朝通好自有常礼,使人何得妄生事,已牒知对境。”翌日,金使乃进书。帝以为可任,遣诣荆襄点阅军马。
2024/08/12
5834
-
弭德超,沧州清池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人。北宋大臣。早年服侍晋王赵光义。宋太宗即位,候补供奉官。历任酒坊使、杭州兵马都监、镇州驻泊都监,诬告枢密使曹彬后,出任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内心不得志,冒犯皇帝和同僚,坐罪流放琼州,禁锢而死。
2024/08/12
7285
-
董宋臣(?~1264),宋理宗朝宦官,是理宗的贴身内侍,善逢迎,很得理宗的欢心。淳祐中,以睿思殿祗候特转横行官。
2024/08/12
2195
-
关礼[1],高宗朝宦者。淳熙末,积官至亲卫大夫、保信军承宣使。孝宗颇亲信之,后命提举重华宫
2024/08/12
3924
-
王德谦,初为嘉邸都监,颇亲幸。孝宗大渐,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宫。黄由时为王府赞读,奏请嘉王诣重华宫问疾,既得旨,德谦固请覆奏,王斥之,遂行。孝宗崩,王在丧次,中外汹汹,王以告直讲彭龟年。龟年以为建储则人心安,须白中宫乃可。即谕德谦奏之皇太后,德谦不敢,强之,既而无报。
2024/08/12
2695
-
陈源,淳熙中提举德寿宫,颇有宠。俄带浙西副总管,给事中赵汝愚言:“内侍不当干军政。”遂罢。源恃恩颛恣,本宫书史徐彦通者为源掌家务,不数岁,官至经武大夫;甄士昌,源厮役也,工理发,奏补承信郎;又补临安府都吏李庚以官,使之窥伺府事。孝宗闻而恶之。
2024/08/12
4344
-
康履(?—1129)南宋宦官。初为康王府都监,曾从康王 赵构 (即高宗)使金营,后主管大元帅府机宜文字。高宗即位,恃宠用事,凌忽诸将。迁内侍省押班。扬州之变,从高宗逃往杭州,犹射鸭观潮为乐。苗刘之变时被腰斩。
2024/07/30
1519
-
杨戬(?—1121年),宋徽宗赵佶时期的宦官。宋徽宗即位后,非常宠信杨戬,任命他为彰化军节度使,最后官至太傅。杨戬在京东西路和淮西北路等地区的州县,逼迫百姓租佃废弃的堤堰,还有荒山退滩、河水淤积之处,增收租赋,水旱之灾害也不进行蠲免,当地百姓深受其害。死后,宋徽宗追赠其为太师、吴国公。靖康初年,宋钦宗下诏追夺对杨戬所赠的官。在宋人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描写杨戬陪同宋徽宗微服私访,寻花问柳。
2024/08/12
9897
-
雷允恭,开封人。初为黄门,颇慧黠,稍迁入内殿头,给事东宫。
2024/08/12
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