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仁俊,精于史学及敦煌学。清末敦煌石室被伯希和所窃,他任图书局副局长,将亲眼所见伯希和所窃经卷,著《敦煌石室真迹录》,这是全世界最早敦煌文献资料集,各卷多采录原文。同叶昌炽、罗振玉等人,被认为是在敦煌学研究领域具有开山之功。亦是最早专门研究西夏文书档案的学者,光绪三十年编纂有《西夏文缀》2卷,是一部最早西夏文书档案汇编之作,对于研究宋、辽、金、夏四国关系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家藏书数十箱,明本较多,后来时局动荡,藏书大多为来薰阁书店购走。大部分自著手稿约几十种,归于通学斋书店。其藏书处为“籀鄦簃”。撰有
2024/08/11
6970
-
聂崇岐(1903~1962),字筱山,又作筱珊,著名宋史研究专家、目录学家。天津蓟县人。192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长期执教于燕大。曾任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编辑、副主任,北平中法汉学研究所研究员兼通检部主任,燕京大学图书馆代理主任、教授、代理教务长。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初夏,他猝然病逝,享年仅59岁。著有《宋史丛考》,建国后参与编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2024/08/11
4565
-
丁谦(1843—1919),清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益甫。同治举人。光绪间大挑二等,署汤溪县教谕,旋选授象山县教谕,在任三十年,以造士有绩,升处州府教授,以老不赴。中法战争时,因倡办团练,加强海防有功,奏加五品衔。
2024/08/11
5761
-
汪士铎(1802年7月14日-1889年8月3日),字振庵,别字梅村,晚号悔翁、无不悔翁,生于江苏江宁(今南京)。中国清末文人,史志学家、地理学家。汪士铎于1840年中举人。1859年先后入胡林翼、曾国藩幕府。曾经商,做塾师。1853年前曾著书达70余种,但由于遭太平军之故,全部遗失。后隐居著书。1889年卒于江苏江宁。汪士铎认为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人民贫困、社会混乱和人口质量下降的根源。“天下人丁三十年加一倍”,而耕地的扩大和粮食等生活资料的增长却很慢,远远满足不了人口的需要,以致“国家人浮地者数倍”,“
2024/08/11
4627
-
张胄玄(生卒年不详),渤海郡蓚县(今河北省景县)人。隋朝天文学家。博学多通,精于术数。隋文帝时期,受到冀州刺史赵煚推荐,授云骑尉、直太史院,参议律历事。累官太史令。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卒于任上。著有《七曜历疏》《大业历》。
2024/08/10
9683
-
信都芳,字玉琳,河间人。北齐数学家、天文学家。年轻时精通算术,受到州里人的称道,潜心研究,废寝忘食,不为外物干扰,经常因为思考而掉进坑里。北魏时期,信都芳曾向祖冲之之子祖暅学习数学。著作有《器准》、《乐书》、《遁甲经》、《四术周髀宗》、《灵宪历》(未完)。
2024/08/11
5403
-
殷绍,长乐郡人。北魏大臣。少时聪敏,喜爱阴阳术数,通晓《九章》、《七曜》,师从大儒成公兴。太武帝拓跋焘时,任算生博士,给事东宫西曹,得到太子拓跋晃赏识。太安四年(458年),进献《四序堪舆》,流行于世。
2024/08/11
4962
-
王文同(1923年3月~2012年9月20日),男,原名赵锡琨,曾用名王文仝,河北深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公安战线的优秀领导干部,公安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部长级医疗待遇),离休干部。2012年9月20日,王文同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2024/08/10
5646
-
王胄(558年-613年),字承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王导八世孙。隋朝大臣,文学家、诗人。王胄少有才逸。初仕陈,为鄱阳王法曹参军,后历任太子舍人、东阳王文学。入隋后,晋王杨广引为学士。大业初年(605年),升迁著作佐郎,以文词为炀帝所重。后从征辽东,进授朝散大夫。他自恃才大,凌傲时人,又嫌官小,郁郁不得志,常与杨玄感交游。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起兵反隋,不久败亡。王胄与虞绰俱徙边,遂亡匿,后被杀。王胄曾作《奉和赐酺诗》,炀帝赞之“气高致远”,与虞绰齐名,后进之士皆以为准
2024/08/10
3631
-
许善心(558年-618年),字务本,祖籍高阳北新城(今河北省徐水县),祖上自高阳南渡后,便在江南世代为官。中国隋代文学家、史学家。许善心初仕南陈,起自新安王法曹。太子詹事江总举秀才,对策高第,授度支郎中,转侍郎,补撰史学士。入隋,遇隋灭陈,拜通直散骑常侍。隋文帝以其忠诚旧主,敕以本官直门下省。开皇十七年(597年),任秘书丞。因仿阮孝绪《七录》作《七林》,为图籍编目,又组织校订经史,后为太常少卿,与牛弘等议定礼乐。大业元年(605年),转礼部侍郎。后以忤旨免官,复征为守给事郎。随炀帝四出巡行,至江都(今
2024/08/10
5769
-
虞世基(?-618年),隋大臣,字懋世,小字播郎,慈溪鸣鹤(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人,书法家虞世南的哥哥。幼沉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兼善草隶。仕陈,任建安王法曹参军事,历祠部殿中二曹郎、太子中舍人、尚书左墨等职。入隋为通直郎,直内史省。曾作五言诗以见意,情理凄切,世以为工。不久,拜为内史舍人。隋炀帝即位后,十分器重他的才华,又因言多合意,由此对他十分亲信,使他专典机密,与苏威、宇文述、裴矩、裴蕴等一起参学朝政。大业八年(612年)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曾从炀帝出征高丽。世基后以时局动乱,数次
2024/08/10
10087
-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中国南北朝后期官员、文学家,南梁中书令庾肩吾之子。庾信出身于一个“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的家族,“幼而俊迈,聪敏绝伦”,成为昭明太子萧统的侍读,后来又与徐陵出任太子萧纲的东宫学士,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在此期间他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投靠梁元帝,并奉命出使西魏。南梁灭亡后,留居于西魏,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官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2024/08/10
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