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绍雍:胡名臬捩鸡,是李克用、李存勖的部将,与周德威并称。后晋时期追尊皇帝。
2024/08/12
8996
-
后唐明宗李嗣源(867年10月10日~933年12月15日),小字邈佶烈,称帝后改名李亶,沙陀族。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养子。中和四年(884年),李嗣源在汴州上源驿救护李克用,从此受到李克用赏识。李嗣源在与后梁的争战中屡立战功,被授予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加同平章事。同光元年(923年)十月,李嗣源率先攻入汴梁,灭了后梁。后唐建立后,李嗣源受到猜忌。同光四年(926年)二月,赵在礼为首的魏博戍卒哗变于贝州,李嗣源受命平叛,军队再度哗变,拥李嗣源为主。后唐庄宗
2024/07/30
5057
-
李从厚(914年12月17日-934年4月),小字菩萨奴,太原府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后唐第三位皇帝,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旧五代史·唐闵帝纪》记载为第三子,《新五代史·本纪·唐本纪第七》记载为第五子),生母为昭懿皇后夏氏。李从厚自幼便深得李嗣源的宠爱,历任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天雄节度使等职,加授中书令(宰相)荣衔,被封为宋王。长兴四年(933年)被召回洛阳,在李嗣源的灵柩前即皇帝位。应顺元年(934年),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叛乱,攻至洛阳称帝,废李从厚为鄂王。李从厚逃至卫州
2024/08/12
7880
-
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一般被称为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3日在位)。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并于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后,被召回宫中,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为“二圣”,参预朝政。高宗去世后,她以皇太后身份,于唐中宗、唐睿宗朝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称“
2024/07/19
2741
-
朱温(852年12月5日~912年7月18日),即后梁太祖,唐僖宗赐名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宿州砀山(今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人,后梁开国皇帝(907年6月5日—912年7月18日在位)。朱温早年追随黄巢,征战岭南等地。黄巢在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朱温先后任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同州防御使,与唐朝军队交战。中和二年(882年),朱温以同州防御使降唐,归附唐军王重荣、杨复光部,被唐僖宗任命为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后升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后在中原之地,与李克用、时溥等一起镇压黄巢,并招降黄巢余部。黄巢死后,朱温以汴
2024/07/20
2140
-
宇文阐(573年8月1日~581年7月10日),原名宇文衍,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北周王朝末代皇帝(579年4月1日—581年3月4日在位)。周宣帝宇文赟长子,母为天大皇后朱满月。大成元年(579年),初封鲁王,后册立为皇太子。二月接受父皇传位,年号大象,以随国公杨坚为辅政大臣,拜为大丞相。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禅位大丞相杨坚,降封为介国公。开皇元年(581年),为隋文帝杨坚杀害,年仅九岁,谥号静皇帝,葬于恭陵。
2024/07/19
2581
-
高湛(537年~569年1月13日),小字步落稽,祖籍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北齐第四位皇帝。神武帝高欢第九子,母为武明皇后娄昭君。高湛仪表瑰杰,风度高爽,甚为高欢所喜爱。东魏元象年间,受封长广公。高洋创建北齐后,进爵长广王。后支持高演政变夺权,迁太傅、右丞相。皇建二年(561年)即位,改元太宁。在位期间,遣将击败北周、突厥,并御驾亲征解救了晋阳、洛阳。肆意诛杀宗室导致朝政日益混乱,社会处于动荡,国势日益衰败。颁布《大齐律》,开创了“重罪十条”至隋唐演变为“十恶不赦”,封建五刑制也得以初具雏形,使其
2024/08/05
5828
-
元恪(483年~515年),出生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鲜卑族。北魏第八位皇帝。孝文帝元宏次子,母为文昭皇后高照容。元恪风度翩翩,容貌俊美,雅性简朴,喜怒不形于色。太和二十年(496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元宏驾崩,元恪即皇帝位,由咸阳王元禧、尚书令王肃等六人辅政,元恪受制于辅政诸王。景明二年(501年),元恪联合将军于烈扳倒专政的咸阳王元禧等辅政大臣,正式亲政。在位期间基本遵循孝文帝迁都洛阳、厉行汉化的大政方针,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先后诛杀元禧、元勰、元愉等宗室亲王,削弱宗
2024/08/11
6309
-
元诩(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宣武帝元恪次子,母为宣武灵皇后胡氏。北魏第九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永平三年(510年),元诩生于洛阳宣光殿,延昌元年(512年),被立为太子。延昌四年(515年)6岁的元诩继位,高阳王元雍与任城王元澄专政。而后其母太妃胡氏除掉太后高英,临朝听政,重用贤臣元怿匡辅朝政,遣使询问民间疾苦,派兵平定大乘教起义,击败梁武帝萧衍,收复硖石领土,吞并南梁弘化郡,扩大北魏疆域,使得“天平地成,四海宁乂”,北魏达到极盛时期。然而大兴土木,在京师
2024/08/11
2467
-
拓跋弘(454年8月14日~476年7月20日),别名第豆胤、万民,出生于阴山,鲜卑族。北魏王朝第六位皇帝(465年6月21日~471年9月20日在位)。文成帝拓跋濬长子,母为文成元皇后。拓跋弘聪明睿智,机敏颖悟。太安二年(456年),拓跋弘被册立为皇太子。和平六年(465年),拓跋弘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崇文重教,喜玄好佛,禁止滥杀牲畜,重视农业生产。南击刘宋,夺得青、徐、冀、兖及淮西之地。皇兴三年(469年),立长子拓跋宏为皇太子。皇兴五年(471年),欲将皇位禅让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遭到群臣极力反对。后
2024/08/05
5527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小字佛厘、佛狸伐。出生于平城东宫(今山西省大同市),鲜卑族。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423年12月27日~452年3月11日在位)。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泰常七年(422年),拓跋焘受封泰平王,官拜相国、大将军,后被立为皇太子。次年继位,四出征伐。他先亲征大夏,克长安、统万,生擒夏主赫连昌;继攻平凉,驱逐赫连定。太延二年(436年),取龙城,灭北燕。太延五年(439年),取凉州,俘北凉主沮渠牧犍。屡次出兵击败柔然、高车、吐谷浑,采取镇抚兼施之策
2024/08/07
3100
-
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拓跋涉珪,云中郡盛乐县(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人,鲜卑族。北魏王朝开国皇帝、军事家、政治家。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母为献明皇后贺氏。建国三十四年七月甲戌日(371年8月4日),拓跋珪出生于参合陂北部。建国三十九年(376年),代国灭亡,前秦宣昭帝苻坚采纳燕凤的意见,欲在拓跋珪成年后重新将其册封为代王,遂将年幼的拓跋珪安置在家乡,后随母献明皇后贺氏寄居独孤部首领刘库仁部落。登国元年(386年),趁乱复立代国,即位
2024/08/06
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