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童(1246—1293),蒙古扎剌儿氏。木华黎四世孙。元世祖中统初,为宿卫长。至元二年(1265),任中书右丞相。十二年,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从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次年,被诸王昔里吉劫持。二十一年,获释归朝。同年十一月,复任中书右丞相。二十五年,屡上书求退,次年罢相,掌宿卫。(概述内图片来源)
2024/08/13
5654
-
石盏女鲁欢(?-1233年),女真名石盏十六,女真族,金代末期将领。石盏女鲁欢初任河南路统军使,兴定三年(1219年)任元帅右都监,行平凉元帅府事。驻守平凉,防备西夏。其后升任昌武军节度使,再回河南路任职。在两地任职期间,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的军备建议。正大九年(1232年)二月,石盏女鲁欢以行枢密院事的身份镇守归德。蒙古大将忒木泬率大军围攻归德,石盏女鲁欢先派兵偷袭炮轰蒙古军,极大振奋了城中军民的士气,使得归德城在蒙古兵日夜围攻之后屹立不倒,最终迫使忒木泬退兵而去。石盏女鲁欢因功升为总帅,佩金
2024/08/13
8183
-
杜重威(?-948年),因避晋出帝石重贵之讳,又名杜威,祖上为朔州人,大约在唐末迁居到太原。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臣。杜重威为石敬瑭之妹婿,石敬瑭建立后晋之后,以杜重威为舒州刺史,掌管禁军。天福二年(937年),杜重威以平张从宾、范延光之乱之功,迁潞州节度使,加平章事,再转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天福六年(941年),因讨伐反叛的安重荣有功,升任成德军节度使。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契丹三次出兵后晋,杜重威均参与指挥抵御契丹的战役。开运三年(946年),再次挥师北伐的杜重威于恒州率全军投顺,致使后晋防线全面崩溃,契丹主
2024/08/13
2403
-
敬翔(?—923年),字子振,同州冯翊人,唐朝侍中敬晖之后,唐末至五代时期后梁大臣。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人称少年英才。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未中。黄巢入长安,敬翔逃至汴州,投靠同乡王发。后为朱温所识,敬翔跟随朱温前后共三十余年,朱温对其言听计从,敬翔本人也“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得休息”。唐昭宗封敬翔为检校右仆射、太府卿,赐号“迎銮叶赞功臣”。朱温称帝后,改枢密院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知枢密院事。为光禄大夫、行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封平阳郡侯。乾化二年六月,朱温病重,召敬翔至病榻前受顾托命
2024/08/13
6427
-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中尉崔琰从弟。出身清河崔氏南祖。在曹操平定冀州时被授为坞县县长,迁冀州别驾、丞相掾属。曹操成为魏王后,担任魏国御史中丞。魏文帝即位后,历任尚书、幽州刺史、河间太守、鸿胪卿。魏明帝即位后,授光禄勋、司隶校尉,累迁司空,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244年),去世,谥号“孝”。崔林的家族后代,衍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大族“清河崔氏”。
2024/08/13
8656
-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圉镇镇)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据曹爽大营,以假节行大将军事。数年后荣升太尉,进爵安国侯。景元四年(263年)卒,享年九十岁,谥号元侯。高柔仕于曹操及曹氏五位皇帝,几乎横跨整个曹魏历史,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衰。
2024/08/05
7638
-
韩暨(jì)(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汉韩王韩信的后代。韩暨早年被举为孝廉,屡辞公府辟命。后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宜城长,丞相曹操平定荆州后,又转为丞相士曹属、乐陵太守、监冶谒者等职。在监冶谒者任内,推广使用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因功加拜司金都尉。后封宜城亭侯,又升任太常,进封南乡亭侯。晚年因年老逊位,拜太中大夫。景初二年(238年),升任司徒。不久后逝世,年八十,谥号“恭”。
2024/08/05
5008
-
陈球(118年-179年),字伯真。下邳郡淮浦县(今江苏涟水西)人。东汉时期大臣,广汉太守陈亹之子。陈球出身世宦之家,少时博览儒学,熟悉法令,先被举为孝廉,历任郎中、尚书符节郎、繁阳县令等职,为政有能名。后受太尉杨秉举荐,任零陵太守,平李研、朱盖叛乱。此后接连任魏郡太守、将作大匠、南阳太守、廷尉等职,于熹平元年(172年)联合太尉李咸据理力争,使窦太后得以与汉桓帝合葬。熹平六年(177年),升任司空,因地震而策免,之后任光禄大夫,又复任廷尉、太常。光和元年(178年),再升为太尉,因日食而策免。次年,迁永
2024/08/13
7963
-
段颎[jiǒng](?-179年),字纪明,武威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东汉名将,西域都护段会宗从曾孙,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并称“凉州三明”。段颎少时学习骑射,有文武智略,最初被举为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有治理之才。汉桓帝时入军旅,先破鲜卑,后讨平东郭窦、公孙举起事,以功封列侯。延熹二年(159年)起戍边征战十余年,百战羌人,至永康元年(167年)平定西羌,建宁二年(169年)平定东羌,前后斩东西羌六万余级。累功封新丰县侯。建宁三年(170年),段颎被征入朝,历任侍中、执金吾、河南尹、
2024/08/05
3496
-
张禹(38年—113年),字伯达,赵国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人。东汉大臣。汉明帝永平八年,举孝廉出身,一路升迁。汉章帝时期,担任扬州、兖州刺史,清廉公正,政绩卓著,迁下邳相。汉和帝时,累迁太尉兼卫尉。延平元年,出任太傅,总领尚书台事务,辅助邓太后治理国家。汉安帝即位后,多次上书告老还乡。凭借尊立天子的功劳,受封安乡侯。永初七年,张禹死在家中。
2024/08/06
6632
-
韩棱(?-98年),字伯师,颍川郡舞阳(今河南省舞钢市庙街乡大韩庄)人,陇西太守韩寻之子,西汉初将领韩信额后代。东汉政治家、大臣。韩棱4岁丧父,他孝敬母亲,抚养弟弟,年少时就以孝行闻名乡里。年长后,韩棱将父亲遗留下的数百万家产分给族内的兄弟,乡人对他十分尊敬。后于光武帝建武年间任陇西郡(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太守。其曾先为郡功曹,明帝时征召入朝,五次迁为尚书令,以才干著称。和帝时担任南阳郡太守,任上能为民除害,严厉打击奸盗坏人,时人称颂政治“严格公平”。韩棱在南阳任职数年以后被召入朝做太仆(九卿之一,掌管宫
2024/08/11
4644
-
刘舆,一名方。二子:刘岱、刘繇。(《续汉书》曰:繇父舆,一名方,山阳太守。岱、繇皆有隽才。)
2024/08/13
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