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室鸠巢 1658-1734日本德川时代中期的儒学家。属朱子学派。名直清,字师礼,号鸠巢,又号沧浪、英贺,通称新助。生于江户(今东京)。15岁时受到加贺藩主前田纲纪的赏识,被派往京都求学。到京都后,拜朱子学家木下顺庵为师,刻苦钻研
2024/08/12
4257
-
新井白石(あらいはくせき,1657年3月24日—1725年6月29日),日本江户时代政治家、诗人、儒学者。初名玙,后改名君美,通称与五郎、传藏、勘解由。字在中、济美,号白石、紫阳、锦屏山人、天爵堂、勿斋等。法名慈清院殿释净觉大居士。是江户时代继荻生徂徕之后又一个大学者。新井白石虽然出身浪人,却积极向学,并求师于木下顺庵,并专习朱子学数年,后成为甲府藩主德川纲丰(后入继将军,改名德川家宣)的文学侍臣,并于德川家继即位后续任辅佐幼君,1716年,德川吉宗即位后,新井白石才告老退休,继续学术事业。著有《藩翰谱》
2024/08/12
2853
-
王俭(452年~489年),字仲宝,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南朝齐时期名臣、文学家、目录学家。东晋丞相王导五世孙,王僧绰之子。王俭出身魏晋名门琅琊王氏。宋明帝时,王俭迎娶阳羡公主,拜为驸马都尉。初为秘书郎,历任秘书丞、义兴太守、太尉右长史等职。后辅佐齐高帝萧道成即位,南齐的礼仪诏策,皆出其手。王俭以佐命之功封爵南昌县公,历任尚书左仆射、侍中、尚书令。齐武帝时,王俭进号卫军将军、领国子祭酒、丹阳尹、开府仪同三司、领中书监。王俭在目录学史上贡献较大,撰有《元徽四部书目》4卷、《七志》70卷等。《隋书
2024/08/12
5229
-
严羽(生卒年不详),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中国南宋诗论家、诗人,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八人,均有诗名,号“九严”。严羽生活在南宋末年,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但在元军入侵、国势垂危之际,仍关心时事,爱国思想在诗中时有流露,对朝政弊端也颇多不满之词,如《北伐行》《四方行》《有感六首》等。戴复古说其“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严羽的七言歌行仿效李白,五律除学李外,还学杜甫、韦应物,但倾向为王(维)、孟(浩然)冲淡空灵一路。严羽在诗歌理论上
2024/07/29
7342
-
罗福颐 (1905年-1981年),学者,古文字学家。字子期,笔名梓溪、紫溪,七十后自号偻翁。罗振玉之子。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历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讲师、文化部副研究员和业务秘书、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杭州西泠印社理事等。他对各种古文字资料都很熟悉,研究范围涉及青铜器、古玺印、战国至汉代竹木简、汉魏石经、墓志乃至尺度、量器、镜鉴、银锭等。为不使学识“黄土埋幽,与生俱尽”,他努力笔耕,著术多达一百二十三种。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八日谢世于北京,终年七十六
2024/08/12
5993
-
罗福苌(1895—1921年),字君楚,罗振玉次子。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幼而通敏,年未冠既博通欧洲诸国文字,于法语、德语造诣尤深。继治中国民族古文字学,同其兄罗福成一起致力于西夏文的研究,创通西夏文的读法。1914年,撰著《西夏国书略说》一书,就《掌中珠》所载西夏文字考证出23个部首。1932年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西夏文专号》上发表《俄人黑水访古所得记》《西夏赎经记》《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释文》《妙法莲花经弘传序释文》《宋史夏国传集注》(部分)等论著5种。惜英年早逝,时年2
2024/08/12
5221
-
朱文藻(1735—1806),字映漘,号朗斋,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从小酷爱读书,渔猎百家书籍。他曾在同邑汪宪的藏书楼振绮堂校勘群籍,学识渊博,既精六书,又通史学,兼工诗文。清乾隆时经大学士王杰引见,入京城参加《四库全书》的佐校(编校)工作,考异订譌,多成善本。曾与孙星衍、阮元研讨金石,为阮元订成《山左金石志》。他为陶元藻增补、编校《全浙诗话》,后参加了阮元主持的《两浙輶轩录》、王昶纂修的《西湖志》等书的编写工作,还为王昶纂辑了《金石萃编》、《大藏圣教解题》等书。《余杭县志》、《嘉兴府志》、《吴山城隍庙
2024/08/12
6192
-
柯维骐(1497年—1574年),字奇纯,明兴化府莆田人。历史学家,《史记考要》、《宋史新编》作者。
2024/08/12
7285
-
朱英(1417年-1485年8月21日),字时杰,号澹庵,又号诚庵、任真子。湖广郴州桂阳县(今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人。明朝中期政治家、诗人。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朱英登进士第,授监察御史。景泰初年出任广东右参议,确立均徭法,十岁一更、一役九休。明宪宗时迁为福建、陕西布政使,任内均推行均徭法。后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之衔巡抚甘肃。成化十一年(1475年),升任两广总督,使少数民族归山复业,增户口二十余万。成化二十年(1484年),入朝授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朱英去世,享年
2024/08/07
3655
-
危素(1303年-1372年),字太朴,号云林,抚州金溪(今江西抚州)人,唐朝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代,元末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诗文家。危素早年出吴澄、范梈之门。元至正元年(1341年),以荐授经筵检讨,与修宋、辽、金三史,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至正二十年(1360年),拜参知政事,俄除翰林学士承旨。元末弃官居房山四年。明师将入大都,起为翰林承旨。明洪武二年(1369年),授翰林侍讲学士,曾被劾罢官一年。复职后御史王著等论其为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谪居和州,令守元末战死的名臣余阙庙以
2024/08/06
7951
-
吴当(1297年-1361年),字伯尚。元代大儒吴澄之孙。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中国元后期诗人。吴当幼承祖训,以颖悟笃实著称,精通经史百家之学。随祖父吴澄至京,补国子生。至正五年(1345年),以父荫授万亿四库照磨,改国子助教,参与编纂辽金宋三史。历任翰林编修、国子司业等职。时江南动乱,江西饱受残害。吴当世居江西,知习乡邦民俗,且有一定声望,故至正十五年(1355年)被授予江西肃政廉访使,前往剿抚。一年之间,吴当平定抚州、建昌两地叛乱,功勋卓著,却受到同侪的嫉恨诬陷,被解除兵权,贬黜为民。至正十八年(1
2024/08/12
7346
-
张翥(1287年-1368年),字仲举,号蜕庵。晋宁(山西临汾)人,寓居钱塘(浙江杭州)。中国元代时期学者、诗人。张翥因其父在南方为吏,早年便随父游宦江南。少时负才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后翻然改悔,闭门读书。受业于江东大儒李存,李存之学传于理学家陆九渊,因之张翥对道德性命之说多有所研究。又从仇远学诗,尽得其奥。于是以诗文知名于时。游扬州,学者及门甚众。后至元末年,张翥被荐于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生员。修辽、金、宋诸史,以翰林编修与其事。史成,历翰林应奉、修撰、直学士、侍讲学士。以翰林学士承旨致
2024/08/12
1666